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李淑平,杨俊
运城同德医院内分泌科,山西运城 044000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与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比
李玉霞,李淑平,杨俊
运城同德医院内分泌科,山西运城 044000
目的比较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与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2C)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61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C组(31)和2C组(30)连续治疗6 d至血糖达标。3C组实时监测血糖,开启高低血糖报警功能。2C组除据指末测血糖过高或过低调整胰岛素剂量后,常规每天导出数据1次,据血糖图谱回顾式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C组MBG(P<0.01)、FBG(P<0.01)、MAGE(P<0.01)及AUC10、AUC3.9(P<0.01)均显著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C治疗方案相比,使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脆性糖尿病治疗时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并能减少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
脆性糖尿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波动;低血糖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以血糖极不稳定,频繁出现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等为特点的脆性糖尿病患者。该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0月对住院患者中61例脆性糖尿病患者分组采用3C和2C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以观察3C疗法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脆性糖尿病患者61例。排除以下患者:严重慢性并发症、应激、手术、妊娠等情况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2C组(30例)或3C组(31例)。
1.2 方法
使用门冬胰岛素,起始量0.4~0.6 U/(kg·d),基础量及餐前大剂量各50%,大剂量平均分配在三餐前5 min追加,两组均输入三餐前及睡前的指末血糖值校准,连续监测6 d。3C组采用722胰岛素泵,同步开启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T-CGM),高低血糖报警功能。低血糖报警设定为4.5 mmol/L,报警时嘱患者适当进食。高血糖报警设定为17.8 mmol/L,报警时通过设定临时基础率、追加大剂量使血糖尽快恢复至理想范围。嘱患者观察屏幕是否显示血糖趋势符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调整胰岛素,避免血糖过度波动。2C组采用712胰岛素泵,同时佩戴动态血糖监测CGM。除了在指末测血糖过高或过低情况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外,常规每天8:00下载血糖图,根据图谱回顾式调节血糖。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指标治疗第1日及第6日的MBG、FBG。MBG为探头所显示血糖的平均值;FBG为空腹8h以上,晨起测得的指末血糖值。②血糖波动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CU10,血糖≥10 mmoL/L的AUC)。③低血糖评估指标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CU3.9,血糖≤3.9 mmoL/L的AUC)、低血糖次数。ACU10与ACU3.9均取6 d的总面积;低血糖次数为每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总次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s)
组别2C(n=30)3C(n=31)性别(男/女)LDL-C(mmol/L)18/12 14/17年龄(岁)(kg/m2)HbA1c(%)FPG(mmol/L)BMI TC(mmol/L)TG(mmol/L)HDL-C(mmol/L)21±3.3 20±2.9 21.28±3.9 22.03±4.3 9.44±0.79 10.2±0.9 11.93±3.68 11.85±3.82 4.4±0.3 4.6±0.4 2.2±0.3 2.2±0.4 1.2±0.1 1.2±0.2 2.7±0.3 2.6±0.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2C(n=30)3C(n=30)MBG(mmol/L)治疗前治疗后FBG(mmol/L)第1日第6日MAGE(mmol/L)治疗前治疗后AUC10(h·mmol/L)治疗前治疗后AUC3.9(h·mmol/L)治疗前治疗后11.43±2.93 11.69±2.47 7.82±1.03 7.02±1.14 10.34±2.73 11.02±2.93 7.78±0.93 7.01±0.87 4.22±0.63 4.02±0.72 2.77±0.53 2.01±0.44 4.04±0.32 4.06±0.40 2.12±0.33 0.88±0.14 0.138±0.021 0.132±0.020 0.094±0.033 0.066±0.024
2.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HbA1c、FPG、血脂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①组内比较:3C组及2C组治疗后MBG(t=9.558,P<0.01;t=6.366,P<0.01)、FBG(t=7.304,P<0.01;t=4.861,P<0.01)、MAGE(t=13.2628,P<0.01;t=9.6466,P<0.01)、AUC10(t=22.877,P<0.01;t=4.17,P<0.01)及AUC3.9(t=11.7625,P<0.01;t=6.1612,P<0.01)。②组间比较:治疗后3C组MBG(t=2.8728,P<0.01)、FBG(t=3.340,P<0.01)、MAGE(t= 6.1019,P<0.01)、AUC10(t=19.2597,P<0.01)及AUC3.9(t=3.7990,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2C组8人次,3C组2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46,P=0.033<0.05)。
对于脆性糖尿病患者而言[1],其血糖忽高忽低的变化,常导致频发急性并发症,过早出现慢性并发症。应对脆性糖尿病以综合治疗为主要手段,加强糖尿病教育、积极心理治疗都是基本的治疗内容,但核心治疗是应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DECODE研究[2]结果和Muggeo[3]等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血糖波动存在相关性,在降糖同时减少血糖波动才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该研究以MAGE、ACU10作为血糖波动的评价参数,结果显示在血糖波动幅度的控制上3C组及2C组的MAGE、AUC10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3C组能更平稳的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Cretti等研究表明[4]:高血糖可引起β细胞分泌衰减,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少高糖毒性,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3C治疗与2C治疗在血糖监测方面的主要差异是3C系统可以实时显示组织液葡萄糖值,通过实时显示的血糖变化趋势信息提前发现低血糖和严重高血糖。另外还可显示3、24 h的波动图谱,从而可以安全快捷的进行胰岛素用量的调节,这比2C治疗中根据下载的血糖监测值回顾式进行血糖调节占有很大优势。该研究中3C组和2C组治疗6 d后MBG、FBG均明显下降,但3C组的降糖效率优于2C组。
对于脆性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的血糖控制往往伴随着低血糖这一并发症的频发,极大的制约了血糖达标率。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及其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就可能会抵消长期有效血糖控制所带来的益处。3C治疗时根据患者情况,设置低血糖报警值,报警时及时给予进食处理,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血糖<2.8 mmol/L)。该研究显示3C组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CU3.9、低血糖次数显著低于2C组,可明显减少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脆性糖尿病患者,使用3C治疗能在有效降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使患者获益。
[1]曹艳丽,单忠艳.如何应对脆性糖尿病[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5,9(1):33-35.
[2]DECODE Study Group.Glucose toleranc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Comparison of fasting and 2-hour diagnostic criteria[J].Arch Intern Med,2001,161(3):397-405.
[3]Muggeo M,Zoppini G,Bonora E,et a1.Fasting plasma glucose variability predicts:The Verona Diabetes Study[J].Diabeters care,2000,23(1):45-50.
[4]Cretti A,Lehtovirta M,Bonora E,et a1.Assessment of beta—cell function during th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by a minimal model of insulin secretion[J].Eur J Clin Invest,2001,31(5):405-416.
R587.1
A
1672-4062(2016)10(b)-008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20.083
2016-07-23)
李玉霞(1976.12-),女,山西大同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