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滨河西路与迎宾路立交方案设计研究

2016-11-22 03:10
山西建筑 2016年20期
关键词:机动车道滨河西路

杨 有 成

(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太原市滨河西路与迎宾路立交方案设计研究

杨 有 成

(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以太原市滨河西路南延道路工程建设为背景,为解决滨河西路南延与迎宾路节点的交通组织,提出远期互通式立交方案和近期立交实施方案,并结合人行通道完善了整个节点的交通组织,为类似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快速路,立交方案,交通组织,平面设计

1 项目背景

滨河西路是太原市贯穿南北的主要通道之一,和滨河东路一道担负着太原市南北方向主要交通运输,滨河西路南延(迎宾路—清徐清东路)段是其中的一段。目前滨河西路柴村桥—迎宾道路全长约29 km已经建成通车,而滨河西路(迎宾路—清徐清东)路道路长约18.87 km,打通整个滨河西路,向北可以在柴村和西北外环相连,向南在晋源、清徐与大运高速公路相接,将成为全长约50 km的南北向快速路,对完善太原市路网有着重要的意义。

迎宾路是太原市南部主要道路,是太原市汾东商务区中连接汾河东西两岸的一条快速路,是连通晋祠公园、晋阳古城和汾东商务区以及科技创新城的重要过汾河连接线。

滨河西路南延与迎宾路两条快速路的连接应采用立交形式。

2 工程概况

滨河西路南延红线宽度为51.5 m,标准横断面采用四块板型式,由西向东具体布置为:8 m人非共板(3 m人行道+3.5 m非机动车道+1.5 m机非隔离带)+7 m辅道+2.5 m绿化分隔带+11 m机动车道(0.5+3.5+3.25×2+0.5)+3 m中央分隔带+11 m机动车道(0.5+3.5+3.25×2+0.5)+2.5 m绿化分隔带+6 m辅道+0.5 m土路肩。

迎宾路规划红线宽度为58 m,横断面采用四块板型式,具体布置为:6.5 m人非共板(3 m人行道+3.5 m非机动车道)+6 m辅道+2.5 m绿化分隔带+11 m机动车道(0.5+3.5+3.25×2+0.5)+6 m中央分隔带+11 m机动车道(0.5+3.5+3.25×2+0.5)+2.5 m绿化分隔带+6 m辅道+6.5 m人非共板(3 m人行道+3.5 m非机动车道)。

现状滨河西路在迎宾路位置向西转弯,与迎宾路相接。

3 设计原则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立交功能定位为基础,确定立交方案。2)因地制宜,力求景观效果。立交重心布置放在滨河路一侧,尽量不影响迎宾桥及河道景观。3)满足防洪抢险要求。减少占用河道二级台地对泄洪的影响,必须尽可能将匝道布置在堤岸外侧。4)坚持以人为本。人非系统应保证安全第一,与机动车系统安全分离,互不干扰;以人为本,非机动车保证骑行,行人与非机动车保持一致,尽量减少绕行距离。

4 技术标准

1)道路性质:滨河西路南延与迎宾路均为城市快速路。2)设计速度:主线60 km/h,辅道40 km/h,匝道30 km/h。3)匝道最小圆曲线半径:50 m。4)匝道最大纵坡小于4%。5)地道及桥梁净空:机动车大于4.5 m,人非系统大于2.5 m。

5 远期方案设计

5.1 立交选型及交通组织

迎宾桥桥头与滨河西路南延为全互通立交。方案设计考虑市民出行习惯的一致性,按照滨河东、西路已建成的互通立交形式,整体立交呈现“莲花型”,滨河东、西路为立交第一层,各转向匝道右转匝道为第二层,迎宾路为第三层。

交通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使车辆在整个研究区域的路网上有序运行,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道路资源,并达到车辆的总体运行时间最短,实现研究区域内交通的良性运行。

右转交通通过右转匝道直接连接,左转交通先右转定向匝道或苜蓿叶匝道绕行实现,将左右转交通流先都转化为右转交通。非机动车及行人在主桥部分设计在断面中心,在迎宾路通过两侧立交辅道下穿过主线机动车,进入断面中心部分,在主桥部分人非桥梁高程高出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和行人之间完全分离。

5.2 平面设计

本次共设计10条匝道,见图1。

EN匝道实现迎宾路右转至滨河西路南延;SE匝道实现滨河西路南延右转至迎宾路;SW及WN匝道实现滨河西路南延的掉头;SW,BL和NW匝道组合实现滨河西路南延左转至迎宾路;WS,SL及WN匝道组合实现迎宾路左转至滨河西路南延;NW匝道实现滨河西路南延右转至迎宾路;WS匝道实现迎宾路右转至滨河西路南延。

NW匝道与WS匝道外侧均设置辅道和人非系统,方便立交周边范围内车辆及行人的出行。人非匝道利用NW,ES,NE及WS匝道桥下净空实现迎宾路南北人非系统的贯通。

6 近期实施方案设计

受到太长高速影响,滨河东路以及迎宾汾河桥暂时不能实施,而滨河西路具备建设条件。近期方案是在远期方案基础上,结合现状道路情况,预留远期建设条件,提出修建迎宾路与滨河西路立交部分匝道方案,部分利用现状道路。

6.1 平面设计

平面布置详见图2,图2中虚线为现状滨河西路,垂直于WN及SW匝道的粗实线为桥梁跨径线。BL匝道与现状滨河西路的西半幅相接,LJX匝道与现状滨河西路的东半幅相接(LJX匝道以北的现状滨河西路东半幅将废除)。

近期滨河西路南延按照规划南延,滨河西路南延与迎宾路现状连接段保留由北向西主线(即西半幅)、辅路及人非系统,实现滨河西路右转至迎宾路。LJX与WN匝道组合实现迎宾路左转至滨河西路。SW与BL匝道组合实现滨河西路南延左转至迎宾路。LJX与WS匝道组合实现迎宾路右转至滨河西路南延。

6.2 近远期方案比较

近期方案中的SW匝道与WN匝道线形与远期方案一致,而且桥梁的布设满足远期要求,桥梁部分远期时可以直接使用。WS匝道与LZJ匝道相接处附近线形与远期有差别,其余与远期线形一致。BL匝道与现状滨河西路相接处附近线形与远期有差别,其余与远期线形一致。远期实施时仅需拆除线形不一致路段。近期方案中的LJX匝道是新增匝道,远期需拆除。以上拆除部分均为路基段。

6.3 横断面设计

立交区以北段人非系统位于现状滨河西路的西侧,此段滨河西路南延西侧不设置人非系统,横断面总宽36.5 m,具体布置为:由西向东2.5 m绿化带(路肩)+11 m机动车道+3 m中央分隔带+11 m机动车道+2.5 m绿化分隔带+6 m辅道+0.5 m路肩。

滨河西路南延(立交区其余路段)西侧设有人非系统,横断面总宽43 m,具体布置为: 9.5 m人非共板(2 m人行道+4.5 m非机动车道+3 m机非隔离带)+11 m机动车道+4 m中央分隔带+11 m机动车道+2.5 m绿化分隔带+6 m辅道+0.5 m路肩。

匝道车道宽度采用3.5 m,路缘带宽度0.25 m或0.5 m,挡墙及桥梁防护栏宽度0.5 m。

LJX匝道总宽20.5 m,布置为1.5 m路肩+11 m机动车道(0.5+3.5+3.25×2+0.5)+1.5 m绿化分隔带+3.5 m非机动车道+3 m人行道(包括1.5 m树穴带)。

SW与BL匝道宽度为8.5 m,布置为一个车道+超车道。WS与WN宽度为12 m,布置为两个车道+超车道。

WS匝道外侧设有辅道,总宽8 m,断面布置为1.5 m绿化分隔带+3.5 m非机动车道+3 m人行道(包括1.5 m树穴带)。

6.4 人非系统设计

为解决行人及非机动车在现状滨河西路与新建滨河西路南延之间的连接,在现状道路与滨河西路南延分离处设人行通道一座。该人行通道设置于规划纬三路红线北侧,待纬三路实施时,该通道也可以解决纬三路人非系统过街的需求。

为了避免滨河西路南延的行人及非机动车与WS匝道右转进入滨河西路的车辆之间的干扰,在WS匝道处设人行通道一座,将滨河西路南延的人非系统(WS匝道北侧)与WS匝道外侧人非系统连接,最后与滨河西路南延的人非系统(WS匝道南侧)连接。

6.5 纵断面设计

匝道上跨滨河西路以及规划汾河河堤,影响其纵坡坡度的因素主要有:现状滨河西路高程、滨河西路南延净空要求以及汾河河堤防洪要求。综合考虑匝道长度及立交占地影响,设计纵坡坡度小于4%。

7 结语

滨河西路南延与迎宾路远期采用全互通立交方案以满足车辆及行人的需求。由于目前不具备远期实施的条件,在远期方案的基础上调整形成了近期实施方案。近期实施方案最大限度的采用远期方案的线形,使近期实施方案可以作为远期的一部分或者为远期实施预留条件。同时近期实施方案尽可能结合现状道路,以较少的投资实现整个交通功能。另外近期实施方案也解决了人非系统与机动车的干扰问题,保障了人非的安全及机动车的连续性。

[1] JTG 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

[2] 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

[3] CJJ 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 .

[4] CJJ 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S] .

On overpass scheme design of Binhe West Road and Yingbin Road in Taiyuan City

Yang Youcheng

(Taiyuan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02,China)

Taking the south extension project of Binhe West Road in Taiyuan as the background, to solve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for the south extension of Binhe West Road and Yingbin Road,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long-term interchange scheme and short-term overpass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improves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the pedestrian road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express road, overpass scheme,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e design

1009-6825(2016)20-0140-03

2016-05-03

杨有成(1984- ),男,工程师

U412.352

A

猜你喜欢
机动车道滨河西路
罕乌拉西路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西路站里油味浓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非机动车道宽度及路边停车的探讨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