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高中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养成,同样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记住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学习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高中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养成,同样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过去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以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也就是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提高学习力,成长为智慧型人才,让学生成长为真正社会需要的人才,成长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除了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的学习的难度,这一特点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多挖掘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这一特点,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让数学的理论、概念等通过通俗生动的例子表现出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去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使较复杂、较深奥的概念浅显化、具体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它同样也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道理,渐渐地爱上数学这一学科,并且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想等方式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的质疑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反馈,高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在记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问题的联系和分析,因此,要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改变学生的僵固不变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灵活,要解决这一问题,多做些变式训练。变式训练,就是不断地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或变化其形式和内容,得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体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领会知识的内涵,变知识为智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更系统化。
三、创设情境,营造轻松的气氛,鼓励学生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注意创设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高中生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考虑情境的问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高中生同样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彻底地爱上数学,并且去努力学习数学。学生的学习如果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用心而努力地去学习,那么他就会寻找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也高,也更有创造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的数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渐渐入情入境地学习更重要,同时高中教师也更应该鼓励学生,高中生的年龄在18岁左右,正是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自尊尤为重要,此时如果让学生得到鼓励、赞扬,更容易激发学生成功的满足感,更能取得成功。
四、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模式,消除思维定式
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一定的缺点,作为教师就该在学习过程中,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模式,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式中的固执的一方面,让他的优点继续发扬下去,改掉缺点。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克服,使学生面对问题的提出时,能依据获得的各种信息寻找解题的思路,避免思路被阻隔的情形。
那么,诱导学生暴露思维的切点的方法是什么呢?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学生,现在很多高中教师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高中生大了,靠自觉了。老师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其实我不这样认为,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思想发生偏差,那么十几年的学习就会付诸东流。常常听到很多人议论,某些学生在小学、中学学习都非常好,但是到了高中成绩反而下滑,不再努力学习,经常和社会人员流连于街头网吧!我觉得这就是高中教师对学生疏于管理的原因。高中教师也要常常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懵懂的年龄知道一些该知道的知识,同时更应该拢住他们的心,把孩子们的心紧紧抓住,让学生们走正路,不再误入歧途,以免留下遗憾。
人常说,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而高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时期,因此,高中老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让学生朝着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学生荒废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