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立夫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改革开放37年取得的成就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再次强调把“开放”作为发展理念之一加以贯彻和坚守。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将抢抓“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更为积极、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健全更加有利于开放的体制机制,着力营造一流的对外开放环境,努力使淮安成为激情洋溢、活力迸发、资源集聚的开放之城。
一、淮安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
“十二五”期间,淮安始终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加速集聚优质要素和高端资源,开放型经济地位日益突出、发展速度加快、竞争优势彰显。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7.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190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和2.2倍。创成全国首个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利用台资格局日益巩固。新引进臻鼎科技、纳沛斯半导体、信诺医疗等36个外资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德国麦德龙、法国液化空气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淮投资项目达16个。创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保区、留创园、软件园、台创园等5个国家级开放平台,7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2家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总体来看,开放型经济对增强全市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创新举措,主动作为,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奋力推动淮安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和做法。重点表现为“五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引领战略。淮安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将“开放引领”作为推动淮安科学跨越发展的先导战略,市委、市政府每年年初都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严格“一把手”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全市开放氛围日益浓厚,合力加速形成。二是坚定不移地确立项目为王理念。将项目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强化对重点企业的挂钩帮扶,助推外经贸企业转型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地落实改革举措。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在开放型经济领域的改革举措,加快推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步伐,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激发开放活力。四是坚定不移地创新发展思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主动转变思路、创新理念,拓展欧美日韩招商,加快外贸转型发展,突出园区提档升级,切实提升开放型经济质态和效益。五是坚定不移地打造优质环境。将提升淮安开放环境作为全面扩大开放的重要软实力和硬品牌,坚持国际化视野,按照国际化标准,注入国际化元素,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二、淮安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
“十三五”期间,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多极化和全球化深入推进,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发达国家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美国主导推动的TPP、TTIP等区域贸易合作抬高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进入壁垒和交易成本。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迈入速度中高速、质量中高端、增长新动力的新常态,要素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压力加大。但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红利,国家重要战略的实施为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开展竞争合作拓展了空间。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淮安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六大机遇”和“六大挑战”:
“六大机遇”。一是开放通道建设机遇。随着高铁的建设和机场航线的拓展,淮安开放通道日趋完善。二是国家级台资示范区建设机遇。商务部和省政府明确表示支持示范区建设,省政府还将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三是深化改革红利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北新区等战略的实施将对淮安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四是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淮安地理区位优势将更加便利承接上海、苏南地区产业转移。五是生态环境优化机遇。淮安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成为吸引外商的重要资源。六是城市功能完善机遇。淮安城市轨道交通的完善、城市综合体项目的打造,大大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品位。
“六大挑战”。一是宏观环境挑战。利用外资面临先进制造回流、低端制造外迁、高端服务滞后的“多重挤压”局面。二是土地资源制约挑战。项目落地所需的土地需求与规划空间供给、指标计划分配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周边激烈竞争挑战。淮安既不沿江也不靠海,国家战略带动辐射效应与周边城市相比相对有限。四是要素成本上升挑战。劳动力及运输成本偏高,企业利润压缩,综合竞争力下降。五是外贸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挑战。由于缺乏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等要素,外贸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压力加大。六是开放平台支撑弱化挑战。淮安当前国家级开发区数量不多,支撑带动力不强,将成为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淮安要融入扩大开放总格局,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就必须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深化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高端化提升开放层次,优质化搭建开放载体,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三、全面推动淮安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当前,淮安开放型经济发展正步入量质提升的关键时期,全市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建好周恩来家乡”为引领,以“打造增长极、共筑崛起梦”为统揽,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沿海开发等重要战略,全面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着力夯实台资集聚新高地。大力实施台资项目倍增、交流平台拓展、101服务升级“三大计划”,加速台资项目集聚,深化淮台交流交往,着力构筑台资企业产业集聚新品牌、新优势、新引擎。高水平规划建设全国首个台资企业产业集聚服务示范区,优化示范区空间布局,争取省政府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推动台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电子信息、盐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等台资产业集群;加强台资集聚载体建设,各开发园区规划建设台资产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淮安两岸信息家电产业园、两岸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平台;拓展淮安台商论坛领域,扩大“淮台合作交流推进周”、“台湾·淮安周”等活动品牌效应,深化与台湾工业总会、电电公会等工商团体合作,加强对海外台商沟通交流;延伸淮台民间交流交往,引导台湾青年来淮就业创业,为台资高地建设集聚人脉资源。
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以高水平引进来为目标,拓展利用外资区域和领域,优化利用外资产业结构,推动外资量质提升。主攻重大项目突破,瞄准招大引强选优,着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全面拓展欧美日韩和东盟、南美等新兴经济体利用外资来源地。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注重引资和引技、引智相结合,推动外资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大力推进金融、电子商务、健康养生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积极发展并购重组、股权投资、PPP等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外资招商质效,加大外资招商队伍建设力度,探索创新政府强势推动和市场多元运作相结合的外资招商方式,推动外资招商专业化、科学化、精准化发展;根据统一部署,实行外资项目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切实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以“扩量提质、稳中求进”为主线,以培育外贸企业和产业为重点,加快外贸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外贸向优进优出发展。强化外贸主体培育,重点培育龙头型、基地型、成长型、特色型企业,培育一批升级出口基地,推动农产品、盐化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外贸;多元化深度开发国际市场,提高欧美传统市场产品占有率,鼓励企业建设自主国际营销体系。引导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及与我国达成自贸协定国家市场;助推引导外贸转型发展,以“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为主导,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占比;探索发展外贸新兴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国家级综保区发展,增强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功能,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进口代理平台开展业务,引导一批成熟的商品市场探索开展市场采购贸易。
加快推进企业“走出去”步伐。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境外投资。强化政策引导,制定政策鼓励本土企业抱团“走出去”发展境外投资,每年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分类引导国际产能合作,制订淮安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推动房屋建筑、水利建设等优势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针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参与江苏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打造“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走出去”金融支持和风险防控体系。
全力推动开发园区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开发园区在开放型经济中的主体优势,强化创新驱动,放大开放效应,推动特色发展,将开发园区建设成全方位开放和创新转型的先行区、示范区。突出对外开放主平台地位,推动各开发园区完善平台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打造成为引进外资重大项目、落实改革创新举措的重要平台,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外合作园区;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坚持“引进重大项目、集聚配套企业、打造产业高地”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开发园区产业和空间布局,以大项目催生大产业、带动大配套、形成大集聚;提升园区功能和层次,完善开发园区产业支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园区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
(作者系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