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浩
“雷人”书名为何层出不穷?
文-杜浩
最终读者会发现,这些“雷人”“奇葩”书名,只不过是一种文化伪装,它最终会变成陈腐,被人们所抛弃,徒增文化资源的浪费而已。
最近某著名出版社网站推出了一个栏目,号召读者收集“雷人”书名,结果各种怪异书名纷纷涌现。图书之名以奇制胜并没有错,但是标新立异过了头就让人反胃。
这些被读者收集上来的“雷人”书名,最大的特点就是怪异:《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够直白;《单身太久会被杀掉的》相当惊悚。惊悚的还包括《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所有年轻人都将在黎明前死去》等。
图书出版界,这种“雷人”书名、“奇葩”书名满天飞,其实已经屡见不鲜,颇为流行。豆瓣上曾有一则“书名为什么这么长:当代中文书名大赏”的帖子,共列出200 多种图书,但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超长书名,例如《你要爱上自己,给她饭吃,给她水喝,给她情书》、《如果你爱上了藏獒,就不能指望他像鸡一样给你下蛋》、《那些曾让你哭过的事,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其中,有些图书书名,比如《云像没有犄角和尾巴瘸了腿的长颈鹿》、《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最孤独的冰箱和有故事的远方》,或是无厘头,或是不知所云,让读者如坠五里雾中,根本无法体现图书名应该“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作用……
这些“雷人”书名,有的是作者自己起的,有的是出版社编辑给改的,总之都是经过了作者本人的同意,这还稍微情有可原。但有的就比较荒诞了。曾有一部引进版图书的中文译本名叫《正能量》,其实该书本名叫《Your Erroneous Zones》(《你的误区》),与《正能量》毫无关系,纯粹是中国编辑给改的名字,为的是迎合中国的流行语。
的确,对今天的文化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眼球经济”时代,电视需要眼球,只有收视率才能保证电视台的经济利益;网站需要眼球,只有点击率才是网站价值的集中体现;杂志需要眼球,只有发行量才是杂志社的生存命根;图书出版靠“书名”赚眼球,似乎也是这样。而所谓“眼球经济”,其实质就是为了引起受众的注意力,为吸引眼球,为了搏出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择一切手段方法,所以,图书出版界这种单纯依靠“书名”的营销、炒作,使图书文化产品日益趋向浮躁化、泡沫化和空心化,而伤害到图书的真正的文化价值。
在现代文化表达的泛滥中,其主要特点就是追求所谓的“新奇”,既然现有的一切文化形式都不能激起人们的想象力,人们就不断地追求“新奇”,“新奇”被誉为人们寻求的主要知识,这种文化热情,对新奇的东西的渴望,使人们不断侈谈所谓的“新”,仿佛只要是新的,就必然是有效的,如果什么东西被冠之以“新”,就会身价百倍,否则就会被认为不屑一顾,这起了一种刺激的作用,当它不再使人惊奇时,这种刺激就不会再起作用,它也就平淡无奇了。
所以,图书出版中的这些“雷人”“奇葩”书名,期望通过重新命名事物的方式,来发掘读者的心理感受能力,使读者的注意力为不熟悉的词语的奇特效用所吸引,或受到新奇的刺激和影响,但是最终读者会发现这些“雷人”“奇葩”书名,只不过是一种文化伪装,它最终会变成陈腐,被人们所抛弃,徒增文化资源的浪费而已……
责任编辑: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