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文
着一身旗袍,挽一个高髻,踩一双细高跟,撑一把油纸伞,江南女子娉娉婷婷穿行在寂静的小巷,在青石板上留下一个剪影,撒下一丝芬芳……
青石板,是一道流淌在时光深处的记忆。
沿着一块块青石板自南向北,就可以纵贯整个绍兴城。到绍兴不走青石板似乎就少了水乡江南的韵味。
一块石板印下一段古韵。长的、方的,看似不规则的石板,却平平地延伸着一段段千年古越的传奇。朱红的屋檐下静静地横躺着几级石阶,临风摇曳着烂漫的鲜花,这就是青石板沿街的风景。女儿红、会稽山等陈年老酒、孔乙己茴香豆、绍兴霉干菜等,小巷弥漫着古越的味道。那一个个老台门,正向你倾诉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古越笙箫夜,清夜满仓桥”。新开的“御龙井”,随着悠扬的古筝伴奏,带给你怀旧的情绪,与“半俸菜”隔街对峙,吸引着不同口味的游客。那沿街的古越青花瓷,玲珑的身姿,别致的造型,不禁让人想起博物馆里陈列的那些千年出土的珍品。
“臭豆腐,买臭豆腐嗨!”青石板的路边总会排满各类行人。“给我一串!”随着那“吱吱”的冒油声,一串串臭豆腐渐渐地由先前的青灰色转眼变成金灿灿、香喷喷的串上食品。闻闻奇臭,嚼嚼味纯。外地人一到绍兴,必定要排队等候这臭豆腐。青石板上因为有了这臭豆腐也就弥漫着其特有的味道。
青石板横贯仓桥直街的东西南北,直通府山公园。府山,又称种山、卧龙山。与绍兴古城内蕺山、塔山鼎足而立,为水巷古城平添气势,以盘旋回绕、形若卧龙而得名。越大夫文种葬此,又名种山。康熙南巡,驻跸于此,易名兴龙山。旧时府治据东麓,故俗称府山。旧时越国王宫,南宋临时皇宫都在此。府山在南宋前称为卧龙山,南宋福建莆田人宋进士副都统黄府在此山剿匪平倭,战功赫然。理宗下诏诰授光禄大夫、太师后,绍兴百姓为纪念黄府公的平寇丰功伟绩,便将卧龙山易名为府山。山上文物古迹众多,今为府山公园。走出府山公园,往右穿越青石板的小弄堂一直通到府山西路。
绍兴的青石板是固态的“船”,穿越在古越的大街小巷。而乌篷船则是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绍兴的流动的风景。头戴乌毡帽的艄公,船头挂着大红灯笼,乌黑的船篷,载着口吃茴香豆,抑或醉着绍兴老酒的游客,随着那划动的双桨,弹奏出一曲“重回鉴湖”,在悠扬的旋律中穿越稽山鉴水。
“船在河中游,人在画中坐”。夜赋予环城河更多魅力,夜给予环城河更多的包容。环城河位于绍兴市区,全长12.2公里。经过整治后,环城河重现蓝天碧水绿地的水城美景。沿着青石板,沿着环城河缓缓前行,一路领略沿河新建的稽山园、鉴水苑、治水广场、西园、百花园、河清园、迎恩门、都泗门等八个园景,若璀璨明珠串成的项链镶嵌于古城四周,凸现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古城特色。夜游沈园,还可以看沈园之夜的演出。
绍兴的水是灵动的,古越的历史是厚重的,这是一个承载着五千年文化的古城。每一块青石板上都曾留下众多伟人的足迹。
这里,刻下了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一条青石板砌成的长长的小路,贯穿整个鲁迅故里。一代文豪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鲁迅对三味书屋仍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它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鲁迅曾经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跟着课本游绍兴,记忆中的绍兴就是去鲁迅故居,接着我又带着儿子与学生重游鲁迅故里。鲁迅带给我们整个童年的记忆。让我们顺着鲁迅先生的笔触,感受这份水乡的独特风情吧。
“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的周恩来;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兼容并包”学术思想的蔡元培;“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首《题墨葡萄诗》正概括了徐渭的寂寞。疯狂的天才徐渭走笔如飞,那种弃世的落寞,那种生命的冲动,浪漫的诗人徐渭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因为徐渭,大写意中国画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象征。
绍兴是实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厚重的;绍兴是虚的,那沉淀的古越精神内涵是无界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而青石板的厚重与古朴,正好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底蕴,实而不虚,这是绍兴人民的本质,这是沉淀在古越大地上的精魂。
责任编辑:邓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