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霞
电商扶贫为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在检验企业自身能力和地方的发展能力。
苗
族手绘丝巾,蜡染包袋,硒锌农家米,腌制酸笋,野生香菇,蓝莓果酒……这些昔日深藏在苗岭腹地的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找到了通往外界的渠道。
农特产品上网背后,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丹寨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径的现实写照。
丹寨是贵州最穷的县之一。全县17.16万人中有3.86万人属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超过20%。而且,大部分贫困人口分布在边远深山区,交通闭塞。
但是另一方面,丹寨又拥有蜡染、古法造纸等五大民族手工艺,硒锌米、硒锌茶、韭菜根、米酒等十大农特产品和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电商扶贫、电商进农村的大环境下,希望借助电商渠道实现“弯道超车”,已成为大部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配”。与此同时,“品牌产品太少、产业基础薄弱、电商人才奇缺等,则是当前贫困地区发展电商面临的普遍瓶颈。”京东集团副总裁马健荣说。
于是,电商扶贫为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在检验企业自身能力和地方的发展能力。
要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面临的综合性社会问题,需要产业扶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就业机会等。电商企业进入其中,既要有激情和勇气,更要有长远的战略计划、立体思维。
对此,京东在电商扶贫方面提出了产业扶贫、招工扶贫、培训扶贫和金融扶贫“四大策略”。经过近一年的推进,京东的电商精准扶贫正在实现对贫困的“逆袭”:将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与自身高效的供应链进行对接,为中国的电商扶贫打造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
打造没有围墙的“工厂”
家住贵州丹寨县排莫村的杨那牛面从未想过,少时为制作嫁衣学习的蜡染手艺会走出大山,经由电商平台在外面的世界走俏。
用金属蜡刀蘸上煮化的蜂蜡,在手织布上勾勒出苗族传统图案,待蜡凝结后放入天然蓝靛染料中浸染。随后,将其清洗晾干,再用沸水融化布料上的封蜡,让图案显现出来……这便是杨那牛面农闲时间的主要工作,也是家里日常开支的重要来源。
杨那牛面是丹寨3万多贫困人口中的一个,她家里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中,小儿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丈夫在广东打工,收入只够给孩子上学提供生活费。杨那牛面在家除了带孩子,还种了一亩多田地,庄稼收成仅够糊口。
杨那牛面家的情况在当地具有代表性:排莫村地处大山深处,一条盘山路进出。从县城驾车出发,不到50公里的路程要走近3个小时。虽然许多村民外出务工,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村庄依然贫困。
2016年7月,杨那牛面的手艺在晟世锦绣民族文化投资公司举办的一次蜡染培训会上获得认可,成为一名“绣娘”。晟世锦绣是贵州本地一家致力于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企业。
由此,杨那牛面有了一份工作。8月,她给晟世锦绣画了50幅蜡染图案,得到了300元报酬。在当地,熟练的蜡染女工一个月能挣到三四千元,这让杨那牛面对未来充满向往。
晟世锦绣副总经理何博闻介绍,贵州省高原山地居多,“望山跑死马”的交通条件让村寨和外部少有交流,形成了一个个手工艺文化孤岛。
“手工艺人太分散,很多人觉得无法开发,但我们觉得这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工厂。” 何博闻说,近年来,通过到村里建立手工坊,培训绣娘,民族地区的蜡染、刺绣、织布等传统手工艺的商业价值正在被发掘。
在丹寨县,像杨那牛面这样,农忙种地、农闲刺绣蜡染的已经有500多人。2015年全县民族手工产品销售额达到7500万元。
何博闻说,如果有市场支撑,贵州省目前能参与到手工生产的应该能达到10万人。为了打开手工产品的销路,除了在机场开专卖店、政府采购、代理商推广等传统渠道外,晟世锦绣将突破口瞄准了正在高速发展的电商平台。
“手工产品不是大批量生产,但附加值高,物流和仓储成本较低,适合电商渠道。”何博闻分析认为,喜欢民族手工产品的虽是小众人群,但购买力强、品牌忠诚度高,与电商合作,尤其是与品质电商合作是少数民族工艺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2016年3月,京东集团与丹寨县签约,利用其物流体系和电商平台助力当地优质农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出山,随后开设的丹寨京东特色馆项目是丹寨农特产品走向市场的主要载体。
晟世锦绣成为丹寨京东特色馆的运营商和品牌推广商,给绣娘派单、验收成品、统一加工包装、组织培训……晟世锦绣和当地绣娘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固定的协作程序。
目前,京东丹寨特色馆里,有排倒莫绣娘制作的刺绣手包、真丝围巾,也有高寨村民制作的蜡染挎包、靠枕,还有县城女工制作的银绣吊坠,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这些手工艺产品正通过京东平台销往全球。
电商的“使命”
在刺绣、蜡染等手工艺品走出大山的同时,丹寨本地的农特产品如酸笋、硒锌米、硒锌茶、韭菜根、米酒、蓝莓酒、银饰等,也在进行“工厂”试验,它们与刺绣、蜡染制品一样进入了京东特色馆。这些进入特产馆的产品并非只是简单的展示,其背后是京东团队将其商品化、标准化的努力。
为帮助丹寨的产品在京东上线,京东团队提供了产品包装设计、产品拍摄、电商平台搭建、物流配送站点等支持。
2016年3月,全新包装的丹寨“金秋酸笋”产品在京东上线,3万多斤酸笋很快销售一空。
“销路不愁了,合作社今年下半年要做10万斤酸笋。”丹寨县电商办主任龙治刚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生产酸笋的合作社将发动当地老百姓上山挖笋,如果能顺利卖出,肯定能带动一批人脱贫致富。
目前,京东扶贫项目组还计划为丹寨的农特产品提供与京东生鲜冷链宅配体系的对接,种养殖技术、电商技能的培训以及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小额贷款等支持。
在京东的丹寨“试验”同时,很多其他电商平台也在寻求民族贫困地区的电商扶贫之道。而对于京东来说,丹寨的成功可资借鉴,但不能完全复制,电商扶贫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考验。
2016年1月,国务院扶贫办与京东集团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东的电商扶贫战略,包含了产业扶贫、用工扶贫、创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四大策略。丹寨是京东在西南地区的扶贫第一线。在这里,京东的四大策略都得到了实施。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品牌建设跟不上产品质量发展的步伐。一些地方把原料当成产品卖,把土特产当成品牌卖,原料与产品、土特产与商品、商品与品牌混杂在一起,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利润微薄,发展难度很大。”马健荣坦言。
知名电商专家、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认为,标准化的工作需要企业牵头来做,对外观和品质进行相对一致的把控,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最终实现符合电商要求的标准化。
马健荣表示,京东将优选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的产业集聚区,联手当地农业、扶贫龙头企业,通过电商化的农资供应、便捷化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化的农技服务,降低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对已有优质品牌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和宣传推广,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贫困地区打造规模集群化、流程标准化、渠道立体化的“互联网+扶贫”示范区。
产业链竞争:农产品上行的必然之路
电商扶贫天然的能提供渠道,而有了渠道,产业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贫困地区的产品面临着种类多产量少、产量多产业化低的困境。一家一户的小作坊生产方式比较普遍,形不成规模经营,抵御市场风险差。”马健荣表示,电商参与扶贫,不只单纯提供渠道,还需要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的帮助。
2016年10月底,一款名为“扶贫跑步鸡”的产品在京东商城上线,这款兼具了扶贫与健康理念的农产品很快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这是京东金融推出的“种养殖不花钱”的项目之一,也是京东扶贫的重要举措。
在实施电商扶贫过程中,京东调动了商城、金融、物流配送等几乎所有部门的资源,力求用组合拳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副商品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城市百姓的餐桌上,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
2016年3月,京东生鲜部门和金融部门选定了河北省武邑县作为“种养殖不花钱”的试点地区。
参与该项目的52个贫困户,平均每户有100只鸡的养殖指标,京东平均为每户提供4500元的免息贷款作为养殖基金。贫困户们将买来的鸡苗和饲料放到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饲养,最后由京东商城包销。
据京东生鲜事业部项目经理刘潇文介绍,根据测算,每只“扶贫跑步鸡”的收益在30-40元,每个贫困户的收益在3000-4000元。
目前“扶贫跑步鸡”的售价达到了134元/公斤,明显高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关键问题是销路和项目的可持续性。
京东的底气来自于其实力强大的自营体系,和先进的供应链系统。京东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B2C电商,年度活跃用户近2亿,流量效益非常可观。“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京东自营的特点是能够通过原产地直采、自营、包销的方式,对贫困户生产种植起到托底效果。”业内人士认为。
同样进入到京东自营体系的贫困地区产品还有四川苍溪的红心猕猴桃。2015年9月双方共同举办了线上红心猕猴桃节。首日,5000件猕猴桃36秒内就一抢而空;次日,6000件猕猴桃汁只用28秒即被抢购一空。两天促销期京东广元馆独立访客达100余万人,总浏览量达600余万人次,总销售量接近500余万元。
2016年,京东的猕猴桃项目由特产馆模式升级为产地直采模式。这意味着京东将通过采购、包销的自营方式为当地种植户兜底,彻底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付出“真金白银”。
京东在全产业链扶贫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很多贫困地区企业。位于丹寨的茅台生态农业公司目前正在为进入京东自营平台作准备。
据该公司董事长邹欣介绍,企业正在带动贫困户流转土地种植蓝莓,并进入基地务工,让老百姓获得租金、股金和薪金。目前,已发展有机蓝莓鲜果种植示范基地8000亩,并已建成占地1000亩、年处理蓝莓鲜果10000吨、年生产蓝莓酒10000吨的加工厂和相关配套设施。
“项目全部投产后,蓝莓基地预计用工量可达250000人次/年,预计劳务投入2000万元/年,覆盖丹寨5416户贫困户。”邹欣说。
扶贫攻坚需要立体思维
很多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只是因为缺少一些技能培训和“走出去”的机会,如果有充足的就业岗位,往往能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
在京东的四大扶贫战略中,用工扶贫和培训扶贫即在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
马健荣介绍,“十三五”期间京东物流体系将面向贫困家庭定向招收劳动力,未来还将带动供应商,推动用工扶贫工作,完成5年提供10余万岗位的招工。
从2016年初开始京东在全国七大区启动了扶贫招工计划,截至目前已在30多个县完成招工,包括河北滦平、河南沈丘、陕西延川、四川苍溪、贵州丹寨等。招聘超过5000人,根据岗位规划逐步安排在京东配送、仓储等岗位入职,计划年底前再招聘5000人以上。
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人才缺乏也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电商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在产品设计、包装、销售等方面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相关人才多集中在北上广深浙等地区。
龙治刚说,近年来周边县域大规模引进电商,在所有村镇设立电商服务站点,招募合伙人经营,但实际运行中却遇到很多问题,80%以上都做不下去了,“开业轰轰烈烈,但没开几天就关门了,难以为继。”
为此,京东针对贫困地区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创业、种养殖培训。京东联合农资公司、科研院所等对农户进行种养殖技能培训,从选种子、施肥再到防病虫害等环节层层把关,提升产品品质。
此外,京东实施了“互联网+县域经济”系列培训项目,联合各地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京东电商培训体系,向农村青年持续提供网络营销、电商运营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实习机会,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认识电商、发展电商,协助相关合作企业提升营销和运营能力。
截至目前,京东已经为贫困地区近万名基层干部和企业家、运营人员以及贫困家庭青年群体进行电商扶贫培训。据了解,京东在按照扶贫“四大策略”稳步推进电商精准扶贫的同时,不断创新加持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发挥“立体”思维,将大电商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2016年8月京东发起“京东高管扶贫早餐会”项目,联合社会培训资源提供电商等技能培训服务,同时也让地方政府与社会企业对接合作。
2016年以来,京东商城针对贫困地区的产品发起数十次众筹活动,均取得良好效果,累计众筹金额上千万元。9月1日,京东“贵州扶贫馆”上线,这是京东首个省级扶贫馆,贵州省内66个贫困县筛选的特色小吃、民族工艺、调料制品等400余种优质农特产品全面入驻。同日,贵州扶贫馆启动了“我有一亩茶”众筹活动,众筹金额当天即超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