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从容铸诗魂

2016-11-23 13:11肖成旭
东坡赤壁诗词 2016年5期
关键词:女士中华诗词

肖成旭

经一位诗友的推荐,我一口气读罢毕彩云女士的诗词大约六十多首。平时,我喜欢现代诗也爱读古诗词。然而,读罢毕彩云的诗词之后,心潮久久难以平息,便油然生出许多想法,不吐不快,不诉难忍。

毕彩云女士今年五十有七,一生命途多舛,历经苦难,青年下乡,如今下岗,又痛失恩师良友。“哪位‘知青与我同,又经大浪又经风。长江依旧水流东。千种忧愁千种怨,半生苦难半生穷。如今一切已空空。”寥寥数语,将其一生的际遇,不幸和痛楚,陈述得清清楚楚,凄凄感人。

读罢毕彩云女士的诗词,第一印象和感觉是诗如其人。毕女士身为巾帼,却有忧国忧民之志,惜友惜亲之情,还有爱乡爱家爱儿女之心。她的诗词不写一句空。就像她的人品一样纯朴、善良、勤奋、坦荡、率真,而且颇俱文采、才情。她是在我所曾经读过许多现代女诗人写古体诗词中最使我感动、敬佩的女诗人。

有人讲“愤怒出诗人”,也有人讲“勤奋出诗人”。我感觉,前后讲的都有道理。读罢毕女士的诗词,我的感觉是,性格定选择,选择定命运,“命运出诗人”。毕女士自称“雨虹”“九妹”“老知青,自号辽西痴女”,当她的人生命运下放到田野、乡村的时候,面对苦难,她没有悲观,没有彷徨。她选择了以书为伴,以诗为伴。“裤腿高高绾起时,耳旁不忍杜鹃啼,扶犁难赋《钗头凤》,挥汗低吟《连理枝》。风袅袅,柳依依,无边草色总凄迷。春天种下相思豆,心向天涯寄小诗。”在那个“当年尽唱太阳升”的特殊年代,她仍然坚持读书,读诗歌,读各种文学书籍。从她的所有诗词中不难看出,她对中华诗词的格式和韵律十分熟悉,已达到左右逢源、信手拈来的境界。在那个不读书、没有书读的年代,毕女士仍然夜夜挑灯,手不释卷,潜心于中华诗词背诵、研读。她若是没有对传统文学的爱好、兴趣,是难以持久爱到今天的这般痴迷情境的。爱好、兴趣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爱好、兴趣是性格使然,也是一种对审美观、价值观的认同表现。一位诗人讲过:“古体诗词(中华诗词)不宜在青年人中提倡。”然而,俱有叛逆性格的毕女士却偏偏选择了中华诗词这种表达方式来抒情言志,一吐心声。她的性格成就了她的诗词,她的诗词铸就了她“虽痴虽傲品行高。此生甘愿步诗牢”的执拗秉性。“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毕女士的诗中,有一种“身是女流也气豪,无私无畏领风骚”的豪气,坦诚和率真。她坦诚、率真到像一个讲真话的孩子。毕女士是一个被传统文化而诗化了的女人。她秀外慧中,锦心绣口,诗句凝重、沉稳,不文不火,恰到好处,娓娓道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矫情,不做作,心想“诗”成,师法自然。读她的诗,与其说是在欣赏一幅幅画,还不如说是聆听她心中淌出的一首首歌。无论是豪放的,还是婉约的,无论是重大题材,还是闲情寄趣,都出自她那颗“寂寞的女儿心”。“诗是寂寞的宠儿。”我也曾学写过中华诗词,那是在一种莫名的寂寞中的情感渲泻。我写的中华诗词,只是一种模仿和套改,绝没有毕彩云女士的诗词这样神采飞扬、才华横溢、字字珠玑。有的诗句还使人心弦振动,怦然有声,过目难忘,反复吟咏,回味无穷。如:“依依不忍向归程”“无端寻旧梦,有感写新词”“如今校友联欢日,重唱青春一首歌”。毕女士的人生充满坎坷、风雨和不幸。然而,她是有幸的,因为“苦难是成功的垫脚石”“功夫在诗外”,正因为她的孤傲坚挺、洁身自好和“著书从此不云游”的性格,使得她对中华诗词的感情日渐加深,所创作的诗词力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第二感觉是,毕女士虽自谦“女流”。然而她所写的诗中,透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和豪气。“长城万里壮乾坤,江山如铁呼廉政。”区区十四个字,吐露出十三亿人民之心声。“但愿中华崛起日,高歌一曲艳阳天”,实可谓:“常想振兴心切切,为图报国意拳拳。”毕女士的性格,在“女儿心、女儿情”的底色上,又染上了一层厚厚的、坚实的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大有“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的堂堂英武之气势。

毕女士的获奖之作——《参观少林寺》,的确是抒怀力作。此诗从选题立意,分段、炼词、铸字,每一道工序都十分严密、规范、工整、到位。我最欣赏的是女诗人的悟性和灵性。仅一次浮光掠影的参观,她凭她诗人独有的敏锐目光,就捕捉、“拍摄”下许多壮美、动人的画面。“大路摇红,碧落峰峦,草木共荣”。这不就是一幅“江山如此多娇”的国画吗?诗人紧追一笔:“更嵩山托出,千年故事……”好一个“托出千年故事”呀!这就是功力,这就是豪气,也是诗人修炼到了“千年故事”的境界。还有:“案上经文,林中寺院,古卷青灯伴盛名”。如此简约、含蓄的文字,就把个“天下闻名一少林”的形象,勾勒、呈现于我们的眼前。后面,句句精彩,就不一例举。

中华诗词,如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歌颂当代社会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这是困扰现代人的一个难题。然而,在毕女士的笔下,这个难题迎忍而解了。如她创作的:《裁减》《工人作家》《除夕飞雪》《家住葫芦岛》《到海角天涯》等诗,都写得情真意切,虚实相生,形象动人。如:“称谓虽无无所谓,官衔没有有虚衔。”“书稿一堆灯一盏,云留踪迹雨留声。”就书写出了《工人作家》的生活状况与情趣。《家住葫芦岛》一诗中陈述:“关外名城、城中广厦、美女蓝天杨柳丝。公园里,共小桥芳草,古韵新姿。”这些司空见惯的景物,在诗人笔下,就别有一番滋味。“茶楼漫叙,惯听公司”。就连“公司”这种时尚语也入了诗,还真有诗意,又有时代感。我真佩服毕彩云女士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结尾句:“迎红日,见桃花雪浪,绽满晨曦。”诗人娴熟地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使中华诗词仍然保存古典意味,而又不失是现代的思想、现代的内容。可谓“一代才女翻新韵,才华出众论古今。”(作者自拟)

我一直认为:“诗言志”,可也。但是,诗词最善长的还是抒情、言情、传情、纵情。我的老师讲:“无情不起唱。”我联想到:“无情不成诗。”大凡好的诗词,能流传千古的诗词,都是含“情”量较高的诗词。就现代歌曲而言,那些优美、动听的歌曲,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为什么?就是因了一个“情”字。以情动人,才留下了经典佳作。毕女士的诗词,有许多都是佳作,若是谱曲成歌,一定会传唱久远,成为歌坛的时尚流行曲。

如她的《海口遇友人》,很有古典曲牌韵味,有能吟、能唱、易学、易记的特性。“流云偕海浪、美酒共椰风。”“多少话题言未尽,诗人轶事无穷。一朝聚散太匆匆。倾心芳草绿,挥手晚霞红。”例似这样精彩的词句,在她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中华诗词她读得多,古文基本功扎实,犹喜骈文,犹善偶句;对仗工整,严丝合缝,恰到好处。“涛声为我开新路,雪浪因谁咏旧篇。”“三千里外扬帆过,二十年来忍泪流。”这样好的联语,并非三五年之功所能够写得出来的。

评论一位诗人的作品,固然与人品有关,窃以为更重要的还是才、胆、学、识。毕女士在她的57年的人生之中,读书、求学,不断“充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密切相关。她的诗词佳作,仅仅是她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隐藏在深水区的却是厚沉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人生感悟的情感积淀。从她的诗词中,我的第三感受和感触是:毕女士的诗词创作手法源于她的崇高审美情趣和她“诗的哲学,哲学的诗”的诗哲眼光。她的艺术创造力,源自于她的审美观和哲学观。诗词家,在立意造象中,应该是一个哲学家。不懂得哲学的诗人,不是一个完整的诗人。毕女士的诗作,透出的灵气,是一般的诗人所缺乏的,所难企及的一种睿智和创新能力。她懂得一切诗词皆情语、境语,用形象思维的“符号”、手段,塑形、造象、炼意,继而意为象活、象为意生、意象相融,然后“得意忘形”。她善于构造诗意浓郁的诗境。她是一位捕捉“意象群”的神奇妙手。如:“未举杯时心已醉”“千山万水总相期”“衷肠柔似水,赤胆宛如天”“书中历史杯中酒,天上雷霆水上荷”,等等,这些诗句,都是意与象的完美结合。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毕女士,在57岁的岁月中,她读懂了有字的书,更读懂了无字的书。世间万象,世纪沧桑,人世沉浮,人间的酸、甜、苦、辣,她都尝过。于是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成就了她的人生哲学,从容、淡定、乐观、豁达,与人为善的处世观。在她的诗词中,有高昂的颂歌,有低沉的浅唱;有高雅的诗词,也有通俗的俚谣;有开怀畅饮的大笑,也有泣血饮泪的哭声。

无论命运如何捉弄她,但是,她永远以一位诗人、词家的态度,面对命运的不公而吟唱属于自己的歌谣。“落魄之人充贵客,三江浪涌一孤舟。”“往昔无钱惟有怨,今朝有债却无愁。”尽管她在现实的生活之中东奔西突,但是,诗人的精神是富有的。她是物质的穷者,却是精神的富翁。谁有她的诗词获奖之多?谁有她的学识之高?谁有她的学生和崇拜者之众?她自言“从容谈岁月,潇洒对人生。”她最大的愿望是:21世纪中国不再有贫困人口。听,这何等的达观,何等的浪漫,何等的胸怀!

猜你喜欢
女士中华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全年目录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