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的味道——评话《英烈》的表演体会

2016-11-20 07:48袁新华
剧影月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朱元璋听众

■袁新华

说书的味道——评话《英烈》的表演体会

■袁新华

《英烈》是苏州评话传统节目之一,是几辈艺人不断创造,不断发展和积累下来的传统书目,它的艺术性也是几辈说《英烈》的人琢磨、研究出来的。我学说《英烈》虽然没有在台上正式看见先生的现场演出,但我听了好几位老师的录音,有太先生张鸿声的,师伯张效声、朱庆涛的等等。同时自己在各大小码头演出时,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前辈固然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经验,但是要化为自己的,还需要不断搜索、需要不断积累、不断丰富提高才成。

我一毕业就学《英烈》,到现在有15个年头了,在说《英烈》过程中对书性、说表、角色、噱、演等方面略有体会,现概括如下:

一、书性与说表。说书,主要是看说书,要说好一部书,首先要对这部书特性有所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英烈》书长,角色众多,不可能每回书都说,何况我是一名女评话演员,这就先要了解哪一节是紧要的。前辈们基本把《英烈》全书分为四大节:《反武场》到《造皇城》为一大节;《牛塘角》到《火烧三山街》为第二大节;《朱元璋兵进江西》到《开铜轰炮》为第三大节;《三打姑苏》到《围困大都路》为第四大节。分好以后要对每一大节里哪一段为关子书,哪些是软档书,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了解了书性,才能说好这部书。所以说,一定要将书的情节内容用心揣摩;倘使对书性理解不透,甚至不根据书性,完全照老师教的背出来,是吸引不了听众的。

书性弄明白了,还要将书说的合情合理,要让听众听的懂,这就要我们说表清楚。这才能让听众听来觉得轻松舒适,感到一种艺术享受,如果听不出你说的是什么,那就糟了。白白浪费力气!

说表要口齿清晰,字眼说出时要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说表人物时,还要将角色的内心掌握好!角色的这段表是在什么情况下,带了什么样的感情?掌握准了,即使是一大段长表白也能吸引住听众。如《看马讨令》一回,王玉出场时有一段较长的表,表了他的身世、宝马的来历,当马头兵缘故。说这一段时,自认为应从王玉一心报国,难舍宝马的心情出发,讲他的马如何来之不易,为报国,母子俩不惜倾家荡产买宝马,说得可歌可泣,让听众听了为之动容。

《英烈》从《反武场》之后,有十多回书是软档书。要说好软档书,也要书与情结合,如《贩乌梅》中朱元璋与沈万山初次交锋、《取金陵》中朱元璋与沈万山的再次交锋,看看是软档书,又是噱书,但如在说表中朱元璋内心险恶,心狠手辣的性格刻画出来,一面是为朱元璋称帝后灭功臣种下了根,一面也是让听众对朱元璋的为人有个较全面了解。说表要求精炼,角色性格也要刻画好。

有听客说,听某人的书不吃力。说书哪有不吃力的?特别是评话。像我是一个女评话就觉得更累了!但在台上就要用足十二分的精神,不能带情绪上台,说书要处处为听众着想,从听众的角度来说,听众就会产生亲切感!

说书,要说出味来,就是要将角色、书性交代清楚。如起戆大角色,到底戆的怎么样?就要给听众讲清楚。像《英烈》中蒋忠和胡大海都是戆大,但两人各有戆的特点,把这个不同点讲清楚了,听众才听到出味道来。再譬如说两员大将打仗,不仅要将双方外表交代清楚,双方交战时的内心活动也要交代清楚,要让听众好像身临其境在看他们打,这就要求我们说时心中有数、心中有物。如果自己也弄不清,听众听的糊里糊涂,这样的书听来还有啥味道呢?

说表重要,其他功夫也要下。如评话用的一块小小醒木,也要下功夫。不能瞎碰,一定要在该碰的地方碰。碰的好,有助于说表,碰醒木不像琵琶、三弦有谱子,什么地方该碰,什么地方不该碰,全由演员在演出实践中灵活运用,最忌讳的是乱碰。

二、起角色:评弹的起角色与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表演不同,戏曲中人物讲究手、眼、身、法、步,上场还有锣鼓配合,说书是说法中现形,角色是通过说表来塑造的。弹词除了说表还可以用唱来辅助,评话就不同了,一人说,没有唱,书中人物又多,因此起角色就成了评话表演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平时喜欢看看戏剧表演,如京剧、昆剧等等,也借鉴了些许。要起角色,特别是书中的主要角色,角色的出身、经历、性格、思想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才能谈得上起好。比如《英烈》第一大节《反武场》一段,“常遇春”、“蒋忠”、“胡大海”,这三个人是主要人物,因此这三个角色一定要起好,这段书才能立住脚。按行当分,“常遇春”是长靠武生,想想平时看戏台上人家怎么演的,稍稍模仿而成。“蒋忠”嗓音响而深厚,其性格忠厚淳朴,可以模仿戏曲中李逵、鲁智深等等。“胡大海”非但是武场中的主要人物,也是全部书中的重要人物,俗称书中之胆。我觉得他不是一味地戆,他也有细心的一面。主要角色要起的好,其他一般角色也要拿的牢,否则书性就收不拢。我觉得角色要借鉴别人的表演技巧,但不能生搬硬套。

三、穿插与噱头:在书台上实践下来,我觉得评话更需要穿插来辅助,否则书就显得单调无味。这可以引经据典,或穿插传闻野史、社会新闻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看、多听、多学!

总之,我说《英烈》的体会是一定要多想、多学、多练、多看、多说、多研究。艺术只有不断创造,不断发展才有生命力,先生对我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话我一直牢记在心。要想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只有勤奋,除此之外是没有捷径可行的。

猜你喜欢
朱元璋听众
最含蓄的画谏
最含蓄的画谏
反焦点
画谏
朱元璋为何放过了汤和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听众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草莽皇帝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