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远志 胡朝举
摘 要:家庭财富的积累、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等消费环境的改善,使得消费金融日益互联网化。传统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以及行业龙头公司依托资金、技术、数据、交易优势,不断从各自领域向外扩展,通过贴近消费场景和数据积累,推广消费金融服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消费金融模式。消费金融呈现出大数据化、场景化和垂直化趋势,并推动中国消费金融向更快捷、更低息、更普惠的方向前进,提升了消费者的效用及话语权,创造了新的社会价值。
关 键 词:消费金融;移动互联;商业模式;发展趋势;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16)04-0064-05
Abstract: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household wealth, popularity of mobile internet smart terminals and improvement of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By utilizing advantages in capital, technology, data and transaction, 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s, consumer finance companies,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leading companies are expanding their business scope from almost every field and establishing consumer finance models with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Consumer finance displays the tendency of big data, scene and verticality and is becoming more convenient, lowering down interest rate and consumer-friendly so as to improve consumers efficacy and right of speech and create new social values.
Key words: consumer finance; mobile internet; business model; development trend; value creation
一、引言
消费金融广义可理解为与消费相关的所有金融活动(王江,2010)[1],从消费主体出发来定义也称为消费者金融和家庭金融[2-4]。 本文认为,消费金融是与消费者消费行为相关的资金融通活动。随着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家庭财富不断积累,消费环境逐渐改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和金融活动的总量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比例逐渐提高。2015年全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0万亿元, 金融机构消费类贷款至2015年末余额达20万亿元,消费信贷规模增长快速、稳定,消费金融的重要性日趋显著。
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消费活动和金融活动日益互联网化,互联网与消费金融这两个万亿级行业产生交集,消费金融体量持续扩大,基于互联网的消费金融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尝试对商业银行、电商平台等消费金融主体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比较,希望从中发现基于互联网的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的价值创造。
二、消费金融的主要商业模式
(一)消费金融产业链全景
消费金融产业链的参与者包括消费者、消费金融服务商、商品服务供给方、资金供给方和征信、催收、监管方[5]。消费金融活动的基本流程是:消费者在消费场合购物或购买服务时, 资金不足支付,从而向消费金融服务商申请消费金融服务,消费金融服务商审核申请后对消费者放款,商品服务供给方收款后对消费者发货,消费者后期按合同向消费金融服务商还款。 消费金融活动的端口是消费场景,即消费金融服务需求的产生一定要有消费行为的发生, 而消费行为是发生在一定的消费场景中,如淘宝、 天猫、 京东商城等线上电商,国美、苏宁及各种商品服务线下实体场所;消费金融服务商主要做信用审核、风险评估、消费贷款发放和账户管理等服务;消费金融服务外围是征信、催收和监管等。整个产业链全景如图1所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消费金融产业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了传统商业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系,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系,以分期乐为代表的O2O消费分期模式及行业龙头公司消费金融等模式。
(二)商业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模式
1.商业银行信用卡及消费贷款。商业银行主要以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信用卡通过分期和预借现金简单、快捷地满足持卡人日常消费需求,根据央行《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截至2015年已超过5亿张,2015年授信额度超过9万亿元,增长快速、稳定。近两年商业银行在消费贷款业务上进行了改进,降低申请门槛、优化服务流程,随着消费活动的日益互联网化,许多银行又加大了资金投入,拓展线上场景,建立互联网金融品牌,参与线上金融活动。 例如工商银行2014年大力推进“融e购” 网上商城, 大力推广网上消费金融产品“个人逸贷”,并推出团购、秒杀、e起筹等多元化购物形式。
2.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中国的消费信贷业务从1998年才出现, 传统消费金融公司的定位是利用其单笔授信额度小,服务方式灵活的优势,在小额、分散、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金融服务中取得进展,但其业务范围窄、竞争优势不及商业银行,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为促进消费金融发展,政府出台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并于2009年成立了北银、锦程、中银和捷信四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试点,2013年试点城市扩大到16个,2015年全国放开。 消费金融公司有必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以降低成本,增强自己的业务优势[6]。
(三)电商平台模式
1.京东白条。京东白条是电商平台中相对较早推出的面向个人用户的信用支付产品,主要根据消费者在京东上的历史交易数据进行信用评估授信,最高授信额度1.5万,消费者可选择最长30天延期付款(不产生费用)或3~24个月分期付款。白条的推出对整个电商消费金融服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促进了京东商城的交易增长。
2.阿里系蚂蚁花呗。蚂蚁花呗是由阿里巴巴公司提供给消费者“这月买、下月还”的网购消费金融服务,阿里系旗下天猫和淘宝的大部分商户或商品都支持花呗服务,阿里旗下的天猫分期、去啊分期、花呗等共享消费信贷额度。在使用“花呗”消费后,可于下个月10日前对本月的消费金额进行分期还款,可用支付宝、储蓄卡还款。同时,花呗的逾期记录也将报送至阿里旗下的征信机构芝麻信用。
3.百度有钱。2015年4月百度有钱App正式上线,主打个人消费金融服务,个人授信最高额度5万元,最长可分12期,授信后可提现至银行卡。百度有钱已率先登陆百度传课,当前深耕教育贷款服务,已和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尔街英语合作,为学生提供优学费贷款和创业贷款服务,并接入百度糯米等端口。
4.腾讯微粒贷。腾讯旗下微众银行新开发贷款产品,产品定位为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贷款额度在20万元以下, 单笔不超4万元, 贷款期限不超过20个月, 其授信依托腾讯QQ和微信等社交数据积累及央行的个人征信数据。 因为央行征信约束,风控较好,一般来说,常用手机QQ或微信,且已绑定财付通的用户,更容易获得贷款资格。
电商系消费金融产品比较见表1。
随着用户向线上的转移,京东、阿里、腾讯各电商平台经过10年的互联网改造,线上渗透率高,场景消费黏性强,交易数据沉淀多,客户基数大,形成强大品牌优势,成为消费金融模式的代表。
(四)O2O消费分期平台模式
1.分期乐。分期乐创办于2013年,为大学生提供分期购物,同时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小额现金贷款服务, 已进入了全国300个城市、2000多所高校。目前分期乐在线购物商城已经成为京东最大的分销商,获得了京东及多家投资机构的投资,分期乐的借款额度最高为3000元, 借款期限最多24期,审核后2个工作日内就会放款。分期乐分期消费模式的风险控制做得较扎实,实行线上和线下双重审核,控制了消费第一入口,构建了购买、风控、分期还款的闭环。
2.买单侠。买单侠创立于2014年,定位于为全国2.7亿人左右的蓝领消费人群提供消费分期服务,采用线下到线上的模式。买单侠已和全国近万家3G手机数码产品连锁店合作, 门店推销使用买单侠业务,用户申请后,经过10分钟左右的系统审核,就能获得1000~3000元的贷款,用于手机的购买支付,每单完成后连锁店、店长、店员均有提成。买单侠目前的日订单已达到数千单, 其资金来源主要为P2P或者信托机构,此类消费金融服务模式的消费入口是由渠道合作伙伴控制并引入, 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管理、激励渠道伙伴并平衡双方的利益分配, 蓝领群体的信用风险控制也是重要的问题。020消费分期平台消费金融模式见图2。
(五)行业龙头公司模式
旅行、数码、汽车、教育、房产等许多垂直行业的龙头公司纷纷利用自己的交易场景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试水消费金融业务。
1.房产中介——链家金融。地产中介龙头链家地产针对购房者、租房者和业主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推出了租金贷、首付贷、赎楼贷、装修贷、抵押消费贷、资金托管等一系列金融服务,顺势进入金融领域。2015年链家金融进入了全国24个城市,一、二手房产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累计发放信贷超过350亿元,其中一半资金来自链家理财。
2.在线旅游——途牛金融。2014年在线旅游龙头途牛成立金融事业部,针对旅游交易环节推出了旅游首付贷、旅游分期、出境金融等诸多消费金融产品。旅游金融的风控有优势,因为出境旅游人群有自己的护照和签证,护照和签证本身就是信用证明,其信息获取成本低,出行环节对客户的信息核实基本上是内嵌在整个交易环节,其金融产品上线以来,发展迅速,且坏账率极低。
3.教育培训——达内科技。达内科技主要开展泛IT专业临毕业大学生及刚毕业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与大学生签订合同,采用先就业后分期支付学费的运作模式, 一年内分期支付比总体学费多2000元左右, 通过杠杆提升学生们的购买力并扩大自身业务规模, 资金供给及风控审核等与宜信、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比较而言,行业龙头利用其对特定场景交易环节的把控和用户数据积累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有优势,房产中介、旅游、教育等行业龙头公司一般通过自有销售或服务业务发现用户的资金需求,并与金融类专业机构合作开展消费金融端服务,但并不是所有细分行业的公司都有能力建设好资金渠道、数据沉淀和风控流程,风险控制仍是要关注的问题。
三、互联网环境下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流程与风控数据化
数据资产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重要资产, 从接入数据来源方面看,BAT等电商消费金融模式有天然优势,百度拥有海量的搜索数据,阿里巴巴拥有微博端社交数据及支付宝支付数据,腾讯拥有QQ及微信等社交数据。 基于消费者行为,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出的模型,能够动态、实时、显化地展现客户信用等级变动, 形成动态客户描述。从客户识别上实现对客户的精准预测和精准营销,业务流程上实现快速、高效流转和自动决策。消费金融服务从客户准入、授信审批、风险控制、还款催收的全流程都将通过数据驱动[7]。
风险控制是开展消费金融的核心,而风控的核心是征信, 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信用判断环节。传统商业银行主要依靠线下收集身份证明,依托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做出信用判断。互联网金融更多地通过供求产业链、网络支付工具、移动终端等渠道获取网络浏览、网络消费、网络社交、网络搜索等信息,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将信用评估与用户进行对接,将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相应业务流程的各节点密切联系[8],实现量化风控管理,将风管控制内嵌于业务流程,及时地消除信息不对称。
(二)消费金融场景化、垂直化
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应当先于消费金融服务,不少公司开始把消费金融的场景化作为发展重点,利用互联网将金融需求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医疗等交易场景融合并重构,实现信息、物流和资金的交易场景化、动态化和可视化,使人们在不经意中“被消费、被金融”。在金融场景化趋势下,为增加各个消费场景的实际消费转化率并促进消费者重复消费,以独特的消费场景体验树立自己的品牌,培养市场的消费心智、消费习惯,提升消费者消费黏性是各消费金融主体努力的重要方向。
尽管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商巨头凭借高度集中的零售场景优势占据了线上消费金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从细分的行业场景(行业垂直化)和细分的客户群体(用户垂直化)切入消费金融市场正成为大量创业企业的经营策略,形成了消费金融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和趋势。目前旅游、房产中介、教育、汽车等垂直行业的消费金融服务发展迅速,依据其所在细分领域的市场特点,另外根据客户的不同消费能力,推荐适合的消费产品。这为互联网消费金融赋予了新的方向, 目标客户群的风险识别、触达能力、风险定价成为新进入该领域的互联网企业的重要竞争力,见图3。
四、互联网环境下消费金融的价值创造
(一)增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提高市场效率
消费金融是推动金融服务普惠化的重要一极,多元化消费金融服务主体着眼于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支持,在各细分市场进行了大量的流程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挖掘出大量潜在市场,将金融服务和金融资源流通的通道延伸到了市场底端和广大农村地区。当前网上消费金融产品的单笔授信额度都比较小,一般不超过5万元,大部分都在万元以下,消费信贷审批速度快, 而且不需要抵押及第三方担保,广大小额、分散、无担保、无抵押的低端“草根”用户都能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可以改善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 城市和农村消费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推动基层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长,带来更多的社会公平。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假设,流动性约束会对消费者的现期消费产生影响,限制消费者将一生的全部禀赋和收入在各期消费支出中进行最优配置, 从而影响其效用最大化。消费金融的发展缓解了流动性约束,增进了消费者效用,降低了交易成本, 可随时将储蓄和投资收益转化为消费支出,改善了消费条件,增进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二)创造分享性价值,提升消费者话语权
目前,消费者活动互联网化显著,互联网令消费者的权利得到了解放, 在移动互联商业环境下,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消费,并且开始成为商品和服务信息的发布者、分享者。从时间看消费者可全天候24小时购物; 从空间看消费者无处不在,借助移动终端,通过微博、微信、陌陌等端口,消费者即可进入线上商城。在移动互联日益普及情况下,消费者的话语权得以提升,以facebook、亚马逊和BAT(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极大地延伸了真实社会个体消费者的行为能力,消费者身份开始发生变化, 正在与生产者直接对话,推动建立直接的关系,开创了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新的动力机制,消费者已经从“观众席”走上了“表演舞台”。
总之,传统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各类互联网金融公司及各类行业龙头公司分别凭借资金成本优势、技术数据优势、场景交易优势,不断从各自领域向外扩展,通过贴近消费场景和数据积累推广金融产品及服务,并推动了中国消费金融向更快捷、更低息、更普惠的方向前进,提升了消费者话语权,最终增进消费者福利。
参考文献:
[1]王江,廖理,张金宝. 消费金融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2010(sl):5-29.
[2]Samuelson P A. 1969,“Lifetime Portfolio Selection by Dynamic Stochastic Programming”,Review of Economics Statistics 51:239-246.
[3]Merton R C,1971,“Optimum Consumption and Portfolio Rules in a Continuous-Time Model”,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3:373-413.
[4]Campbell J Y. 2006,“Household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e 61:1553-1604.
[5]许文彬,王希平. 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国际金融研究,2010(6):47-54.
[6]叶湘榕.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J]. 征信,2015(6):73-77.
[7]谢平. 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J]. 新金融,2014(4):4-8.
[8]谢平,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11-22.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