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娜 马秋
摘 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引进来、走出去”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正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而法治环境的完善是自贸区得以良好发展的基础,本文在介绍自贸区设立的意义,法治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今后自贸区法治环境建设的措施,以期能够为自贸区法治建设起到可复制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开放型 经济 自贸区 法治环境
作者简介:杜娜,渤海大学经法学院法律(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马秋,大连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法和法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037
一、自贸区简述
在现代意义上,自由贸易区指的是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对自贸区本身概念的界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比较宽泛,可以通过自贸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更加深入了解自贸区:
1. 开放性。自贸区国际化程度较高,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更加广泛、频繁和密切,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自贸区实行特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便因地制宜更好的应对国际贸易交往的特殊需要。
2. 灵活性。为了鼓励国际贸易交易,应对国际贸易活动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促进经济的发展,自贸区制定了特殊的贸易政策,而这些政策在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依据的同时,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的因素。
3. 权威性。为了能将自贸区的政策得到良好实施,国家必须赋予自贸区管理机构相关的行政管理权,这样才能提高自贸区政府的公信力,使得自贸区政策得到有效实施,而不是一纸空文。
二、我国建立自贸区的意义
从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到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今年又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自贸区拓展到中西部省份,整体在向内陆延伸,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贸区的建设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加速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其能够加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纵深发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并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政府为市场服务,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实现,来打破现有的束缚,创造自由的贸易环境。
2.自贸区战略的实质是打造更高层次的市场经济规则。自贸区政策可以带来很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美国提出与亚洲国家签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则被视为美国强力主导下为全球贸易制定的新一代规则。因为中国条件不够无法加入,TPP所推行的改革措施可能会导致全球价值链格局发生变化,并削弱中国作为全球价值链中心的地位。面对挑战,要积极化解外界因素对我国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自贸区战略就应运而生,通过“自贸试验区”这种战略,可创造符合国际趋势的贸易规则、市场经济规则、投资规则、监管规则等,促使中国未来经济高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最终实现领先。
3.自贸区的建设,将构建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设立自贸区将使我国在对外战略布局中把握主动,快速集聚全球资源要素,提升我国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以开放倒逼该地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有效促进当地整体发展。自贸区建设必将推动地区产业链、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融合发展,并加速构筑面向全球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因此,完善中国的经济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能力和地位,都将是自贸区建设带来的“蝴蝶效应”。
三、加强自贸区法治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法制是法治国家得以建立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国得以长远发展的机制保障。对自贸区更是如此,良好的法律制度体系是自贸区长足发展的基石,是推动自贸区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自贸区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规范自贸区的贸易往来,可以使自贸区因地制宜的与国际交流融合,使得外商对自贸区的发展更有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增加外汇收入,也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甚至也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然而作为新兴事物的自贸区建设,在我国无先例可以遵循,能够参考适用的经验不多,基本上是在探索中前进。“每一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呈螺旋式的上升状态”,在此过程中就不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所以,在自贸区的法治建设探索的过程中,由于其先行先试的特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的发现问题,高效的解决问题。笔者认为,自贸区在法治建设方面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自贸区特殊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目前,我国多地自贸区同时建设,各地对自贸区的定位没有统一的标准,且自贸区发展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为数不多,也只有国务院或者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并且自贸区内没有出台专门的规范自贸区各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这是一个较大的缺失。因为我国一直在主张要“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如果没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那么自贸区的发展将显得比较混乱,各行为主体也没有较为明确的行为预期,没有安全度较高的法治环境,自贸区的发展有可能会陷入迟滞的状态,这个漏洞必须要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2. 自贸区的法律法规不能很好的协调统一。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各法律部门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定的比较齐全,并且各地配套的相应行政法规和政策也已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比较稳定的法规规范体系的局面已经形成,而自贸区的发展需要制定特殊的法律法规,或者在法律制定之前就要根据实际需要依据相关政策采取一定措施,那就会面临着在政策与既有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是适用我国已规定的普遍性的法律还是自贸区特殊的政策,需要决策者在适用时进行合法合理的衡量。
3. 自贸区的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漏洞。当前我国自贸区的管理体制还没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实践中,大多由自贸区当地政府进行管理,在自贸区存在竞争的情形下,当地政府有可能会“不择手段”,注重效益而轻视风险,对自贸区的发展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从而引发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加强自贸区的风险防控。自贸区为了降低外国投资者准入门槛采取了备案制,同时又采取了负面清单制度,使经营者可以有更加广阔的投资空间,使这种跨区域的资金流动更加的频繁,同时也隐藏了一些风险。怎样在外国投资经营者不断流入自贸区的同时加强自贸区的监督管理,提前预防这些风险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加快制定自贸区统一的管理体系,才能保障自贸区得以有序发展,从而在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4. 争端如何解决问题。在自贸区一般都设立争端解决机构,但是其辖区内法庭管辖范围有限,且范围不够明确,致使其在自贸区纠纷解决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如何发挥争端解决机构应有的作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提高我国法治建设的水平,也是自贸区下一步需要完成的目标。
四、完善自贸区法治发展的建议
完善的法治环境是自贸区得以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自贸区法制体系已见雏形,但是还不够完善,且自贸区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都离不开优良的法治环境作为保障。因此,结合我国经济社会自身发展的特点,考虑到现阶段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探索适合我国自贸区的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自贸区的法治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制定自贸区的专门性法律规范
自贸区要想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立法,完善法制体系,使自贸区的贸易活动可以“有法可依”,保障自贸区在法律的指引下稳健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针对自贸区专门性的法律规范,所以,我国应尽快出台与自贸区发展相配套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把自贸区的发展模式、相关政策通过立法得以明确下来,也解决了以上提到的关于自贸区法律法规不统一问题和争端如何处理的问题,同时也是赋予这些政策一定的权威性,更好的实现“有法必依”,为自贸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之基。
(二)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是事物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对自贸区的发展要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行政管理服务环境,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要求,探索建立与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赋予自贸区管理机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提高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建立权责清单制度、行政审批管理目录制度,探索许可证清单管理制度,使自贸区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更加明确透明,同时,也可以使区内企业和外商投资者感受到更加安全的投资贸易环境。
(三)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模式
良好的法治环境只有完善的立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市场监督和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研究制定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打造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监督平台,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建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工作机制,推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强化舆论监督,完善举报投诉制度,畅通电话、网络等举报渠道。同时,要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应用,探索设立法定机构,将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交由法定机构承担,试行政府经济管理的市场化实现路径,建立健全决策咨询体系和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结构。
(四) 优化区域法治环境
对自贸区的法治建设不仅要覆盖面广,而且也要重点突出。由于与国际接轨较为密切,知识产权问题就成为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对该问题的处理关系到自贸区法治环境的稳定性。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成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完善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机制,运用司法保护、行政监管、仲裁、第三方调解等多元解决机制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比单一的解决途径更加高效合理。推动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打造集知识产权申请、维权援助、纠纷调解、行政执法、司法诉讼为一体的知识产权纠纷快速解决平台,不仅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处理更加专业,解决更加有效,同时也更加的便利当事人,减少当事人的负担。
司法是法治环境建设的有力保障,在自贸区法治发展过程中要完善司法机制,发展国际商事仲裁和商事调解机制,建立跨区域仲裁合作机制,筹建金融仲裁、航运仲裁等专业化平台,支持国际知名商事争议解决机构入驻,探索建立全国性仲裁法律服务联盟和亚太仲裁机构交流合作机制、商事案件专业化审理机制,落实小额消费争议仲裁机制,推动中国自贸区仲裁联盟的发展建设。司法机制的健全是自贸区法治环境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自贸区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贸区的法治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贸区的法制创新也成为我国法制改革的先导,并且在促进国际治理体系完善方面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快自贸区的法制改革,完善自贸区的法治环境,在根基稳定的基础上,自贸区的对外贸易和金融市场才能得以快速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同时也为我国成为经济强国、法治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欣华、李明玉.浅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的意义.时代金融.2013(12).
[2]郭芳、王红茹.上海自贸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起点.中国经济周刊.2013(35).
[3]郭成龙.中美BIT谈判快速推进下的冷思考.WTO经济导报.2013(9).
[4]龚雄军.第三次改革开放突围——上海自贸区肩负重大历史使命.中国对外贸易.2013(11).
[5]李辉.上海自贸区需要新的改革手段.法人.2013(10).
[6]朱菲娜.人大立法为新一轮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经济时报.2014(2).
[7]刘华.依法为“先行先试”清障护航.文汇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