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问题和对策

2016-11-19 18:47王锋
经济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

王锋

摘 要:不管在哪一级、哪一个部门或地区、哪一个时期,国企改革一直绕不开或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员工处置和安置事宜。文章结合沿海城市国企改革中有关员工的实际情况,探讨解决员工的处置和安置事宜,以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国企改革 人的问题 就业观念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236-02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国企改革一直也没有停歇,不管在哪一级、哪一个部门或地区、哪一个时期,国企改革一直绕不开或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即国企员工的处置和安置事宜。由于历史原因,各个企业处置和安置员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并要依靠企业、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员工处置和安置的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的沿海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民营经济相对发达,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小的地方。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全面启动并实施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了规范和明确国企改革涉及国企员工的分流和安置问题,当时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国企改革的政策文件,其中就包括有关人员处置的相关政策。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国企改革面临的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后,原90年代制定的有关国企改革政策很多没有继续执行,尤其是涉及国企员工劳动关系处理的问题,少了政策依据。以我市主城区现市属工业系统国有企业为例,截止到2015年底,尚未启动改革又未实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有95家,有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其自身情况,需进行改革的有约15家,涉及的国企员工分别为1600多人和近5000人。这些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或者说面临的问题是:冗员严重。以实际尚在经营的几家企业为例,最严重的冗员达70%以上,最好的情况也达50%以上。已经停产没有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之所以无法实现彻底关闭或实现清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员无法安置和处理。这些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高层还是普通员工,一致认知:企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而改革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冗员如何消化,员工如何分流和安置。

以上述企业为例,因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已10年以上没有招收新员工。这些企业员工的普遍情况是: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偏旧、基本工作能力偏弱、市场竞争意识偏差。这些企业的用工情况又非常复杂,有在岗的也有不在岗的,在岗的有干活的也有不需干活的,不在岗的有“停薪留职”,也有“双免”的,“停薪留职”和“双免”的有不同时期确定,政策待遇完全不同的,“停薪留职”或“双免”人员有在外发展很好的,也有无法维持家庭生计的。企业各种人员,在企业启动改革时,都认为自己是企业员工,应享受同等的员工待遇,而在岗员工与不在岗员工的具体诉求又是千差万别的。

从上不难看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改革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新机遇,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这一点上企业员工有着共识。然而,企业员工对于国企改革没有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对于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和企业同市场接轨的认识明显不足,没有把国企改革与自身完全联系起来,深受固有的就业观念所影响。所以,当他们真正要面临着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顾虑重重,难以适应,抵抗情绪严重等情况,改革产生的矛盾也会随之凸显出来。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部分国有企业员工已经适应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吃大锅饭,没有工作压力。多年下来,形成了心理惰性;国有企业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部分企业人员从知识技能到品行素质均无法满足其工作需求;国企承担了政府的部分职能,如保障就业、维持社会稳定、承担特定的工作任务等,这等于部分国企在生产经营实际需要以外养了一部分员工;对于国企改革在观念上的墨守成规。一时难以适应对固有的国企员工身份的转变;就业观念思想陈旧,对于再就业顾虑重重;对于国企改革与自身的权益的调整没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要深化国企改革,要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用工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真正形成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和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另一方面是企业冗员情况严重,不能适应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和同市场接轨的要求。

随着国企改革的实施,这种现状必然会被打破,也必须打破。我们要为国企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以最终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如何针对不同员工的改革诉求,妥善解决好这些国企员工的处置和安置事宜,就成为国企改革面临的一个非常具体而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地方国企员工处置和安置的策略研究

妥善解决好国企员工的分流和安置,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国企员工真正安置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才能说是大功告成。要实现这个目标,社会、政府和国企应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协调推进,从转变国企员工思想和从业观念上入手,提高国企员工主动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在政策配套上给予支持,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健全企业用工机制,消除国企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保障程度,调动企业消纳社会劳动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解国企员工的后顾之忧;企业要切实、主动担当起改革和员工分流安置的主体责任,大力度、创新性、有担当地落实各项措施和责任,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前提下实现国企改革目标。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转变国企员工从业观念。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国企职工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对待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有破有立,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只有国有经济越强大,国企员工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才能切实得到维护和保障。引导国企职工主动适应和参与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让广大员工了解并理解国企改革的实质内容,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对待国有企业改革,减少和消除各种顾虑。通过新闻媒体、社区、部门组织宣传,使国家《就业促进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和各种惠民利民政策家喻户晓。提倡劳动光荣、创造价值应“点赞”的社会价值取向,营造自主创业人人支持和令人羡慕的社会氛围,促使广大国企员工主动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就业创业信心,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学习创业知识,增强维权意识,主动享受转岗就业政策带来的实惠。同时增强用工单位依法用工意识和全社会参与促进就业责任,共同推进国企员工转岗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上新台阶。

2.地方政府要敢作为、真作为,为国企员工分流安置工作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地方国企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年代,地方国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功不可没的。地方国企目前面临的改革、转型任务是地方政府必须直面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政府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不能直接代替企业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对国企员工的分流安置给予明确支持和帮助,确定实施政策的计划和时间表,在操作上要通力合作、协调配合。

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银”承担国企改革中人员分流安置的费用,同时地方国企改革形成的收益也应该属地方政府所有。由于历史原因,如上文提到的由于国企改革面临的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后,原90年代制定的有关国企改革政策均没有继续执行等影响,出现的一些人员安置遗留问题需要政府承担。近年来,我市地方政府通过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拨付财政专项资金解决了一些遗留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推动了地方国企改革的进程。

3.地方国有企业要切实承担起员工分流安置的主体责任,在引导员工打破固有的就业观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各类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上狠下功夫。地方国有企业一方面是企业冗员严重,一方面又是企业现代化管理需要的人员、人才稀缺。究其原因是国企员工受到固有的就业观念影响,导致人员不能合理流动。在地方国有企业员工分流安置过程中,基层国有企业要发挥对一线员工最了解、最熟悉的优势,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掌握一线员工的最基本诉求,直接解决他们最迫切的问题。企业主管部门或上级企业也要承担起指导、帮助的责任,甚至承担类主体责任,为改制国企配备强有力的工作领导班子,及时化解和克服基层的困难和矛盾。

4.社会各方面要积极支持地方国企的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目前地方一些民营企业人员流动性过于频繁,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甚至出现用工难的现象。将民营企业用工和国有企业用人的通道打通,可以成为国企员工再就业的一个新思路。国企利用员工相对有经验、有技术、有能力的优势,引导和培养国企员工打破旧思维,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人员合理流动。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在政策上予以引导和支持。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贴等方式,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用非公经济的发展解决改制国企职工就业问题。地方政府可因势利导,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通过适当的财政支持,经济上的补助,鼓励民营企业招收国企下岗员工。发挥桥梁作用,联结改制国有企业和急需人员的民营企业,实现两者双赢。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8月

[2]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2015年9月

[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2015年4月

[4]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5年9月

[5] 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2016年2月

(作者单位:温州燃机发电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
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
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吸收合并风险分析
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吸收合并风险分析
浅谈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好人才开发管理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