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课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2016-11-19 08:41马建民肖冬云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活动课数学知识活动

马建民 肖冬云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和谐统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课一直被广大数学教师所重视.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因数学活动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很多教师在操作中有意无意将其上成了自学课、阅读课、辅导课等.所以我们就当前数学活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我们平时教学中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

一、当前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现状

1.活动课的内容过多受课程标准及教材束缚

目前,我们的教育大多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也仅仅是课本的知识,大部分教师无暇选取那些能够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学习材料,只把教好数学课本,学生很好地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唯一目标,而农村学生的知识范围就更狭窄了,很多孩子感觉数学除了做题还是做题,很枯燥.很难学.

虽然数学活动课是在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受学科知识和教学计划的限制,但教师也不必因此而拘泥于教材,应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础,以促进良好的个性发展为目的,尽可能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学“有用”的数学,学“必需”的数学,学“不同”的数学,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掘数学发展潜能.而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课能使学生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来思考生活.

2.时间和空间阻碍影响着数学活动课的开展

学校的数学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集体授课的模式,学习的场所基本是在教室之中,最多也只是偶尔在校园之内的活动.其显著特点是让全体学生在纸上机械反复地演算,训练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学生虽然分数成绩不错,但其他的数学素养并没有得到更好地发展.

而数学活动课却可以不受教学时空的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课外,还是在校内校外,都可以成为数学活动的美好天地.数学活动课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广大师生在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塑造自我、拓展自我、提升自我的开放的天地.

3.数学活动课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当前,受应试教育和择校风的影响,学生们一天到晚埋在作业堆里.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当然,教师也是受害者,凡是可以利用的时间就一点也舍不得浪费,整天地重复着批、讲、练的教学活动,即使不这样做的教师和学校,很多也是把数学活动课与课外兴趣小组等同起来,开展第二课堂、数学学科竞赛,进行一些高难度的解题训练等,数学活动课成为少数优等生的课余辅导.

数学活动课是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们既不能把它当作是“双基”的补课,也不能把它当作是为竞赛拔高,而是数学课改中的“生活数学”、“实践数学”、“探究数学”、“创新数学”等课程,是实现新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对日常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认识与具体实施方法

1.数学活动课内容的设计:力求趣味性

数学活动课内容的设计,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造精神.数学活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这使教师选取教学内容时有很大的不便,但同时也给教师创造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活动课内容应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承,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共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应围绕教学目标,考虑最基本的知识性、科学性、可接受性,同时又不应局限于课标要求,要注意拓宽知识面,扩大学生视野,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活动课程自身的优势,达到常规课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数学活动课的内容的设计应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因此在选取内容时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颖、奇特、有趣,是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以便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既能在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又能感受到心理的愉悦,有成功感,受到激励.

2.数学活动课过程形式的设计:力求自主性、生活化、多样性

(1)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数学活动课重视实践操作,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应让学生有充分自主的权利.自主活动是数学活动课的主要形式,是活动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数学活动课区别于数学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在活动课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的内容、目的、特点,精心设计、因势利导、组织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数学活动课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比一比、赛一赛等形式,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活动过程的始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索归纳规律.

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正确认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排斥教师的作用.教师指导有方,才是数学活动课成功的关键.事实上,各种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都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适当的帮助.

二是合理把握,因材施教.活动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应在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行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思维能力、表达水平等有显著的不同,形成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此,对同一班级、同一内容不强求一律.要采取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的活动,争取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均能有所提高.比如,允许基础不同的同学,掌握程度有差异,发展上不受限制.

(2)数学活动课应注意生活化

生活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学习的活的教科书,也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活头脑中的知识储存,使学生自觉地养成用生活的眼光来观察生活,逐渐建立生活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但是受以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教学偏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抽象难学、枯燥无味,对数学产生恐惧感.学生往往对身边存在或发生的事难以察觉或视而不见,数学活动课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促进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联系,使学生能自觉及时地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从中获得提示和灵感,并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思考,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现实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促进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联系.侧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如,在制作统计图的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不仅在繁华地段协助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图,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活动课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由目标及活动内容决定的.数学活动课以其开放的内容,较强的实践性与自主性,构成了其自身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显著差异.因此,它的活动形式、活动空间也呈现出多样性,按活动空间可划分为两类.

一是校园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它是在完成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学生已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和一定的数学能力的条件下,围绕一个专门的知识疑点、重点、难点,或解疑、或化难、或加深拓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是开放拓宽知识课.①比如在教学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后,设计“数图形”的活动课,旨在强化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有序地观察和数出这些图形的能力,并为学习组合图形打下基础.②进行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既富趣味性,又可强化数学知识,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较好的数学活动.不但硬币、扑克、魔方、火柴可作为游戏的道具,连自己的身体器官(如手指)等也可以担任重要角色.形式主要有:唱数字歌曲、猜数学迷语、对数字对联、英语数学趣题、填数字成语、等,但同时要注意不要被形式所累而忽略了活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余掌握知识和技能.③开展数学知识擂台赛.整个擂台赛设计始终贯穿以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为核心的理念.大赛前期,组委会向全体参赛同学发出邀请,采用教师出题与学生出题的相结合的形式,从中精心挑选题目作为初赛或擂台赛试题.初赛面向全员全体,每个学生都是参赛选手.活动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把关,从中选拔出优秀的成员进入到下一轮挑战.最终的擂台赛借助电视节目“天才之道”的活动规则,从初赛选手中再挑出3~4名精英“擂手”,其他同学则作为“亲友团”成员加入到活动中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赛事设计,为学生提供许多展现自我、挑战大脑、一比高下的机会.

从我校数学组十几年坚持举办的历届数学擂台赛来看,此活动受到同学们和教师们的一致欢迎和好评.每一次赛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是生活中的数学活动:教学实践就是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与和谐.“七年级阳光数学大赛”、“八年级数学联赛”、“每周数学英雄榜”、“数学挑战王选拔赛”等系列活动的设计就是一种创新、一种实践,把大型的比赛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获得认可,实现自我,成就梦想.

3.数学活动课的最终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九年级的“测量物体的高度”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测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测出建筑物的高度,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学生总结出巧用太阳平行光线,化测量为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再比如学概率时,根据生活现象设计的“转盘中奖游戏”和“游戏公平吗”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盘、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使学生明白了这些游戏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这节课学的知识让自己变聪明了许多!

数学活动课要结合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数与形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向自然、深入社会.比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后,搜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在教学了统计图表后,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所在居民楼各户半年的用水量,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并作简要分析;在教学了相似形后,让学生绘制视力表等等,

“室外数学活动课”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尝试.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裕达国贸的高度、金水河的宽度、汽车对角线的长度”,完成“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怎么样目测目标物离我们大概距离”等等实践内容,使“应用数学”思想得以充分体现.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不迷信自己和课本,更不迷信资料,真正做学问,重应用.学生的情感在认知中得以发挥,创新的魅力在想象中焕发;学生在行动中提升了能力,在实践中收获了真知.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通过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使得数学学习少了一些抽象,多了一份具体,不再是远离生活的“计算模式”,学生可以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因为那些现实的、有趣的、研究性的课外活动给他们提供了思考、探索、合作、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在活动中、在生活里,学生不但会“思考数学”,而且会“数学地思考”.同时,数学活动课还可以让更多的教师投身到“生活数学”、“实践数学”、“探究数学”、“创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去.

三、对数学活动课要有正确的认识

数学活动课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数学学科课程相辅相辅成,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数学课程体系,它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增强了数学课程的整体功能,又有利于全面落实中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他们在参与中更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通过对数学活动课程的开发和数学活动的设计给广大教师一个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创新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

数学活动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活动为形式,通过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数学活动课的设置,是社会发展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数学活动课能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能扩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技能和学习能力;能启发学生思维,学习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课,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活动课数学知识活动
“活动随手拍”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好一个 “殊途同归”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