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龄人口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老年照料与服务日渐成为老人个体、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社会工作作为助人的专业,可依照其固有的价值理念,运用其独有的个案、小组/团体和社区工作方法,在老年照料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专业咨询提供者、维权与法律保护者、团体活动倡导和组织者、服务中介等等,从而为解决老年照料问题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养老
一、中国目前的老年人口状况
当前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国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止到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已达到14.8%。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目前,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已经超过3600万。
二、现形下养老服务体系的劣势
目前的中国现行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分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三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传统养老福利事业模式无论从量的规模上还是在质的结构上,都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三种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一些不足及缺陷:
从社会养老具体服务上看,专业化的项目需要开展。无论是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养老主要是利用内在现有资源和机构或老人家庭中现有的设施,由机构或者社区组织志愿者或家政服务人员来提供照顾和帮助,实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
从养老服务群体的发展及建设上看,专业技术培训及服务提供迫切。当前我国养老服务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亟待加强和提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的素质和技能。
三、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社会工作适应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老年人在当今社会中属于边缘群体,而社会工作专业恰恰所关注的正是社会中所有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具有特有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决定了其可以为老年人排扰解难,能够为老人寻求各种资源,满足老人养老需求,实现老年人作为社会人的功能和价值能够得以重新实现。
社会工作独特的工作方法,例如社区工作、小组工作、个案工作,不仅可以给予老年人生活、心理方面的专业服务,同时也可以为老年人争取更多的利益、更多的关怀,从大层面上还可以完善社会为老服务,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社会资源,提高带动整个养老服务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全方面的构建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社会工作全面介入养老服务的领域及意义
(一)提供直接服务
(1)个案工作和心理辅导
个案工作是通过提供资源、解决问题和治疗性关系等过程协助人们处理问题。在协助具有庞大医疗和精神需求的老年人群时,个案工作者所扮演的连结、中介及倡导等角色的重要性是不容低估的。老年人面临着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挑战,通过个案工作和心理辅导,可以减轻焦虑、化解矛盾,让老人安度晚年。
(2)开展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既会运用社会工作者的治疗技巧,也会发挥小组的动力作用。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建立起关系网,学会把彼此作为支持来源和反馈来源,从而让成员衍生出归属感和目的感,这对老人会特别有用。
(3)培训及咨询服务
为了能够让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社会工作者除了联系医生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可以对他们开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岗前培训。
(二)提供间接服务
(1)提供一些服务性政策建议
在社会中,社会工作者通常作为政策呼吁者,间接促进养老政策的制定。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下,可以利用自身在养老服务体系里中间者的身份,通过了解居民的养老需求,向政府相关部门和社区、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呼吁制定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并促使政策的完善和實施。
(2)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
养老服务需要诸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来支持。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内能通过各种途径挖掘社会的资源,利用各项资源为老年人开展服务。
(3)建立扩大老年人支持系统
建立老年人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个人、志愿者服务、邻里协助、社区帮扶等,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消除这些当中的阻碍,帮助老年人建立起支持系统,从而令其发挥各自的作用。
显然,社会工作者在提供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的同时,自己本身也成为了社会资源系统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有足够的能力了解老人社会心理问题与个人需求,确认需要。
作者简介:任高峰(1989-),男,山东泰安人,东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