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帮,尚晓峰
1.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功能科,甘肃张掖 734200;2.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甘肃张掖 734000
肱踝脉搏波速度、踝臂指数和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估测的价值研究
朱自帮1,尚晓峰2
1.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功能科,甘肃张掖 734200;2.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甘肃张掖 734000
目的对比研究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和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估测的价值。方法对127例糖尿病患者及135例同龄对照者进行检查,使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并记录baPWV和ABI等,并由动脉硬化测定仪自动估测动脉硬化程度。彩超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aPWV明显高于普通人群,ABI测值略高于普通人群。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aPWV和ABI均能反应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并能估测硬化程度。下肢血管彩超能显示斑块位置、大小、稳定性等,能更直观地判断斑块的影响程度及预后。结论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aPWV、ABI均可反映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硬化,并能检出其它血管病变,三者结合能在无创条件下较准确的估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硬化程度、血管有无狭窄、斑块等,对糖尿病患者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肱踝脉搏波速度;踝臂指数;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心、脑及周围大血管病变并发症已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文应用动脉硬化测定仪和彩超结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旨在研究肱踝脉搏波速度、踝臂指数及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的估测价值,以无创检查结果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信息,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均为2008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住院患者。年龄均为45~68岁,患者组平均年龄(56.6±7.7)岁,对照组平均(57.3±6.9)岁。患者组为检出2型糖尿病3年以上并排除高血压病史及重度肥胖者127例,病程3~11年,平均(6.8±2.7)年。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因其他疾病就诊患者135例,均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重度肥胖者。
1.2 糖尿病诊断依据
依据WHO1999年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餐后血糖≥11.1 mmol/L,或者患者之前因多次血糖检测值异常被医生确诊为糖尿病者。
1.3 方法
使用日本科林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所有对象均行常规检查,输入受检者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用高精度的双层袖带在四肢同时测量血压,测量并记录四肢血压、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波速(baPWV)和踝臂指数(ABI)等,并由动脉硬化测定仪根据上述指标以及测量数值自动估测动脉硬化程度[3]。使用美国GE公司LOGIQ-400彩超及Vivid S6彩超,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记录股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动脉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参数以及有无狭窄、斑块等,并探查同名深静脉及下肢主要浅静脉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1 动脉硬化测定仪自动分组人数
所有对象均使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根据受检者年龄、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以及baPWV等多项测量数值自动估测动脉硬化程度。按照估测的动脉硬化程度结果,将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分为4组:A组为正常组,B组轻度硬化组,C组为中度硬化组,D组为重度硬化组[3]。患者组以中度及重度硬化较多,对照组中以轻度硬化较多。各组人数见表1。
表1 动脉硬化测定仪自动分组人数
2.2 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患者组0.7~1.6 mm,平均(1.17±0.16)mm,对照组0.6~1.5 mm,平均(0.96±0.13)mm。患者组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与硬化组差异较大。轻度硬化组与中度硬化组、重度组均有差异。各组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值见表2。
表2 股总动脉内中膜测量值(±s)
表2 股总动脉内中膜测量值(±s)
组别A组B组C组D组平均值患者组对照组P值0.88±0.18 0.74±0.13<0.05 1.02±0.14 0.87±0.08<0.001 1.15±0.11 0.96±0.14<0.001 1.29±0.13 1.09±0.17<0.001 1.17±0.16 0.96±0.13<0.001
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各组中baPWV结果:患者组平均值2031.46±305.82,对照组平均值1720.91± 175.73。结果显示:患者组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中正常组与轻度硬化组、中度硬化组、重度硬化组差异均较大,中、重度间差异尤为显著。对照组各组结果随硬化程度不同测值相差均显著。
各组中踝臂指数(ABI)测量结果:正常组、轻度硬化组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中度硬化组与重度硬化组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果显示ABI结果对中度及重度血管硬化的糖尿病患者敏感,对轻度硬化不敏感。ABI<0.6者提示下肢血管狭窄、斑块、血栓或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ABI结果见表3。
表3 踝臂指数测值(±s)
表3 踝臂指数测值(±s)
组别A组B组C组D组平均值患者组对照组P值0.77±0.25 0.76±0.22>0.05 0.83±0.21 0.81±0.18>0.05 1.06±0.18 0.95±0.23<0.05 1.17±0.25 1.07±0.24<0.05 1.03±0.23 0.94±0.22<0.01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彩超检出股动脉斑块57例,检出率44.88%。对照组检出股动脉斑块26例,检出率19.26%。患者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2倍左右。糖尿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致使官腔不同程度狭窄,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神经损伤,造成下肢组织病变,严重者下肢腐烂、足部溃疡不愈合、甚至下肢坏疽,只能截肢治疗。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早在血糖升高之前就已发生,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大血管病变是降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键。早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肢动脉可发现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血管病变,对此给予相关治疗可减轻、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因此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病变进行检查极为重要。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主要依靠彩超、血管造影等。血管造影准确性高,但因创伤大、费用昂贵、存在一定风险,受设备等因素限制影响,糖尿病患者实际选择血管造影检查的较少。近年来动脉硬化测定仪逐渐崭露头角,其提供的肱踝脉搏波速度测值,可对动脉硬化作出早期诊断。在通过监测血压来判断动脉硬化程度的研究中,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逐渐被国内外研究人员所认可,不仅证实了其与高血压、糖尿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其对事件的预测价值也得到肯定。彩超能早期发现病变,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的检出率,并能发现多种性质不同的下肢血管病变,对病变定位和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对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彩超和动脉硬化测定因都是无创检查,且检查方便、费用低、重复性好,结果对临床参考价值大,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及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的结论。下肢血管彩超能显示斑块位置、大小、稳定性等,能更直观地判断斑块的影响程度及预后。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aPWV和ABI三者结合,能早期发现病变,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的检出率,并能发现多种性质不同的下肢血管病变,对病变定位、定性和病变严重程度进行估测,以无创检查结果为临床提供了更准确的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信息,对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高明杰,华扬,贾凌云.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颈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超声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0):1691-1698.
[2]Gabir MM,Hanson RL,Dabelea D,et al.The 1997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riteria for hyperglycemia in the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0,23:1108-1112.
[3]杨柳,党永康,郭建全,等.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清晨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风险的相关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15(3):211-215.
R541.4
A
1672-4062(2016)10(b)-0067-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20.067
2016-07-20)
朱自帮(1980.4-),男,甘肃临泽人,本科,超声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彩超工作16年,主要从事心脏、血管、腹部彩超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