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绽放的艺术

2016-11-23 09:19
天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武石料石雕

文 阿 殊

指尖绽放的艺术

文 阿 殊

走进江西怀玉山下的古朴小村锦溪,青石小道,一砖一瓦雕刻着中华五千年的风貌,踏步而行,领略古味风韵,心旷神怡,如佛在心,闭眼之间,车水马龙转过夜深寂静,人生百态尽显。

站在工作台前的石刻艺人陈文武,并没有立刻起稿,而是端详着手中的石料。于他而言,每一块石料都有它独特的灵魂,都有它想要表现出的风貌。冒然的起稿或雕刻只会毁了手中的天赐良材。

雕刻是一种修行?可以这样说,但对于陈文武先生来说,雕刻只是辅助手中石料的修行。

佛曰:万物皆有灵性,皆有自己的修行。而在这修行中需要借助外力,陈文武先生的雕刻就是外力,来帮助石料修行,这也是他的修行,一场人生深思、领悟的旅程。

从陈文武先生眼中透出的那种温和淡然,放下又拿起,石料的雏形跃然于纸上,紧接着手起刀落,一丝不苟的雕琢,石头在他的手中几经起伏幻化成行,完成一场修行。

看着陈文武先生石刻艺术馆的作品:《君子套壶》以朴实之态呈现在人的眼中,用怀玉山之玉岩石雕刻而成的君子茶壶彰显了它本身的性格。

简单竹子样式的石壶,平易近人,没有那种贵气逼人的压迫感,不会让人望而却步。而竹子本身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未出土时便有节,及至凌云尚虚心。

《事事如意》 陈文武/作

《连年有余》 陈文武/作

陈文武

字百川,号石痴,雅文阁主,砚田耕夫。擅雕砚、工篆刻、精制壶。1973年生于江西玉山,自幼深受庭训,酷爱石雕篆刻艺术。14岁从师学艺,历年来节衣缩食,遍访名山,观摩历代石刻作品,刻苦钻研石雕篆刻艺术和砚文化,并受学于中央美术学院李振球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錩教授、国学家荆鸿先生等诸多业内名家。技艺博采众长,风格独具匠心。无论雕砚制壶,还是金石篆刻均有很高的造诣和深厚的研究。

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意为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其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令观望者感受到陈文武先生那颗淡泊、正直的潇洒之心。

会雕刻者很多,能给雕刻之物赋予灵魂之人很少,而陈文武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在陈文武先生的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军旅书法家徐才望先生的行书作品,大概内容是:“既能具象,又能抽象,还精篆刻的艺术家十分少有,然百川先生乃少有中之少有者也。”

凝视陈文武先生的作品,第一眼就让人觉得平静淡然,仿佛世间的喧嚣在一瞬间停息,留下来的只有古朴小镇,青石小道,细如毛雨,一把纸伞,前路迷蒙却不迷茫,静入心,喧嚣下的各种烦躁忧虑,被这场细雨冲刷、洗涤。

中华几千年的精髓在这一套套朴素而韵味幽深的茶具中淋漓尽显,在无声之中弘扬古典文化。

有句话说得好,观之砚作,现幽思于毫间,弥逸气于砚内,清新脱俗,自然淡雅,粗犷中有细腻,洒脱中含凝重,溶书画金石与石雕篆刻为一炉,寓书卷气於一身。

陈文武先生之作品,既继承了传统的精细秀逸,又渗透了现代的明快简洁,自然飘逸,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德怀遗风”的美誉陈文武先生当之无愧。

《君子套壶》 陈文武/作

《身高声自远》 陈文武/作

猜你喜欢
文武石料石雕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兼修文武身心沛 不误言行举止端
神秘的代码
植物“粘”上石料——用植物胶水与石料制作环保耐火钵的研究
齐白石:从石料到泥浆
文武小生姜德子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