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艺术中虚与实的辩证关系

2016-11-21 09:25:30卢格霖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岭南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踏板演奏者艺术作品

文|卢格霖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中国钢琴艺术中虚与实的辩证关系

文|卢格霖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虚实结合在很多文学艺术上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也给了我们很多遐想的空间与魅力。在钢琴艺术方面,这二者不仅仅是一种常用的艺术创作表现方式,更是产生了虚实相生相辅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在钢琴艺术表演中,虚实相生相辅的表现变得更加的明显,并且这种虚实结合的表现也为中国钢琴作品的表现进行了一种完美而有格调的阐述与尝试。

虚实结合 相生相辅 辩证关系

从古到今,作为数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历史传承,无论是文学、音乐,或者是绘画、书法,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里所沉淀的精髓。而作为中国独创的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几乎在中国文化表现的所有领域都有出现,而且渗透力极强。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虚与实其实是中艺术表现的概念,而且是相对应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着相对应又相生相辅的辨证关系。虚实手法几乎是所有艺术表现的共性,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共性表现,在其本身的意境创意方面给了人们极为充分的空间想象与精神陶冶。虚实对应,虚实相生,既能一一对应又能相生相成,从而在虚中有实,实中又有虚,这样的表现让整体的作品都变得极为的感性与空灵,而且更加丰富人们的各种感官体验。

一、虚实关系的含义与源头

虚实辨证关系的理论,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经典的有无理论,其中很清晰的阐述了有与无的辨证关系。老子的学说里提到了:“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表明了有与无不仅仅是事物的对立面,更是相生相成的。这一点庄子也有过阐述:“有名有实是物之虚,无名无实是物之居”,告诉我们虚与实之间的辨证关系。

由于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里面对于情与景、虚与实的描述也出现了很多的辨证表现。在这里,清朝著名的学者蒋和在《学画杂论》里面提到过:“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所以,艺术的精妙之处不仅仅是对艺术形象的表现,更在于人们通过对作品里面虚与实的对立与相辅相成的表现,从而得到艺术的美妙之境的。

二、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虚实对应,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可以说,在中国传统美学里面,虚与实的辨证统一,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的最根本表现。我们再从艺术本身来观察,会发现虚与实之间的辨证关系是这样的:首先从表面上来看,虚与实之间所展现的仅仅只是审美效果的展现,我们看到的是虚景与实景的差别;从思维角度上来看,我们看到的虚与实其实已经成为了人们思维想象的意识表现里,人们的思维早就已经随着艺术作品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艺术表现里,利用逼真的形象内容或动态,将艺术作品所内涵的精神与内容表现出来。

就音乐艺术本身来说,虚与实的处理是艺术作品表现所要着重处理的。任何一件完整的钢琴音乐艺术,都必须要实现虚与实的艺术结合。正如著名音乐学家宗白华的所说,“音乐是所有艺术形态中最虚幻最无形最不好捉摸的,只能用耳朵听闻,只能用心灵感受”。

三、中国钢琴艺术里的虚实辨证表现

钢琴艺术表现是属于表演艺术的,演奏者通过钢琴的各类丰富演奏来实现音乐语言的整合,从而实现对作品思想感情以及作品形象的表现。而且在这一过程里面,音乐家在演奏的时候会将自身的感情、内心喜好以及意愿内心表现活动融入这些音乐语言之中,甚至还有作曲家或者演奏者对于自身世界的感受与认识,或者对自然界的感觉等,一一融入进去。所以演奏不仅仅是作曲家或者演奏者的创作意图表现,更是将艺术作品本身的架构内容等直接而准确的表现了出来,并且利用音乐手段表现将这些意象内容传达给听众,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

“虚”

演奏中的“虚”则包含对音色的想象、踏板和触键方法的选择运用。

1、钢琴艺术里的“实”

那么在钢琴演奏里,实是如何表现的?其实这里的实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作品的演奏技巧与作品本身的内容表现,例如作品的旋律、曲式结构以及风格表现或者对于演奏的实际要求等,这些都是已经被限制住的内容,也都是实所包含的内容。而且这些实的内容在钢琴作品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包含了,可以说倾注了作曲家所有要表现的内容。

而且从钢琴演奏来说,其实演奏本身就是要将钢琴作品里的音乐信息有效的传递给听众,也就是乐谱上面的静止的音乐符号内容,将之转化为动听的音乐旋律,并且能让演奏本身充满足够的震撼力,从而能够直接传达到听众心里,并且直接与听众实现心灵的共鸣,这样才能完完整整的进行音乐形象与艺术的表现。而这些内容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紧扣住实这个内容。在实里面的内容,包含的可能你是你所能看到的图谱、景物、形象等,甚至在音乐艺术表现里所独有的艺术幻象,或者音乐意象表现等内容。这些不仅仅来自于人们对于音乐艺术作品的认识与感受,更是人们通过心灵共鸣所感知到的音乐艺术内容。而要做到这些,那么必须要对音乐作品本身足够的了解,并且明白音乐各个结构阶段之间的内容表现以及关系,甚至在音乐力度、和声以及内在逻辑、演奏要求方面的实的限制基础上,实现更加有效的音乐艺术创作。

2、钢琴艺术里的“虚”

那么在钢琴艺术演奏里的虚又是什么呢?其实虚表达的是在音乐作品之外的各个因素以及演奏者自身所包含的各类因素内容。具体包括了演奏者在演奏方面的能力,以及对于即将演奏的音乐作品有哪些理解,以及在演奏过程的即兴发挥等内容。这些东西都没有实际的记载,而且也看不见摸不着,最为主要的是这些东西没办法去言说,只能通过演奏者自身的理解与了解,并通过自身的演奏能力去表现。所以这就要求演奏者不仅仅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强大的心灵领悟能力,能够深刻理解作品深处的内涵,并且进行艺术性的构思与想象,进而应用到作品的实际演奏中。

3、中国钢琴艺术中的“虚实对应”

其实与西方音乐艺术不同的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表现更显得随意而自然,没有那么明确而死板的音高,而且更加的感性,有着极为强烈的倾向性。这点在钢琴艺术表现里面也有,并且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钢琴艺术表现里的虚实对应表现。在中国钢琴艺术表现里面,实的内容与虚的内容对应首先在演奏方面,首先实表现的是实在的艺术限制与作品限制,虚表现的是对艺术的深入理解,而这两点表现的则是对应的钢琴艺术内容,二者之间在不同方面为我们进行钢琴艺术演奏的丰富与完善;其次,在钢琴艺术作品本身,实的内容包含了作品的结构、韵律以及图谱、音符等,而虚的内容则是藏在作品里面的情感表现,这些需要在演奏的时候一一对应起来,才能做更好的描述与表现。我们知道,钢琴艺术与演奏本身就是综合的艺术表现,所以虚与实的对应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艺术表现内容。

4、虚实关系对演奏的启示

钢琴本身属于注重听觉的音乐艺术表现它的艺术形象无法很直观的表现出来,而仅仅只是依靠声音来进行艺术形象的表现,声音的高低以及节奏的快慢等,都反应出钢琴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因此在演奏无论是改编作品还是原创作品时,演奏者需要格外注意中国作品所特有的和声、踏板、音色特点,以及触键方法的运用。

在演奏具体作品时,谱面上的“实”包括中国五声音阶调式及和声、音型及变奏、中国特色的段落式变速结构、模拟不同民族乐器的音型等等。在演奏这些技术段落时,演奏者要认真读谱,和西方传统和声进行区分,并对中国特色的演奏技巧规范常识有一定的熟知,才能做到准确演奏音乐形象,为演奏“虚”奠定基础。

演奏中的“虚”则包含对音色的想象、踏板和触键方法的选择运用。根据中国古曲改编的中国作品,都存在对民族乐器的音色模仿。演奏者首先要对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有一定的认识,才能运用钢琴的表演特色进行组合转换,诠释出作品原貌以及二度创作的新高度。例如在表现古筝刮奏时,触键不提倡过于颗粒,要运用手腕的灵活衔接,横向带动手指弹奏,加上踏板的和声延留形成均匀流畅的音色。在表现鼓声时,触键要注意重量弹奏法落下后,运用键盘的反作用力手指离开键盘,形成鼓声回荡的效果。在演奏装饰音时,也有“虚”与“实”两种。模仿古筝的装饰音较实,因为每个音都在弦上实实在在的奏出。而模仿萧的装饰音却虚,因为这类装饰音是略微改编按孔的虚实而获得的类似滑音的效果。而模仿笛子的装饰音,快慢、亮暗、虚实各具特点。在踏板运用方面,既要考虑民族和声效果的干净,又要注意不要频繁切换踏板影响旋律的连贯,运用半踏板、颤音踏板和斯坦威踏板也可以达到所需音色的目的。甚至可以大胆尝试一下新的和声效果,有些相邻的音在民族调式里另有一种和谐的美,与传统和声的三度跌至效果不同。

四、小结

虚与实是对应存在的。虚给予了实存在的意义,而实因为虚的存在而得到了升华。我们看到在钢琴演奏中,如果音乐仅仅注重实的表现,而没有注意到虚的结合,就会让整个演奏变得极为的大调而乏味,而且整体十分的呆板,缺乏艺术的感染力,也不会引起听众的注意与共鸣;而相反的,如果在钢琴演奏里仅仅只注重虚的表现,那么整个作品又变得极为的轻浮,没有力道。所以在钢琴艺术表现里面,只有将虚与实进行完整的结合,才能在实的基础上,实现虚的创造结合,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虚的创作与想象,合理的进行钢琴艺术演奏,从而让整个艺术作品极具艺术生命与感染力,让听众为之共鸣;而且在虚实结合的基础上,实的限制被放开,可以以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与内容展现,为我们展示钢琴艺术的魅力与艺术灵性,正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1]叶当前,论《艺概》的文艺批评方法[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张公善,“气韵生动”论新释[J];巢湖学院学报,003年06期.

[3]余小信,钢琴学习的“启智”功能何以真正体现[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杨玉良,意境与典型比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陈莉莉,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李洁,舒曼两首钢琴套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李迎春,论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黄因,肖邦钢琴作品及演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D],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

[10]樊禾心,钢琴教学论[D],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踏板演奏者艺术作品
单踏板不可取
车主之友(2022年6期)2023-01-30 07:58:16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艺术品鉴(2021年18期)2021-12-01 10:36:52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黄河之声(2019年23期)2019-12-17 19:08:43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黄河之声(2017年13期)2017-01-28 13:30:17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黄河之声(2016年22期)2016-02-03 07: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