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维业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造等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圈内外人士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越显重要。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谈谈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师生的思想创新
初中教师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略,最主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如果在“教材、教参”面前关闭自己思考的大门。就谈不上任何形式的创新。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是一门独立思考者,并珍视自己的思想创新的权利。试想,让一个没有思想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去搞语文创新教育,岂非临渊羡鱼?
初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思想创新的权利。初中学生12~16岁不等,思想活跃,很少保守。他们对教材、对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这是正常的,应予以保护。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更不能要求他们循规蹈矩,我们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的思想创新,千方百计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还他们一方思想创新的蓝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多少“不一致”,这就是思想创新的必然结果。从某种角度说宽容学生的“异端”,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思想创新权利的尊重。
初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希望所在。
二、树立创新意识,重视创新思维培养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这样评价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它束缚人、折磨人、推残人。”在教学中,课文教学唯教参是从,作文教学大搞新八股,考试各享坚持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不仅搞得学生语文能力低下,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唯书、唯上、唯标准”的考试机器,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文”;面对这种山穷水尽的情形,只有正视现实,力求改革,语文教学才能柳暗花明。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不囿于教师定论,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只有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实施课堂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将课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认真对待,教材中很多文学作品,保留一定的空间,在不影响主题明确、形象完整的情况下以模糊不确定的方式表达,留下艺术空间引导读者联想和想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空间,启发学生以联想和想象来拓展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激发学生延伸文章情节,篇外示意。金钱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读来让人感到真切生动而又凄婉悲哀。学完这篇文章,让学生续写《假如于勒是百万富翁》学生见异思迁,想象奇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象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完课文我总要布置一些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在广阔的思维天地间驰骋,填补作者留下的思维空白,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消化,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探求创新精神。
四、拓展时空,培养创新
创新能力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默读思考、朗读吟咏、讨论交流、合作研究等等。在这种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理解表达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自己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立的见解。比如教《曹冲称象》时,我提出了“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绕着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请同学发言。就在许多学生不着边际的发言中,突然冒出一个学生,他说:“我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只要把岸上围观的人都叫到船上,然后一个一个地称,也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这比称石头方便多了!”教室里响起雷鸣班的掌声。此外,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