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林 , 王肖艳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北京旧城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展示利用研究——以李大钊故居为例
田 林 , 王肖艳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作为特殊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物质所在,更是革命人物们精神情感的寄寓之所,是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文空间。因此,对其展示利用的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对北京旧城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统计,总结了其特征与分布,分析其利用方式。结合博物馆的展陈体系,并以李大钊故居为例,研究提出原状陈列展示、复原陈列展示、主题展示和综合展示4种故居展示方式,为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乃至其他故居展示利用提供思路。
北京旧城;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展示利用;李大钊故居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经居住过大量的名人,不仅包括文化上的,也包括经济上、政治上甚至军事上的,留下许多有趣的名人故居建筑,这些故居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和塑造着城市的精神[1]。本文主要研究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涌现出的优秀的、先进的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人物,如李大钊、鲁迅等。这些人物在北京旧城保存和遗留下了特色鲜明的故居20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是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的一部分,是具有巨大价值和特殊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对李大钊故居利用和展示方式研究,寻找合适的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展示利用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故居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
1.1北京旧城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特征
北京旧城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情况比较复杂,其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流动性大。有的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由于历史或者城市发展等原因,几经改迁,甚至当年的原貌已不复存在;有的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中先后有多位名人居住过,如董必武故居曾是清末大臣盛宣怀的府邸;还有的近现代革命人物由于种种原因,在同一时期同一座城市拥有多处住所,只是时间和居住时间长短不同,如李大钊在北京先后居住的8处住所(1916年9月至1927年4月),仅有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被定为故居。
1.2北京旧城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分布
北京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主要散落在东西2个城区,其中什刹海地区是北京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此外,西城区从阜成门至西四地区也遗存有大量革命人物的故居,如李大钊、鲁迅等。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意识不断提高,许多地方将名人故居改造升级为名人故居类博物馆,使其发挥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而北京旧城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仅有少数挂牌明示或辟为博物馆、纪念馆,其余绝大多数淹没在了普通民房之中,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
2.1故居利用现状
目前,北京旧城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存在4种利用方式(表1):①被开辟为博物馆、纪念馆——李大钊故居(图1)、鲁迅博物馆,占总数的10%;②教育用房,占总数的5%;③商业用房——董必武故居(盛园),占总数的5%;④住宅,占总数65%,以杂院、单位宿舍及独户的形式存在,其中又以杂院的形式居多。总的来说,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利用状况差强人意,既没有充分宣传展示他们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没有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影响和作用[2]。
图1 李大钊故居(来源:作者自摄)
表1 北京旧城区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利用方式概况
2.2故居利用方式分析
北京旧城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如果将他们都保护与利用起来,既不现实,也不十分必要。对于故居的利用方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利用方式,不应千篇一律地改为博物馆或纪念馆,应采取灵活多样与综合利用的方式。
被辟为纪念馆的李大钊故居,在政府耗资2 000余万元,搬迁36户居民的前提下,进行文物修缮并举办故居原状陈列展览和专题展览,实现故居建筑本体的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以及宣传提升李大钊本人的爱国精神[3]。李大钊故居不仅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开辟纪念馆的方式使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以及人文价值得以完美融合。
而对于一般的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也如此去做则难度较大。有的故居被用作教育用房,有的故居被用作商业用房,改建成为宾馆等。无论采用哪种利用方式,都应在保证建筑实体的基础上,在建筑外部设置必要醒目的标志牌,来渲染周围的人文气氛并警示世人保护这一历史建筑,从而体现北京特有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沧桑。
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是纪念性博物馆的一种,其展示方式是衡量故居形象和学术水平的标志之一,能够反映出故居的气质和面貌。结合博物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的展陈体系[4],并以李大钊故居为例,研究提出原状陈列展示、复原陈列展示、主题展示和综合展示4种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展示方式。
3.1原状陈列展示
原状陈列展示是对近现代革命人物生平经历及生活环境的真实再现。故居的原状陈列展示设计,不仅包括展示的内容,也涵盖故居本体的周边环境和整体氛围。
李大钊故居的北院主要是原状陈列展示。故居修缮始终坚持“忠于历史、再现原貌”的原则,对房屋结构进行了加固,恢复了传统装修、油漆彩饰,地面改铺为青方砖。将故居原真的呈现出来。故居坐北朝南,倒三合院,院内自成体系的正房、东厢房与西厢房保存完好,室内空间按照其当年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进行陈列:正房主要是餐厅兼起居室、李大钊夫妇卧室和长女李星华的卧室;东厢房是客厅与李葆华的卧室;西厢房为李大钊的书房和会客室,均按原样展示陈列着家具和用品,桌椅、卧榻、木床、书桌等。
故居位于胡同中,在展示利用时也更加注重考虑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从入口开始就精心设置了雕像和庭院绿化,再配合院内正房门前保存着的两棵枝繁叶茂的海棠树,使得陈列主题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这部分原状陈列展示力求原汁原味地还原李大钊在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的生活环境与时代背景,是该故居纪念馆展示的核心区。李大钊先生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浓厚的爱国情怀通过质朴的原状陈列得以展现出来(表2)。
表2 李大钊故居原状陈列展示
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建筑本身就是故居纪念馆的可展示项目,对于保存完整的故居只需将建筑稍加清理,修复加固,修缮力求“原真”地再现故居原貌呈现给观众。对于这样的故居,首先要对历史建筑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不盲目拆改建筑,不破环历史氛围及整体环境,保持故居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因展示工程的改造影响历史建筑的主体地位。
3.2复原陈列展示
复原陈列展示包含历史建筑的内外环境、人物或事件、情景、文物和移动性要素等方面的内容展示[5]。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复原陈列展示主要以故居建筑为场所背景,根据自身特征以近现代革命人物遗物为媒介,围绕人物、时间与典型情节展开,通过空间布局、流线设计使其更具个性化,反映出作为某一种特定场所的真实性,给人以真切的氛围感受。
李大钊故居西厢房的书房和会客室,在复原陈列展示时,围绕其当年召开会议及书写文章的情节展开,利用场景和油画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再现了当时的环境与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图2、图3)。
图2 李大钊故居西厢房会客室
图3 李大钊故居西厢房书房
而有些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原建筑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该故居应按照保护历史建筑物原状的原则将建筑及构筑物复原。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在复原陈列展示上应注重细节与人文气息。它不只是老房子,还渗透着革命人物当年的生活气息。复原陈列的各个房间要各有特色,不必完全按照当年的原貌进行展陈,只要突出再现当时的环境与氛围即可,可以通过蜡像、场景、油画或全景画结合声光电及多媒体的方式来表现,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常见的复原方式有成套文物组合、文物与环境组合、文物与模型组合、文物与图像组合、文物与实际操作组合[6]。一般不会单独展示文物,而是通过某种关联将几个或一组文物共同摆放在一起,形成场景。选取过去典型真实存在过的场面加以复制,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并突出再现文物外在与内在之间的联系,营造出适宜的环境和背景,做出真实的效果。
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是依建筑本身改造的博物馆或纪念馆,其建筑本身就是文物。在此类型的博物馆或纪念馆中展示文物,单独的展示会给观众生搬硬套的感觉。倘若对现有的空间加以利用,使文物保持当时的状态,形成真实的场景,这样使得建筑本身与文物展品融为一体,创造出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特有的文化积淀,更好地向观众传达历史信息。
3.3主题展示
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特色主题展示与普通博物馆一样,按照展示时间长短与展示性质的不同,分为长期固定主题展示和临时移动主题展示2种方式。
3.3.1长期固定主题展示
一般来讲,故居的长期固定主题展示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再将展品组合进行展示。常见的主题展示方式有以历史为主线的展示、以人物为主线的展示和以文化内涵为主线的展示等。
李大钊故居南院主要为长期固定主题展示。以人物为主线的方式进行“李大钊‘1920—1924’专题展览”展出(图4)。运用图文和实物的传统陈列手法,重点介绍李大钊在北京居住期间的生平事迹。展览内容分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及“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3个部分。在历史背景资料的筛选、采用及编排中,始终以李大钊的人物主题和线索统领全局,有效保证了“人物先行”的展览内容策划原则。
图4 李大钊故居专题展厅(来源:作者自摄)
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长期固定主题展示是对近现代革命人物精神实质和业绩成就的丰富表现。其展品陈列的程序与普通博物馆相同,都是先确定展示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组织有关文物展品。将展陈的主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地域方位及逻辑关系来进行排列穿插,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故事起因、发展、高潮、结束”的发展脉络组织展品(包括文字、图片、照片、文物标本、多媒体及各类辅助展项);然后根据展示主题框架进行空间功能划分,将展品融入到展示之中,呼应展示的主题。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人物性特征很强烈,结合文字、图片、照片及多媒体展示,将人物的真实形象与空间场景展现出来,达到突出近现代革命人物特点、精神魅力及宣传爱国主义的目的。
3.3.2临时移动主题展示
临时移动主题展示是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一种短期行为,是相对于长期固定的主题展示而言的,其特点是小型多样、灵活、专题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
李大钊故居基本按照原状陈列和专题展览2种方式进行展陈,使得宣传静态化,教育面有限。为平衡故居的展陈关系,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开设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临时移动主题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展陈空间狭小的问题;还可以更好地拓展其社会影响,更好地实现故居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此,一方面可以借鉴文化名人——老舍的故居。老舍故居纪念馆在保护名人故居与展示文物资料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以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写了一辈子北京”这个主题的临时展览,丰富了展览的内容,还在故居院内增设了一些电子屏幕等多媒体互动项目,从而平衡了故居的展陈关系,使故居呈现多样的、动态的观赏效果。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愈来愈重视发挥自身优势,经常举办丰富多样的临时移动主题展示,补充和扩展故居基本陈列,吸引和延续观众探索故居的好奇心和热情,并逐渐树立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爱国特色和品牌,提升故居的价值及影响力。在形式设计上,同基本陈列一样,无论从选题策划、内容选取还是展览形式上,都要以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准则,做到展陈相济,相辅相成[7]。
3.4综合展示
在一定的空间布局中,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既可以运用上述单一的方式独立展示,也可以运用几种展示方式的组合。
李大钊故居除了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外,还以开辟纪念馆的方式进行更为综合的保护与利用。故居基本按照原状陈列和专题展览2种方式进行展陈,且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如通过寻访探究其人文内涵和征集馆藏文物的方式,重点展示李大钊在此居住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将文化展示、爱国教育和文化体验等相互结合,充分发挥了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作用,真正使得建筑的生命得以延续,并成功实现了保护文化遗存与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机结合。
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作为近现代建筑的文化和历史载体,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展示利用,需要从多方面、多维度切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利用方式,走灵活多样与综合利用的道路,发挥其文化、科学、艺术与人文价值,体现北京特有的文化厚重感与历史沧桑感。
结合博物馆的展陈体系,研究提出4种适合近现代革命人物故居的展示方式,即原状陈列展示、复原陈列展示、主题展示和综合展示。将上述4种方式有机结合,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人物的生平经历及生活环境、表现人物特有的精神实质和业绩成就,还能灵活高效地提升故居价值及影响力,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价值。
[1]秦红岭.城默:北京名人故居的人文发现[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5.
[2]成志芬.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23- 25.
[3]李力.北京李大钊故居:改革开放年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10):158- 161.
[4]章瑜.旧址型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研究[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4:31.
[5]马妍妃.北京旧城名人故居纪念馆展陈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42- 43.
[6]姜江.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研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10:25.
[7]汪长明.爱国主义元素在钱学森图书馆展陈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3(2):176.
Research on the Display and Usage of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the Modern Revolutionary Figures in Beijing Old City——Exampled by Li Dazhao’s Former Residence
TIAN Lin, WANG Xiaoy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the modern revolutionary figures, as a spe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not only a simple matter, but also ignited by the revolutionary figures of their spiritual emotion, which is treated as patriotism education base. So, research on the display and usage of that is necessary. This paper research on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the modern revolutionary figures in Beijing old city,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and analysis of its use patterns. Combined with the museum exhibition system, and exampled by Li Dazhao,s former residence, study and put forward original display, restoration display, themes display and integrated display four kinds of the former residence presentation, to provide thoughts on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the modern revolutionary figures, as well as other former residence display use.
Beijing old city;former residence of the modern revolutionary figures;display use;Li Dazhao,s former residence
G112
A
田林(1968-),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建筑保护与古建筑修复技术等。E- mail:863698161@qq.com;994570277@qq.com.
北京建筑大学城乡建设与管理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资助项目(310620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