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路径分析解析矿工的群体规范

2016-11-23 06:25谢长震
安全 2016年10期
关键词:矿工意向群体

谢长震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运用路径分析解析矿工的群体规范

谢长震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在对群体规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对群体规范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路径关系。认为群体规范对矿工个体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安全态度、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群体压力有直接影响,其中,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群体压力是十分关键的中介变量。最后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群体规范;矿工;不安全行为;路径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煤矿企业中,存在班组或区队等各种群体,这些群体中存在的行为规范或标准会通过压力等方式对职工个体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职工个体的安全行为[1]。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以梅奥教授为首的美国科学家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实验发现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2]。20世纪30年代后期,谢里夫(Muzafer Sherif)所做的“自动移动光效果实验”显示了在模糊情景下群体规范的形成,说明了群体规范对个人的巨大影响力[3]。此后,很多学者对群体规范进行了研究,如Gerard等[4]对群体规范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群体规范会影响职工的安全态度和不安全行为意向。

在我国,也有专家学者对群体规范和不安全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张广宇等[5]认为,群体安全规范能够约束职工的行为,使其行为趋于安全规范化。程南[6]研究得出群体安全规范会影响矿工的安全意识。叶贵等[7]研究表明群体行为规范会影响建筑工人的主观规范和示范性规范。程恋军等[8]主要研究了群体规范对不同代际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差异。

我国对矿工群体规范和不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且很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有些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但都是简单的研究了群体规范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更加具体的影响路径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鉴于此,本文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对群体规范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影响路径,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设计

1.1路径分析理论

美国生物学家莱特最先提出并发展了路径分析的方法。路径分析是多变量线性分析的拓展,不要求变量间相互独立,适合分析含有间接影响关系的多变量依存性问题。通常路径分析的估计方法有最小二乘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9]。极大似然估计法使用较多,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

分析的过程是:建立假设模型并判断此模型是否可识别,对于可识别模型,通过收集变量的数据,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参数估计完成后,需要对模型与数据之间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如果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差,就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重新设定模型。

1.2理论假设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由Ajzen和Fishbein结合多属性态度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发展而来[10]。该理论认为,所有影响行为的因素都可经由行为意向来间接影响行为,而影响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有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李乃文等[11]在TPB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矿工故意违章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显示出违章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对违章行为意向有影响。程恋军等[8]人研究表明,群体规范会影响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根据上述理论,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1:不安全行为意向对不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

H2:群体规范对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H3:安全态度对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H4:群体规范对不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

H5:群体规范对安全态度有正向影响。

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所做的“线段实验”(1955-1956)证明了群体压力能够造成从众行为[12]。毛海峰[13]从理论层面对群体压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群体压力的消极作用会影响职工不安全行为。程南[6]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压力会通过安全动机间接影响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根据上述研究,结合“自动移动光效果实验”和“线段实验”的实验结论,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6:群体压力对从众行为有正向影响。

H7:群体压力对不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

H8:群体压力对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H9:群体压力对安全态度有正向影响。

H10:群体规范对群体压力有正向影响。

所谓从众心理,即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称之为从众心理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13]。毛海峰认为,只有从众行为的方向和动机正确时才会有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有消极作用,许多煤矿事故都与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有关。因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11:从众行为对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H12:群体规范对从众行为有正向影响。

根据上述假设,建立了研究假设模型,如图1。

图1 假设模型

1.3数据的收集

假设模型建立后,为了进行定量研究,本文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法,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成熟量表和相关理论,综合考虑了矿工的实际情况,问题设置尽量通俗易懂,并从职工角度对问题进行了设置,见表1。

表1 调查量表

选择山东省某煤矿企业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35份,剔除漏选、多选、雷同等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有效问卷206份,有效回收率为82.4%。

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样本进行估计,因此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2可以得知,偏度的绝对值都小于3,峰度的绝对值小都于8,因此可以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2 路径分析

2.1假设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分析[14]

样本数据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本文采用AMOS软件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首先对模型进行构建和识别,然后采用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改,最终得到的模型和检验结果,如图2和表3。

图2 群体规范与不安全行为关系模型

从图2可以得知,12条假设路径的路径系数在0.179~0.491之间,其中有4条假设路径的P值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有8条假设路径的P值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可以认为各个假设都通过了检验。

表3 模型拟合指标

首先,通过AMOS计算可知,模型的自由度为3时,x2/df为1.669,此时的显著性概率P为0.171,大于0.05,接受假设,说明数据与模型适配;此外,从表3可知,RMSEA的值为0.057,略超过参考标准,但小于0.08,在适配合理的范围内,其他指标都在标准范围之内,可以认为模型拟合情况较好。

2.2模型分析

2.2.1对不安全行为的效应分析

从矿工群体规范与不安全行为关系模型中可以看出,群体规范对不安全行为的作用路径有8条,具体,见表4。

表4 路径效应

首先从作用方式可以看出,群体规范对不安全行为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从路径方面分析,群体规范对不安全行为的直接作用路径只有一条,即:群体规范→不安全行为;间接效应路径表示群体规范通过中介变量对矿工不安全行为造成影响,由图2和表4可以得出,间接效应路径共有7条,其中,有6条路径都出现了不安全行为意向,有4条路径出现了群体压力,结合群体规范与不安全行为关系模型也可以看出,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群体压力是十分关键的中介变量。从路径系数方面分析,群体规范对不安全行为总的路径系数为0.532,其中间接效应路径系数的总和为0.351,直接效应的路径系数为0.181。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群体规范主要是通过间接影响的方式来影响职工个体的不安全行为。

2.2.2 对其他因素的效应分析

群体规范对群体压力、从众行为、安全态度、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见表5。

表5 对其他因素的路径效应

从表5可以看出,群体规范对群体压力的直接效应最大,对不安全行为意向的间接效应最大。总效应中,对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安全态度、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

2.3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群体规范的作用,将群体规范与安全规章制度相结合。路径分析表明,群体规范对个体不安全行为有显著影响,煤矿企业应该重视正式和非正式的群体规范,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等规章制度相结合,引导职工的安全行为。

(2)合理利用群体压力,改善职工安全行为。通过路径分析可以得知,群体压力是关键的中介变量,它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意向以及不安全行为也都有重要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应该重视群体中存在的压力,合理利用群体压力,改善职工安全行为。

(3)改善矿工的安全态度,引导矿工的从众行为。煤矿企业应通过合理利用群体压力,来改善矿工的安全态度和从众行为,促进其安全行为,抑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4)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煤矿企业要通过完善群体安全规范、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来创造良好的群体安全文化氛围,使群体压力能够对煤矿员工安全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职工的行为更符合安全规范。

3 结论

(1)构建了群体规范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路径关系模型,并用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群体规范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路径。

(2)群体规范对矿工个体的不安全行为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对安全态度、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群体压力有直接影响,其中,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群体压力是十分关键的中介变量。

(3)根据研究结论,为煤矿企业关于群体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1] 路剑,王健,王双进.组织行为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2] 陈传明,周小虎.管理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3] 戴维·迈尔斯(David G.Myers).社会心理学第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 Gerard J.,Fogarty,Andrew Shaw.Safety Climate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owards the Prediction of Unsafe Behavior.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J]. 2010,42(5):1455-1459

[5] 张广宇,曹庆贵,姚庆国,陈萍.煤矿员工群体安全行为模型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1,31(11):101-104

[6] 程南.群体动力视角下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7] 叶贵,陈梦莉,汪红霞.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TPB修正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1):145-151

[8] 程恋军,仲维清.群体规范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5):15-21

[9] 王芳.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路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5):12-19

[10] 王静,杨屹,傅灵菲,顾沈兵.计划行为理论概述[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1,6(4):290-291,301

[11] 李乃文,马跃,牛莉霞.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10):3-9

[12] 时巨涛,马新建,孙虹.组织行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 毛海峰.企业安全管理群体行为与动力理论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8-52

[14]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矿工意向群体
金牌挖矿工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矿工老李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