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的流散诗学
——杨遥《黑色伞》

2016-11-21 17:09:02肖涛
都市 2016年2期
关键词:南方人蛇皮袋写作者

肖涛



伞的流散诗学
——杨遥《黑色伞》

肖涛

但凡小说写得细腻,大致源自写作者的全身心投入。我相信《黑色伞》这个小说中,定然楔入了杨遥个人的记忆碎片。比如黑色匣子(录放机),比如遮雨用具——伞和蛇皮袋子,特别后者,明显带有时代印记。比如我们家好像在我20岁以前没用过雨伞,下雨天大都光头、披一件衣服、麻袋或塑料片,等等。

拥有乡村经验的一代人共有记忆中,大概用得起雨伞的家庭,似乎文明程度或生活水准要高于用蛇皮袋子的。

《黑色伞》(《上海文学》2005年8期)小说中的这组对比性细节,透过蔚仙儿这个小女孩的视界,一一呈现,却又显得中性、客观,以至于叙述者不动声色地退隐文外幕后,亦即“伞后”,从此再也感触不到其干扰话语的声息。唯有结尾处钉子扎上脚掌的痛楚,才可以感受到写作者、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共同感。杨遥的叙事能力,已臻至化境了。

短篇小说总得有一个浓缩的核心主题,《黑色伞》在寻找母题下蕴藏着一个等待,——等待父亲。至于蔚仙儿的父亲到底去了何方,小说并未言明,大致远方的远方,也是“南方的南方”。雨水从遥远的“南方”而来,随着“南方”修伞人带来的新异信息,链接并播撒了诸多与父亲有关的外围谜题。

但杨遥绝不让小主人公走出那个镇子,去践行出门远行寻父的无望举措,而是通过布置诸多意象,令蔚仙儿围绕这些意象而辗转,以此纾解那份焦灼的期待与不安。这是一种颇具荒诞色彩的延宕技术。此时,“南方人”俨然成了一个父亲形象的转喻符码。“南方人”衍生出诸多物质性和身体性动作,成为召唤蔚仙儿寻父之旅的神秘意象,也缝合其一直断裂的认同机制。模仿“南方人”,寻找“南方人”,聆听“南方人”,学习“南方人”,这种难以言传的心声与践行,使得小女孩不其然成长起来,并完成了青春期少女略带残酷色彩的一门必修课。

确实有点残酷。残酷的在于堵水管事件所致的人格受损。更残酷的在于因隔膜所致的孤独。隔膜不在于沉默,而在于相互难以沟通。沟通敞露了能指,进而双方共同分享了统一语境下的所指义,由此生成你情我意。因为父亲不在场,因为孤儿寡母,缺少佑护,仅雨具上就处于某种下风,遑论在学校和镇上的地位了。他人不是地狱,但他人也未必爱的摇篮和美的乐土。寻找的与其是父亲,毋宁说飘萍吁求着父爱之伞的遮挡与佑护,它系于一种根性。流体也成了对这根性的变相借代。

流动的水,似乎暗示了时光流逝的影像,更隐含着某种难以把持的未来命运。堵住水管,与其为了节流,为了呼应“南方人”所携带的文明信息和生态观念,倒不如说它是对与父亲在一起的短暂温情的童年记忆挽留。由此蔚仙儿也必然付出流血的代价。

此时,破碎的伞,散架的伞,也成了“流散”的同义语。将其归拢,修补,缝合,犹如将难以阻遏的“流动现代性”时空得以固定一下,进而支撑起一爿宁谧的天空,并让那些流溢无序的雨水聚集起来,重绽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由此,等待父亲,模仿南方人,寻找雨伞,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三者面对着一个共同的难以填补的欲望镜像的沟壑。时间,流水,雨声,仅担当了主人公成长教育中的诗性喻指。

责任编辑梁学敏

猜你喜欢
南方人蛇皮袋写作者
掉在地上的都要捡起来
黄河(2024年2期)2024-05-24 00:00:55
下雪后北方人的快乐,南方人不懂
老马
草堂(2020年11期)2020-11-18 11:21:35
蛇皮袋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意林(2020年9期)2020-06-01 07:26:22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2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2
没有一个南方人在聊天中用对过“您”
天方夜谭之南方人眼中的北方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安徽文学(2016年2期)2016-02-03 0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