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庭兰
摘要:想象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写作活动的进行也必将促进想象力的发展。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会因想象而充满了绚丽的色彩,对事物的看法都会有千篇一律的形状会因为想象而显得变幻莫测,缺乏想象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写作是枯涩的作品。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从表象导入、情感激发,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
关键词:表象导入;情感激发; 题材引发;评价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57-01
歌德曾说过:"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敢于去想,敢于拿起笔把自己的理想、愿望写下来。而作文"以文载道"的特点,恰好能使其完美的结合起来。《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想象,提倡大胆地无拘无束的想象。但是,时下小学生写起想象作文却往往感到有点"欲语又茫然"的困惑。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言之有物呢?
1.从表象导入
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丰富的表象入手,指引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如据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想象,在黑板上画一滴水,让学生据"水滴"展开想象,圆钮扣、球、物体向下坠的形态……皆可成为描写对象;此外,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启发大胆想象。如爱好美术的同学,可让他们围绕色彩、几何图形等进行想象;爱好音乐的同学,可让他们听琴声、虫声、风声、水声……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变求同思维为发散思维,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要丰富表象,首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 善于观察。儿童需要观察,犹如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一样,因为儿童靠观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观察为儿童的思维、想象活动积累了表象,有许多创造发明就是在实际观察中,从某一现象中得到原型啟发而成功的,如锯的发明,飞机的制造……所以,通过观察存储表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步骤。在观察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获得丰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该典型表象。其次是增加阅读量。阅读总是伴随着思维和情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情绪跌宕,感情起伏,用情表达所感,用"我手写我心"。再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各种实践操作,促使他们手、眼、口、鼻、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
2.激发作文情感,扬起想象翅膀
叶圣陶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只有激发起学生的作文情感,才能使学生在想象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情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感染性的特征。所以,在想象作文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或消极的情感都会互相感染。特别是教师的情感,对于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因此,作文课上,教师要以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验,从而诱发学生作文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和兴趣。 "只有在儿童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立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应力使想象类作文课顺应儿童这样的心理,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里,扬起想象翅膀,自由飞翔,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启发学生的想象。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展开的想象往往只是就事物的形状与含义来说的,这是浅显的,缺乏深刻性。这还远远不够。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适当的引导学生表达,也不断地表扬、鼓励学生,真正让学生扬起想象的翅膀,张扬其个性,自由地发挥。
3.从题材引发
想象力的培养,要以理性为指导,受理性的制约。不同的题材,就有不同的想象,因而,习作时,要教育学生想象要有目的性,要根据自己的目的控制想象的方向,避免漫无目的地放野马,亦不能人云亦云,想象要有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 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如《沙漠历险记》、《如果我在野外迷了路》、《多功能书包》等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想象出来的新形象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空捏造。而童话体的作文则要求学生重"神"而不重"形",也就是说,不侧重于外在的形象轮廓,而在于内在的精神韵致,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甚至"幻想""异想天开"的东西也可以随意写,如苹果是黑色的,人类可以与动植物对话等。让学生借助想象提前进入未来的世界,展望美好前程,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在想象的领域里,时空的距离不在存在,想象力丰富的人,可以灵活地再组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培养这种想象力,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超越与扬弃,逐步打破时空的局限,超越时空,畅想未来。
4.从评价激励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对有创意的想象都应予鼓励。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十分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成年人如此,学生亦是。当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学生内心会充满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体验越多,学生越容易增强自信心,习作评价时成绩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成绩差的学生,更应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而对于意想不到的想象,猜想错了或不完全,教师应给予肯定、赞美,加以引导,绝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善用赏识来鼓励学生,不断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春寒。积极的评价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释放学生的心灵,增强自信心。 鲁迅先生常说: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善于引导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探究,才能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习作教学取得量与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