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上路

2016-11-21 03:37周华诚
中国青年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油画家上路饭馆

文-周华诚

独自上路

文-周华诚

许多次回忆起另一个冬天的事。已经很冷了,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有颜色暗淡了的落叶铺满石道。我一个人走在通往松坪沟密林深处的山路上,远处传来几声鸟叫。

这样的机会不会太多。那次,我特意给自己安排了这样一个行程,先是到成都,然后花了四五天时间重新行走多年前曾经去过的路线。九寨沟是第三次去,海拔三千米以上的藏民朋友家里及冬牧场是第一次去,还有松坪沟也是第一次去。

路上有积雪,也有薄冰,我一个人往前走。

我们为什么要出门旅行,每个人都能给出不同的答案。去年有一句话让我们听到起腻,“除了眼前的苟且,我们还有诗和远方”。带着这句话,大家背上行囊就出发了,呼朋唤友,啸聚成群,远的是欧洲,近的去日本,从机场候机开始就用九宫格晒朋友圈。吃的喝的,自拍互拍,电线杆与云,事无巨细一一直播。

可惜了。

喧嚣是能把一切覆盖的。眼前的热闹与繁华,像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呼隆隆地来,呼隆隆地去,甚至都没有办法来审视一下这繁华与热闹本身。

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一个人上路的缘由。

一个人上路,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回响。目光落在眼前的风景之上,风景回馈给你的内心一些涟漪。就好像你在路上看见一汪碧蓝的海子,于是拾起一粒石子奋力地掷出,石子落到水面,四面风景都开始摇荡起来。尽管,你仍然只是静静地倚着栏杆,未曾弯腰,也未曾抛掷,但那粒内心的石子已经被你抛出。

太阳一点一点地落山,我从松坪沟的密林里出来,山风已经十分凛洌。走在寨子中,我寻找吃晚饭的地方。后来我走进一个村民的家里,质朴的主妇显然还没学会娴熟地做生意。我在她的火塘前坐下来,柴灶源源不断地输出热量,温暖很快将我包围。我要了两个菜,一个是炒菌菇,一个是青椒炒腊肉。这么好的菜,适宜喝酒,于是我又要了一瓶啤酒,这瓶啤酒喝完,又要了一瓶。

那家小饭馆——甚至都不能叫做小饭馆,后来又有两三个客人来吃饭。我发现主人每炒一个菜,都生怕人家不够吃似的,份量下得那么足。以至于一个碗盘装不下,常常会多出小半份来。我一个人,就挨边在灶台边上吃,每次她都会问我,这个菜要不要。我推却,她却不由分说,每每把小半勺的菜加进我的菜盘中来。最后,居然还多给我做了一碗肉汤。

旅行就是这样,你不知道接下去会碰到谁,也不知道在下一个转角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

又一个清晨来临的时候,我又走进松坪沟去了。在路上,我遇到了三五个成都的旅人,我们在一个栈道上相遇,我帮他们拍了一张合影。然后我们攀谈了一下,他们说下午两点要回成都,如果不介意,我们可以一起走。

于是,我就这样轻信了他们。

我把装着相机、电脑的背包放进他们车子的后备厢,甚至没有记下他们的手机号,连他们的车牌号都忘了拍照记录下来,就各自分头进山去了。各走各的路线,各看各的风景。当我们又一次在山口处重逢的时候,已经是三个小时后了。

没有人不告而别。

每一次美好的行走都值得被深刻铭记。在我们的旅行生涯中,太多的行程之所以无法在我们心上留下印记,那只是因为它根本没有入心。这跟读书是一个道理。人到,手到,眼到,心不到,终究没有用。

只有心到,风景才会自己说话。

独自踏上寻访风景的道路,是一个人与远方同时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你出发时,你就把自己交给了风景。你与日常生活,与琐碎烦杂拉开了距离。这时候的你透过眼前的风景,开始端详自己的生活,就像一个油画家退后一步端详自己的画作。

油画家点上一枝烟,眯上眼睛,默默地站立,静静地凝视。很有可能,他的目光还落在画布上,但是他的心思,早已不知道游离到何处去了。

责任编辑:赵涛

猜你喜欢
油画家上路饭馆
小张的饭馆何去何从?
免费午餐
水一上路就成了河
油画家之死
水一上路就成了河
著名油画家——孔凡平
著名油画家——王沂光
隽永的悲凉——追忆油画家赵开坤
林宥嘉:军旅回归,重新上路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