李永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害怕写作。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积累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不够丰富所致。加上有的教师忽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指导上方法单一,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的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从表述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文是用语言对世界的创造性表述,是抒发内心情感的过程。所以,学生首先要有写作的兴趣,还有语言的积累和生活素材的积累,才能快乐地写出好文章。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静坐在教室里,教师纸上谈兵的反复讲解举例,既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去感知、积极地去思索。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自觉自由的心态中,主动参与、积极构思,产生写作的冲动和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小白兔的外形时,找来一只小白兔放在教室里跳了一圈,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正在学生玩得高兴的时候,教师把兔子收起来,然后让学生说说兔子的外形。学生刚才更多的注意到了兔子的好玩而忽略了观察兔子外形。因此没有同学能说得具体,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支支吾吾。但是都强烈要求老师再把小兔子放出来看一看。老师又拿出小兔子,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这一次,所有同学都很认真在看,而且很兴奋地小声交流着观察中的发现。老师的一收一放,就让学生始终处在兴趣盎然、细致观察、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写起作文来也生动具体。
二、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写作就是把自己平日所思、所见、所闻、所感从记忆仓库中挖出来。学生写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语言和生活的积累,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空洞无物,要不语言干巴。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勤观察、善发现。要指导学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体验、去发现新的问题。语文教师要经常布置一些与教材紧密结合的生活作业。比如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把做家务的过程感想以及父母的反应等写下来。这就是生活的积累。学生勤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了好奇心,就会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必定会有写不完的内容。家长还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游山玩水,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丰富他们的阅历,储存习作的材料。
三、在阅读记忆中积累语言
1.强化背诵。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阅读教学应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每学期应补充一定数量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
2.开展课外阅读。
除了上好课内阅读外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老师和家长要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必要的时候和学生一起阅读。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四、加强课堂练笔的训练
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怎样指导学生巧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课堂练笔的训练。又比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创设一个好的写作平台,培养学生兴趣,教会学生观察积累,让学生快乐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