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聚集人群不安全心理探析

2016-11-23 06:25苗德俊王红艳
安全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恐慌突发事件

苗德俊 徐 越 王红艳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大型活动聚集人群不安全心理探析

苗德俊徐 越王红艳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为了研究大型活动中人群的不安全心理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安全技能培训、面临危险时的行为和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查。该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型活动中人群的心理,结果表明,大型活动中人群的不安全心理主要包括安全意识不足、凑热闹心理、恐慌、从众心理、责任感缺失。这些心理受到性别差异、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女性更容易受到周围恐慌情绪的影响;面临危险时,男性更容易保持镇定;受教育程度越高,遇到突发事件时更不容易惊慌与随大流。针对几种不安全心理,本文提出了应对措施。

大型活动;人群;心理;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宗教活动、演唱会等公共活动数量增加,人群的聚集可能造成交通堵塞,如果发生突发情况,还会造成人员踩踏事件的发生。最严重的踩踏事件就是1990年发生在麦加的踩踏事件,造成1426人死亡。大型活动中人群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R.S.C.Lee和R.L.Hughes[1-2]直接采用数学模型对聚集人群拥挤踩踏风险进行研究,对连续行人进行分析,建立聚集人群流动模型,分析了人群流动规律。Dirk Helbing[3]提出的“社会力”模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模型考虑了恐慌对人群疏散的影响,得出了运动速度与疏散效率的关系。杨振宏[4]对密集学生群的恐慌特征与风险进行了研究,张青松[5-7]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对大型活动的人群疏散进行了研究。王起全[8-10]通过多种方法对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进行研究。细胞机模型[11-13]的出现也给类似事件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还有学者指出,疏散引导者在人群逃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对人群汇合行为的研究也有助于大型活动的事故预防[15]。

国内外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大型活动的聚集人群进行研究,也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对人群不安全心理的研究不是很多,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聚集人群的心理进行分析,对大型活动中人群的不安全心理进行探讨。

1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事故发生前人员心理与参加活动时人员的心理,问卷调查的地点为青岛某大型商场门口,用软件Excel 2010进行汇总整理。调查时用的调查问卷,见表1。

2 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总计发放了240份,实际收回了200份,回收率为83.3%。在200个受访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3%和47%,年龄在20岁~44岁的占92%;学历在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的居多;只有13%的人接受过专业安全知识培训。

表1 调查问卷

图1 是否会受到周围人的恐慌情绪影响

图2 看见某地人群聚集时是否会凑热闹

图1-4反映了人群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特征。在问及是否会受到周围人的惊慌情绪影响这一问题时,54%的受访者回答“会”。当看到有人群聚集时,44%的受访者会去凑热闹。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只有16%的人能够保持镇定。当问及“人群中有人摔倒,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时,54%的人选择了躲避或忽略。

图3 遇到突发事件时心中第一反应

图4 人群中有人摔倒时受访者的行为

2.1心理因素的性别差异

表2 性别与是否会受到周围人的惊慌情绪影响

表3 性别与遇到突发事件时心中第一反应

由表2、3可知:

女性更容易受到周围恐慌情绪的影响。在调查的93位女性中,会受到周围恐慌情绪影响的占到了61.3%,而107位男性会受到周围恐慌情绪影响的比例只有48.6%。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保持镇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17.8%的男性能够保持镇定,15.1%的女性能够保持镇定。

2.2受教育程度差异对行为的影响

选择“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这三类样本数量较多的人群进行分析,“初中及初中以下”和“硕士及硕士以上”这两类的样本数量太小,参考的价值不大。

表4主要分析惊慌、随大流这两种行为,“高中或中专”中分别占27.5%和33.3%,“大专”中分别占17.1%和41.5%,“本科”中分别占14.3%和14.3%。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越高,遇到突发事件时更不容易惊慌与随大流。

表4 受教育程度与遇到突发事件时心中第一反应

3 讨论

根据前面关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对聚集人群的心理进行进一步讨论,分析聚集人群的不安全心理,并提出应对措施。

3.1不安全心理

安全意识不足是造成人群聚集的潜在因素。人们在集会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沉浸在兴奋、愉快当中,很少有人会思考人群聚集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自然就没有多少人会做好预防事故的一些准备。如果大部分人都了解一定的安全知识,也许一些人就不会凑过去,人员聚集就会缓解,发生事故的风险就会大大减小。

凑热闹心理是人群中比较常见的心理,从图2中可以看出。人群中一部分人是怀着凑热闹的心理参与到活动中去的。凑热闹大多是由于好奇,人们对人群的聚集产生好奇心,想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员越来越多,发生事故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人群会产生恐慌情绪,这种心理会严重阻碍人员的逃生。恐慌是指不受社会和文化约束的一种包含利己主义竞争的行为[16]。恐慌情绪时常会伴随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四肢发颤等。此外,恐慌情绪还可能会使人决策失误,作出错误的决定[17]。

从众心理是另一个在人群中容易出现的心理。当事故发生时,大部分人会产生从众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会发生个性减弱或失去个性的现象[18],表现为盲从、随从、遵从或顺从,从众心理包含社会依赖性[19]。在发生突发事故时,人群中的一些行为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责任感缺失是聚集人群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处于人群中的个体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并假定其他人可能对人群聚集行为负责。责任感的缺失将导致个人以一种在其他环境中不会采取的方式行动[20]。当责任感缺失演变成人为破坏时,灾难就会进一步加剧。人为破坏包括故意挤压他人、破坏公物,这些行为严重威胁着公共场所的安全。

3.2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几种心理,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1)培养良好的心理。在面对人员聚集时,应该做到理智思考,避免好奇心驱使下的凑热闹行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应尽量保持冷静,避免因惊慌而导致的盲目从众行为。在事故发生时,个人应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不能危害到他人的安全。

(2)可以借助外在的手段进行预防。在举办大型活动之前,举办方应该提前做好安保工作,做好人群的疏散工作,避免人员拥堵。

(3)为解决人群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教育,让市民掌握安全技能知识,将安全技能培训落到实处。

4 结论

(1)大型活动中,聚集人群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安全意识不足、凑热闹心理、恐慌、从众心理、责任感缺失。

(2)这些不安全心理因素受性别差异的影响。女性更容易受到周围恐慌情绪的影响。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保持镇定。

(3)这些不安全心理因素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遇到突发事件时更不容易惊慌与随大流。

(4)针对聚集人群心理因素进行研究,对大型活动的踩踏事件预防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个人、举办方、政府可以根据大型活动人群心理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 Lee R S C,Hughes R L.Prediction of Human Crowd Pressures[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2006,38(4): 712-22

[2] Lee R S C,Hughes R L.Minimisation of the Risk of Trampling in a Crowd [J].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2007,74(1):29-37

[3] Helbing D,Moln R P.Social Force Model for Pedestrian Dynamics[J]. Physical Review E Statistical Physics Plasmas Fluids & Related Interdisciplinary Topics,1998,51(5):4282-4286

[4] 杨振宏,何娟霞,马德仲,等.高校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恐慌特征及风险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5):46-49

[5] Zhang Q,Liu M,Liu J,et al.Modification of Evacuation Time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Stadium Crowd Risk Analysis[J]. Process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7, 85(6):541-546

[6] Zhang Q,Liu M,Wu C,et al.A Stranded-crowd Model (SCM) for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of Stadium Egress[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7,42(7):2630-2636

[7] 张青松,刘金兰,赵国敏.大型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机理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6):81-86

[8] 王起全,金龙哲,向衍荪.大型公共活动风险控制研究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41-147

[9] 王起全,王敏.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人群疏散研究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S2):34-37

[10] 王起全.金龙哲.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灰色层次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500-503

[11] Fu L,Song W,LV W,et al.Simulation of Emotional Contagion Using Modified SIR Model:A Cellular Automaton Approach[J].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14,405:380-391

[12] Wei J,Zhang H,Gu M.Experiment of Bi-direction Pedestrian Flow with Three-dimensional Cellular Automata[J].Physics Letters A,2015,379(16-17):1081-1086

[13] Yue H,Guan H, Zhang J,et al.Study on Bi-direction Pedestrian Flow Using Cellular Automata Simulation[J].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 Its Applications,2010, 389(3):527-539

[14] Aubé F,Shield R. Modeling the Effect of Leadership on Crowd Flow Dynamics[M].Cellular Automata.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4:601-621

[15] Aghabayk K,Ejtemai O,Sarvi M,et al.Understanding Pedestrian Crowd Merging Behavior[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2014,2:768-773

[16] J.Ones D.The Psychology of Crowd Behavior in Emergency Evacuations: Results from Two Interview Stud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ire and Rescue Services [J].Ir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2,30(1):59-73

[17] Prrryr W,Lindell M K,Greene M R.Evacuation Planning in Emergency Management[J].Geographical Review, 1983,73(2):21-22

[18] Smelser N J.Theory of Collective Behavior [M].Quid Pro, LLC,2011

[19] Low,D J.Following the Crowd[J].Nature,2000,407 (6803): 465-466

[20] Le Bon G.The 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London: Ernest Benn[J].Psychological Review,(3):313-316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恐慌突发事件
Cartoons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本领恐慌”与“看家本领”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