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在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6-11-20 11:59孙娟娟
剧影月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沙丁鱼鲶鱼效应

■孙娟娟

“鲶鱼效应”在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孙娟娟

长期以来,在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容易出现重传授专业技能、轻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状况,过多的“一言堂”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这种低效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失去创新的意识。“鲶鱼效应”正是在教学中通过竞争促进教师成长,通过培养班级中的“鲶鱼型”学生,激发班级整体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使班级整体的学习能力增强,从而提升舞蹈基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鲶鱼效应舞蹈基训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何谓“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且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好几倍。渔民们经过种种努力,但是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直到他死后,人们才发现他的鱼槽里多了一条鲶鱼。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鲶鱼后,会很紧张地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

最早“鲶鱼效应”是被企业管理者所应用。近来,“鲶鱼效应”也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我通过教授多届学生的经验分析研究,“鲶鱼效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鲶鱼效应”在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 、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低效原因

1.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长期以来,在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模式大都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本身也是“师傅”带出来的,受老观念的影响至深,缺乏创新。舞蹈基训课堂教学容易出现重传授专业技能,轻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状况,学生通过学习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却只是教条地掌握,而不明白专业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谈不上在实践中运用技能发展技能,仅仅局限于教师所教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组合,却不明白这些动作、这些组合的训练目的、意义和训练价值。久而久之,这种低效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失去了创新的意识。

2.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刺激,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师生间的双方配合、相互刺激在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舞蹈基训课堂教学都是大课制,训练课程除了教授新课,更多的是巩固提高训练,这也就意味着有相当长的时间,课堂内容看上去是大致相同的。于是课堂中常常出现 “照葫芦画瓢”的学习状态——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动力,相互影响,个个无精打采,缺少竞争意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一味灌授知识,导致学生消化不良,学习效率由此降低。师生间的教学刺激渐渐失去,课堂教学开始变得平淡无味,如此恶性循环,可想而知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有几分。如今教育教学,倡导“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有效性”,而真正能在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做到的,做的好的还不是太多。原因就在于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二、“鲶鱼效应”在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发展的动力来自个体自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并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和情绪是极其重要的,学生爱学乐学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才能在课堂学习中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使课堂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舞蹈基训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当学生们保持相对兴奋的状态,饱满的情绪,头脑才能快速反应,身体各部位才能灵活运用。如果课堂上学生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将“鲶鱼效应”引入舞蹈基训课堂教学是因为“鲶鱼效应”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机制。如今的舞蹈基训课堂教学活动正是教师过多的 “一言堂”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只有在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融入竞争,教学活动才能“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学习热情,积极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改善课堂现状,提高舞蹈基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中强调了 “赏比罚更重要,更有力。在某种心理冲动驱使下的‘应急’举动,往往能激发脑细胞的潜能,促进能力的发展。”“鲶鱼效应”正是在教学中促进教师成长,培养班级中的“鲶鱼型”学生,激发班级整体的活力和竞争意识,给“鲶鱼”创设环境,给“沙丁鱼”活跃的机会,使班级整体的学习能力增强。整个课堂的活力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也就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鲶鱼效应”在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鲶鱼型教师引领课堂教学

我本人也是教学一线的教师,从事舞蹈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反思“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教学,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切实落实到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就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在学习中你追我赶,逐步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由此,我想到了著名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机制,沙丁鱼正是迫于鲶鱼的出现而奋力游动,产生了自己所需要的氧气,才活了下来。研究分析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正是缺少了“鲶鱼”,课堂教学活动才过于平淡乏味。

提升自我,勇于做鲶鱼型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导,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平淡乏味的课堂,就必须首先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和教学方式。俗话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教师无疑起着将领的作用。因此,我要勇于做教学中的鲶鱼,引领课堂教学。首先,我充分研究分析教材,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后,我大胆开拓教材,勇于突破。之后,我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学中,我要求自己始终以饱满的情绪置身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不断地在教学中“搅活”班级里的原本沉默的“沙丁鱼”。在刺激学生积极努力向上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我产生敬仰敬佩之情,以我独特的教师魅力去影响、带动学生们。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动作要领之一,肌肉力量的延伸。在这个知识点的教授上,我不再是单纯地讲解动作要领,而是通过先给学生启示,比如“你们见过植物发芽的视频吗?或者见过真的植物发芽破土生长的过程吗?大家想想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接着,由学生抢答我提出的问题,我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奖励,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回顾已学和已知的知识点,集中思想去考虑这个动作的要领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无形之中就对学习内容温故而知新。我再趁热打铁,给学生播放了我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边看边讲解我们的动作要领与之相似之处。然后,我给学生做了相应的教学示范。最后,带着学生们一起回到实际练习中去感受体会,学习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学生们觉得非常有趣,下课时,她们告诉我,第一次觉得舞蹈基训课也特别有意思了。事实证明,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鲶鱼型教师的重要性。

2.鲶鱼型学生激活课堂教学

发现“鲶鱼”、培养“鲶鱼”。鲶鱼型学生不一定是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爱学的,并且在学生中有一定号召力的。于是,我开始寻找培养班级中的鲶鱼型学生,找出鲶鱼型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学习问题,采用有奖提问反问的形式来刺激鲶鱼型学生,以此来刺激班级里的其他“沙丁鱼”。例如,我们班的一位同学,虽然专业水平在班里不是最好的,但她是班里最认真的一个,课堂里基本是她一个人回答我的提问,课后还能管理班级进行专业自练等,同学们也挺服她。于是,我在班里宣布了一条班规,课上回答问题的酌情加分,总不回答问题的就加练素质或扣分等。这时,她更加自信了,平时认真的她,总能准确回答我的提问而得到相应的加分,很快她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自信、活跃起来,成为我培养的第一条“鲶鱼”,随之其他同学也被她感染,积极踊跃起来。通过这种提问加分的方式,我也更全面更深层地了解了学生。

帮助“沙丁鱼”转变成“鲶鱼”。在班级中的第一条“鲶鱼”出现后,沉默的“沙丁鱼”们也打破以往的沉默,开始活跃起来。我立即抓住时机再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学习,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评价。最后,每组分别展示她们研讨的结果,再由我评价每组完成的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奖惩。在小组学习中,我积极加入与学生的交流中去,对学生的探索过程进行合理恰当的评价,同时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帮助她们能够较好完成我提出的问题。渐渐地“沙丁鱼”们很快转变为更多的“鲶鱼”,彻底“游活”了整个课堂教学。事实证明,这种竞争、激励的教学方式非常有效,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促进了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竞争欲的同时,也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和团队协作之中。

总之,“鲶鱼效应”在舞蹈基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鲶鱼效应”,这只是我们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地提升舞蹈基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沙丁鱼鲶鱼效应
沙丁鱼
死海效应
轻视的代价
从燕麦片到沙丁鱼,这7种食物能让你更健康
大鱼吃小鱼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让鲶鱼慌起来
偶像效应
陷 阱
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