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琴
【摘要】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自主学英语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课堂,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本文从赋予学生责任、给予学生空间、教会学生评价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通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生英语 自主学习 公约 空间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92-02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习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体现了新课程下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加英语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调查我们仍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能脱离教师而独立思考,无法超越课本或作业的内容。课堂上的学生英语学习活动主要以学得为主,学生仍习惯于被动地学习,不善于自己发现问题,英语学习上仍以识记、理解为主。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强化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英语的意识。
一、制定学习公约,强化学生自主意识
Henry Holec(1981)在《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一书中提出,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让学生自我作决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学习公约(Ricky Lowes & Francesca Target,2007)是使学生意识到如何学习的好办法。能够帮助学习者思考他们在课内外如何学习,并且使他们意识到应该对他们的学习承担责任。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学习公约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责任感。
1. 角色定位
制定学习公约过程中,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教师也是一名参与者、协商者。学习公约的制定主动权要完全交给学生,教师通过提出意见、建议或质疑等方式适时地介入学生的讨论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制定学习公约。只有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讨论才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 制定公约
在制定公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讨论等方式,对公约达成共识。讨论的内容包括学生和教师该承担的责任。为了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权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也会乐意听取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完善公约内容。当学习公约确定后,师生还要对如何惩罚那些违反公约的学生进行讨论。
学习公约和惩罚措施都落实后,教师要让每个学生行使他们的主权,慎重地签上他们自己的名字,教师也要认真地签上自己的。教师可以将公约张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随时提醒学生该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如下公约内容。
3. 执行公约
在执行过程中,师生必须要坚持原则,照公约办事,即使有疑义也不能随便更改,以体现学习公约的制约性和有效性。当然对于一些合理的意见,可以让学生作好记录,将作为下阶段的讨论内容。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更好地体现学习公约的价值,对集体智慧的尊重。如果师生随时可以进行公约的更改,那么公约就失去了他的真正意义,也会减弱学生履行学习公约的责任意识。
4.调整公约
学习公约试行一个阶段后,教师可以就一些执行中产生的疑义组织学生对公约的执行效果进行讨论,并进行调整。让学生进行协商、调整公约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学生自主性的一种过程体验。通过参与协商讨论,学生会增强主人意识从而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
二、给予学生空间,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教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适度的时间与空间有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而又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呼吸,学生的自主性和思维等将获得解放。
1.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更热闹,因此会无限地增加学习的容量并设计了很多的环节。整节课中教师就象一个“导游”,而学生就是“游客”。“走马观花”式的英语学习会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但由于学生没有时间自主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获取,课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学得没有头绪。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消化,让学习内容真正获得内化。
2. 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一些英语教师为了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的节奏,在课堂上总习惯于讲授法,教师总是在尽心尽职地讲解,替学生想替学生说。但教师过多的独白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思维的低效和低频,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
爱因斯坦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追究问题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下问题更重要。”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对课题提问
牛津的英语教材以话题式编制教材,每个课题就是一个话题,因此每个单元的课题都是学习的重要资源。课题开放性的提问会使学生更积极地回忆旧知,通过联想运用等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当学生在学习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的对话时,笔者就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进行提问。很快学生的思维获得解放,学生大胆进行设问,如 “Is the friend a boy or a girl? Who has an English friend? Whats the friends name? Where does he/she live? Whats his/her hobby? What subject does he/she like? Can he/she speak Chinese? What can he/she do? ...”在学生自主问题的驱动下,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学生更愿意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学习,查找信息以解决问题。
(2)对教材质疑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很少会主动提问,更不会质疑。而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英语课上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或者教师进行质疑。教师有时也不仿出预设点小差错,训练学生质疑的勇气和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如在牛津英语5BUnit 8 Part E “Insects are our good friends.”有位学生在读到 “Sometimes I catch them and put them in bottles.”就质疑题目“Insects are our friends”,他认为既然是好朋友就不应该抓昆虫并将他们放至瓶子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同学都认同这位学生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因此我就抓住问题让学生进行了讨论,并让学生设想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this boy?”。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我在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时也允许学生用中文回答,并适时地提供一些英文的补充和解释。如一位学生说昆虫也跟我们一样渴望自由,因此我们不能束缚他们于瓶子中,有的学生认为朋友的相处是平等的,不应该让他们成为我们的玩具。在质疑与讨论中使英语从工具性走向了人文性,使英语学习更有生命力,学生的英语兴趣也就更浓郁。
3. 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齐默尔曼(1994)强调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他认为如果学生不能进行自己选择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无自主性可言。因此在英语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
(1)学习伙伴的选择
小组活动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小组活动既能让学生互助互学,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更多地时间去操练和运用英语。在小组伙伴的组合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的伙伴。在自主选择的组合下,我们会发现组内的成员活动时会更团结,也更愿意倾听或向组内他人学习。自主选择下的小组活动也就优化了学生小组自主学习效率。
(2)学习内容的选择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要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让学生有机会选择学什么、怎样学。
如在英语学习中,抄写与记忆是不可缺失的环节,但对学生而言枯燥而无新意。而我在学生词汇学习,不只是设计简单的抄写或识记,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学生的个体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词汇进行了抄写或识记。笔者会给学生必要的抄写和识记的时间,但每人的抄写内容可以自由的选择刚开始时,有些懒惰的学生会选简单而又容易的进行抄写,但通过多次的训练后,学生慢慢转变自己的想法,能够为自己量身定做地作业。例如,学生在进行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penfriend虽是新词,但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来说则很容易识记,那他们可以选择不抄写,课文中的newspaper虽是旧词,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已经遗忘,因此在作业上交时,很多学生选择了抄写以增强对此词的记忆。可见很多学生已经学会为自己量身设计作业。又如每天的回作听读训练我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性情况,自主地选择听读内容和听读时间等。
在自主的内容选择下,学生学习和作业都从被动走向了主动,在主动性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保持,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三、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提升自主学习的实效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
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评价中,学生都应该积极而又主动地参与。在自主学英语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能够正确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
1. 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就是让学生跟自己对话,认识自已。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总会有意识安排学生自我反思的环节和时间。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者一个阶段学习后,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自我反思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领性,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如让学生的反思并不只聚焦于学到了多少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收获与进步。在长期积极的自我反思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变得更积极。
2. 互动评价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思考问题的面比较狭小片面,因此我也会安排学生反思互动,让他们能够在互动中互学。如一年以来我班试行了“周末无作业”,但强调并不是周末不做作业、不学英语,而是将选择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周末选择内容、方式和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小学生毕竟是不自觉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周末无作业”,我总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主动地向他人学习,如有位学生前一周告诉同学们他周末只是听读课文内容,而第二周他的学习中增加了网络学习,这就得益于其他学生的经验分享。因此在互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方式、体验等会更丰富、更实效。
3. 改进行为
自我反思的目的在于改进与提高,只有进行了改进,才是真正发挥了自我反思的作用。如果有些学生只思不动,那反思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是没意义的。因此在学生自我反思后我会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优缺点,并与学生一起制定适合个体的改进方法,并且通过制定新的目标来检验自己的行为改进是否有效。在学生的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了发展。
四、结语
自主学英语既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态度,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能力。
因此英语教师要坚持在英语课堂中发展学生自主学英语的能力,强化学生自主学英语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何巧艳,黄甫全.导向型自主学习研究引论
http://www.pep.com.cn/kcs/kcyj/ztyj/xsyt/201008/t20100824_708335.htm
[3] Holec,H.Autom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1981
[4]Ricky Lowes & Francesca Target,帮助学生自主学习[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