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娜
【摘要】体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现实中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也应体育与文化相结合,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就业工作,让高职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关键词】体育课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给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招生人數在逐年增多,教学规模在不断扩大。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在完善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改变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高职教育的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体育教学还相对落后,不具备高职教育的特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传统,无法满足专业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未得到凸显,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各专业的专业特点。
1.以就业视角进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同志早在1958年就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出号召,并且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
我国体育健将在国际比赛中的战绩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度,全国人民的健康素质也有了显著提高。
青年人妖在当代社会立足,在事业上进一步取得成就,毅力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素质。现代中国正处于上升阶段,正是艰苦奋斗的时期,缺乏毅力的人很难适应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更不用说在这种环境中取得成绩。青年人缺乏毅力将渐渐落后与社会洪流,流于平庸,甚至堕落。进行体育运动就是要锻炼向上精神,奋力向前,只有具备这样的觉悟与精神,才能跟上这个向前飞奔的社会,跑在前列取得傲人成绩。
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学生自小学起就开始了体育教学的熏陶。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在这十几年中,学生对体育课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但是实质上,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还相对滞后,没有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体能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还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淡薄,每周参加体育锻炼超过三次以上的学生比例不到20%,不具备体育特长的毕业生其人数比例为72.5%,毕业生能保持健康水平的人数比例为68.7%,毕业生每周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仅为19.5%。
2.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由于高职院校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较快,高职课程改革发展相对滞后,加之我国没有针对高职院校独立的统一的课程标准,只能沿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导致课程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体育课程因其在高等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也决定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研究比其他学科滞后。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高职院校规模与数量快速发展,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成果也有所增加,但起点低。起步晚,研究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更好的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重视其思想文化建设,还要让其认识到体育和体育锻炼发展的紧迫性,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儿忽视了体育锻炼,致使身体素质渐渐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身体与心理方面都承受不了任何压力。在就业过程中参加面试时,面对考官所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状态,身体素质的低下加重了心理负担,给考官留下很差印象,工作机会自然就渺茫。所以为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性,而且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血红色呢个的身体素质进而提升其心理素质,从容面对就业,学生们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谨记虚弱身体将永远不会培养出有活力的灵魂与智慧。
3.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国家还没有颁布正式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目前在设置体育课程时只能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不同省份的职业院校实际现状和体育要求也不一样,所以高职体育教学呈现多样性,设置的课时一般在50~128课时之间,开展体育教学的学期一般为2~4个学期。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课时,其主要的体育项目为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以竞技体育为主要教学内容,和普通高校开展的体育课程一样,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自己的特色,没有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及未来的职业需要具体安排体育课程。考试内容和教学评价以体育竞技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选课。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本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岗位体能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4.高职体育课程理论依据混乱。任何课程的设置都不是盲目的,都有指导性的。统一的课程标准,以及高职本身课程建设与研究相比普通高等院校落后,各个高职院校根据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不同的认识,导致各校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或者沿用普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
5.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法。教学组织按专业编班分层次教学,校内实习期间,体育课照常进行。岗位体能训练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为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并有效进行体能训练,除早操外,由教务处安排每周三次课外锻炼课程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由小组实施岗位体能训练。去校外实习前,各实习小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体育锻炼计划和锻炼目标,实习检查时将体育锻炼计划执行情况纳入检查内容。每学期进行一次体能测试,并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为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六步教学法”岗位体能与身体练习学习领域,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五个学习情境,按“六步教学法”实现课程目标。
(1)资讯:学生按任务单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描述,根据资讯引导,查阅资料回答资讯问题,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法。
(2)决策:根据教师提供的训练知识资料,由小组讨论确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
(3)计划:根据学习情境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岗位体能训练计划(包括内容、组织、需用场地、器材等),拟定检查与达到标准。
(4)实施:按照训练计划,以小组实施并记录训练效果和训练情况。
(5)检查:根据训练计划内容,由学生及组长共同对训练过程和锻炼效果进行检查。
(6)评价。岗位体能与身体练习课程,以提高岗位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目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注重学生岗位体能与方法、能力、学习效果和学习参与过程评价,课内60%、课外40%,由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对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即:岗位体能与体育能力(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过程、结果);社会能力(团结协作、敬业精神);方法能力(计划能力、实施能力)。
通过学生填写教学反馈单,对学习领域情境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进行反馈,进一步总结、提高和完善岗位体能与身体练习情境教学。
结语
总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趋势,使得课程改革不偏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制定统一的高职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加强对该高职院校体育改革人才的培养:提高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学科中的地位:课程改革腰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俞克新.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需要颠覆性改革[M].哈尔滨: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