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调研:德育的视角

2016-11-22 02:49唐诗蕊魏志春
中国德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职级专业知识学校德育

唐诗蕊+魏志春

校长职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校长德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高职级的校长对德育专业知识有着更好的掌握,低职级的校长也能够看到自身差距并不断自我提高。

不同年龄、性别、学历校长及来自不同类型学校的校长在德育活动方面差异性显著,多数校长表示学校德育活动开展主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服务并与学校德育发展目标相一致,但也显现出部分校长对于活动的选取侧重于个人偏好及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

年龄较大的校长以及男性校长所在的学校更有可能形成融合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校长所在的学校更有可能形成融合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歌。

一、问题与方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确提出“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校长职级制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逐渐深入。上海作为全国最早推动校长职级制试点之一,其实施效果如何?201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上海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教师问卷和校长问卷结果显示上海初中老师的表现总体上远超国际平均水平,其中校长领导能力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本研究以校长担当的德育工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随机抽取上海市17区县200所初中校长进行问卷调查。受访群体包括:110位(57.59%)初级中学校长,49位(25.65%)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29位(16.72%)含有初中学段的学校校长。受访校长的平均年龄为50岁,平均任职年限为5.48年,大学本科学历校长165位,占85.05%。共回收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为98%。研究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校长对德育的专业理解与认识呈良好态势

作为现代社会专业化组织的中小学,在其所涉及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行政事务等诸多方面中,德育工作居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由学校“育人”这一组织的基础职能所决定的。[1]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初中校长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要求的德育专业内容理解与认识方面有较好表现,总体呈良好态势。

我们就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建设情况对校长们进行调查, 66.84%的校长认为自己的学校在“涉及学生的各项事务中均强调德育要求,已形成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30.1%的校长认为自己的学校在“涉及学生的各项事务中较注重德育要求,德育工作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中”;3.06%的校长认为自己的学校在“德育工作体系尚待完善,但已对学生德育表现进行一定形式的考评”。根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被调查的校长所在学校都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并已完善或正在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建设,说明德育工作在大多数校长的理念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完善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已成为校长们的共同愿景。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校长对德育具备专业理解与认识的重要体现。在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57.14%的校长认为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53.06%的校长认为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46.94%的校长认为核心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师德评定要求中,大部分校长认为做得很好或较好,有1.02%的校长认为核心价值观在师德评定要求中的体现还有待提高。在各类德育主题活动中,56.63%的校长认为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41.84%的校长认为得到了较好的体现;1.53%的校长认为处于一般水平;没有校长认为核心价值观在各类主题活动中的体现有待提高。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校长需要掌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78.58%的校长表示已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82.65%的校长表示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德育课程和教材体系中,82.14%的校长表示该校致力于“组织师生开展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59.18%的校长表示该校致力于“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水平”,51.53%的校长表示该校致力于“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如校内网络平台建设、家长及校外机构支持等)”。

(二)职级制可以提升校长德育专业化水平

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持人和责任人,需从专业视野的角度去理解与掌握领导德育工作所需必备的知识。[2]本研究就初中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理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特点、初中学生健康心理发展规律、学生思想与品行养成过程及教育方法进行全面调研。在校园建设基本理论方面,22.96%的校长表示自己能够熟练掌握,58.67%的校长表示自己能够掌握,17.35%的校长表示自己掌握一些,仅有1.02%的校长表示自己仍有待提高。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特点方面,26.53%的校长表示自己能够熟练掌握,63.27%的校长表示自己能够掌握,9.69%的校长表示自己掌握一些,0.51%的校长表示自己有待提高。在学生健康心理发展规律方面,27.55%的校长表示自己能够熟练掌握,58.67%的校长表示自己能够掌握,13.78%的校长表示自己掌握一些,没有校长表示自己在这方面有待提高。在学生思想与品行养成过程及教育方法方面,31.12%的校长表示自己能够熟练掌握,61.22%的校长表示自己能够掌握,7.14%的校长表示自己掌握一些,0.51%的校长表示自己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初中校长在德育专业知识方面有着较好的掌握。

为了进一步探究校长职级制在德育工作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对受访校长德育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与其各自的职级等级进行了探析。在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理论方面,特级校长中有42.86%熟练掌握,57.14%掌握;高级校长中,23.91%的熟练掌握,60.87%掌握,13.04%掌握一些,2.17%有待提高;中级校长中熟练掌握的占30.77%,掌握的占46.15%,掌握一些占23.08%;初级校长中,熟练掌握的占14.04%,掌握的占61.40%,掌握一些的占22.81%,有待提高的占1.75%。

尽管本项调查是校长对自身工作的主观性评价,存在自我认知和评价标准的差别,但总体看来,职级越高的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理论掌握程度越好。同样,在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特点和健康心理发展规律了解方面,以及对学生思想与品行养成过程及教育方法的掌握程度方面的调查也呈现出相似的结果。这提示高职级的校长对德育专业知识有着更好的掌握,低职级的校长也能够看到自身差距并不断自我提高,校长职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校长德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对校长德育专业知识掌握途径进行了调研。40.64%的校长表示主要通过校长培训来了解,11.23%的校长表示主要通过校长之间的经验介绍来了解,33.16%的校长表示主要通过日常工作需要来了解。此外,部分校长列举了一些其他途径,比如:阅读、参观和实践反思等。可以看出,在校长职级制推动下,目前上海初中校长德育专业素养得到很大提升并处于较好的水平。

(三)校长德育专业能力与行为呈差异化状态

学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校长在对德育有着专业理解与认识的同时,以自身专业能力去应对和解决德育领域的各种问题与事务。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在校内、校外德育事务(如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建设绿色健康的校园信息网络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中,上海市初中校长均体现出不同程度的专业能力,其德育行为呈现出差异化状态。

我们就校园绿化、美化情况对校长们进行调查,34.36%的校长表示自己的学校在这方面“很有成效,校园绿化、美化方面是学校突出发展特色之一”;41.03%的校长表示自己的学校在这方面“较有成效,学校师生对校园绿化、美化方面满意度较高”;20%的校长表示自己学校因受“场地限制,校园绿化、美化方面成效一般,但校园内(含教学楼)其他布置已具特色”;4.62%的校长表示自己的学校在这方面受“场地所限,在校园绿化、美化方面有先天不足,但教学楼内布置有特色”。结果表明,大多数校长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场地限制是影响一些学校绿化、美化工作成效的主要原因。

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德育环境。相对于以往以监督为主的传统德育工作管理而言,网络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独立性,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受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明显减弱,对学校德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如何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网络和校园文化氛围方面,98.98%的校长表示自己的学校会“进行学生依法、文明、健康、安全上网教育”,79.08%的校长表示会“开展防范不良的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宣传活动”,77.04%的校长表示会“定期向师生推荐优秀的精神文化作品”,66.84%的校长表示会“组织学生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规范青少年上网者的思想、言论、行为的道德准则,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建设,营造绿色健康校园氛围正得到更多校长的重视。

德育活动是各个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背景的校长、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开展活动中显现出差异性。89.8%的校长表示曾经组织过主题讲座类活动,89.29%的校长表示曾经组织过团日活动/少先队活动,85.2%的校长表示曾经组织过才艺展示类活动,57.44%的校长表示曾经组织过知识竞赛类活动。

节庆日活动是彰显校园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不同学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48.72%的校长表示自己的学校更加“注重传承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4.1%的校长表示自己的学校更加“关注国际化发展,与西方节日相结合”,30.77%的校长表示自己的学校更加注重“把握时代脉搏,与当代主流价值观相结合”,12.82%的校长表示自己的学校更加注重“立足校本文化,与学校特殊纪念日相结合”。

结果显示,年龄较大的校长所在的学校更有可能形成融合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r=0.16);男性校长所在的学校更有可能形成融合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r=-0.15);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校长所在的学校更有可能形成融合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歌(r=0.15)。以卡方检验为例进行分析,在学校性质层次上,Pearson 卡方、似然比卡方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1,因此可以推断校园文化在节庆日活动中的体现与学校性质有很强的相关性。换言之,公办、民办校园文化在节庆日活动中的体现中存在差异。在学校类型层次上,Pearson卡方、似然比卡方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因此可以推断校园文化在节庆日活动中的体现与学校类型有较强的相关性,进一步进行对应分析可以看出初中校长更侧重于注重传承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完中校长更侧重于立足校本文化,与学校特殊纪念日相结合。(见表1、图1)结合访谈可以了解到,不同年龄、性别、学历校长及来自不同类型学校的校长在德育活动方面差异性显著,多数校长表示学校德育活动开展主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服务并与学校德育发展目标相一致,但也显现出部分校长对于活动的选取侧重于个人偏好及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

三、对策与建议

(一)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先地位

调查结果显示,在职级制背景下,上海市初中校长对德育专业理解和认识呈现良好态势,对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在上海作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校长必须进一步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先地位,在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美化校园环境、德育内涵建设等多方面给予精神、物质、人力资源的投入与支持,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力量,努力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二)提升校长自身专业知识及德育领导力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持者和责任人,其专业视野及德育专业知识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以校长专业标准为主要依据,本研究就初中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理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特点、初中学生健康心理发展规律、学生思想与品行养成过程及教育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

研究结果显示,在职级制背景下,上海初中学校校长目前已基本掌握所需专业知识,但由于这些知识分布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领域,能够体系化熟练掌握所需德育专业知识的校长仍为少数,在德育专业知识及德育专业领导力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学校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健全人格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进行的,校长在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德育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必须了解和把握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与规范,不断加强教师德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注重道德理论修养的提升,以校长的德育领导力带动教师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通过调查结果亦可以看出,高职级的校长通常对德育专业知识有着更好的掌握,校长职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校长德育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校长德育专业水平的切实提高,最终还需要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研训者等各种利益相关者主体性的发挥,通过职级制下的校长培训及相关途径,协助校长构建完整的领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知识框架,进一步提升校长德育领导力,使校长德育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德育工作统筹及具体工作的开展。

(三)注重德育内容与形式的持续创新

有效的德育工作离不开现实问题的解决,德育工作的对象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与时代的发展切实相关,学校德育应不断创新德育理念,改革学校德育体制机制,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迁与挑战。

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也深深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建设已得到更多校长的重视。以网络德育为例,树立“网络德育”理念、建构“网络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德育理论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校长在组织和领导学校德育工作时需清晰认识互联网在青少年学习、成长中的作用,开发和建设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公共平台,利用网络环境及手段,让德育在“互联网+”的新时代环境中充分展现其作用。

在校长职级制实施过程中,也要进一步强调学校德育结合社会现实生活,鼓励校长坚持德育工作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开拓有效的德育途径与手段,努力创设与迅速发展变化时代相适应的优良育人环境,为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升德育实效,探索结合校情的德育工作途径与方法

德育实效是指德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学校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德育的实效性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结果显示,职级制背景下上海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建设已经基本完善,需深入开展德育效果的实证研究,摸清学生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者的育人素养,遵循品德发展规律,构建相匹配的“育德”模式和方法。为保证德育实效,在实践过程中,建立学校德育工作考核标准、学生德育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德育工作反馈机制都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校长、不同学校间德育手段各不相同,德育活动效果也不尽相同,校长职级制改革在注重校长专业标准化提升的同时,也应对校长德育手段差异化进行探究与制度考量,力促不同学校结合自身校情,建设具体化、体系化的校本德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魏志春,高耀明.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

[2]魏志春.专业标准框架下的校长德育工作探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7):41-45.

[3]杨银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4(1):5-18.

【唐诗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博士研究生;魏志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张 丽

猜你喜欢
职级专业知识学校德育
职级体系二三问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中办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