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与人类的发展

2016-11-19 08:23李子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惰性

李子涵

“复制”一词似乎代表着现代与信息技术,实际上它却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翻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你会发现,“复制”与我们从未走远,“复制”既标志着文明的兴盛,也预示着潜在的危机。

一、文明的兴起。

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还生活在森林平原、热带草原上,同其他物种竞争生存空间。由于农耕技术的出现,原始的文明诞生了,它的标志是文字的使用。文字,具有比其他东西更重要的意义,和纸一道构成传播文化的工具。从此,人类的信息量开始“复制”,即呈现“指数增长”,例如,古希腊与中国繁盛时期信息量为109比特,“109”代表1的后面有9个0,远超出原始文明。(信息量的增长与文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复制”又很快发生。“牲口”的出现表明人类初步掌握驾驭动物的能力,大机器则让人们发现了另一潜在能源——煤。电气和计算机更是日新月异,因为如果复制的基数很大,得到的结果一定增长得更快,因此人类文明在科技创新、在信息量的复制中正欣欣向荣地发展。

二、潜在的危机。

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的繁荣的同时,“复制”的危机也在悄然逼近。我们的文明在进步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熵”,即废热,它给整个自然界带来毁灭性的危害。

生态恶化。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成倍复制着,可是知识与理智显然跟不上步伐。由于对自然界的肆意破坏,世界上的物种以每年4.1万个的速度灭绝,全球的土地每年以810万公顷的速度荒漠化,沙尘肆虐在全球各大城市,超过19亿人饮水困难,洪涝灾害和泥石流频发……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

铀障,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过:“当科技的发展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战争的惨剧是不可避免的。”回想到一、二战就足以说明。原子能的发现,标志着又一次复制的实现,也同时标志人类有了完全自毁的能力。如果不理智的政客用核弹解决民族感情,只会让生灵涂炭。试想,两颗小的像洗衣机般一样的核弹造成日本长崎、广岛45.3万人死亡,以后的战争又会是怎样的惨痛呢?

三、未来的展望。

我们地球村近百年目标是进军“一类文明”,即达到能够控制整个地球的能量并向星际移民的水平,距目前仍有约500倍的距离。正如科学家卡尔·萨根说的:“危机解决的几率只有50%,因此这是一条艰险之路。”人类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因为复制一定要保证其整体性,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努力,则孙辈们将享受全球文明之曙光;相反则会灭亡,或落入黑暗深渊。

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大胆“复制”,又要有所“节制”,要高瞻远瞩,担负起建设的使命,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初探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对激发教师科研兴趣的价值研究

唐子惠 湖南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也是院校科研工作者的成果。但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步伐越是加快,院校的科研任务就会越重,科研工作者的压力也就越大,在此情景下,科研工作者产生了惰性。对此,院校改革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科研奖励力度以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各院校正努力制定一套完科学、公正、系统的科研奖励机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进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进一步实现院校的科研目标,提高院校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科研工作者 惰性 科研奖励 科研机制 科研兴趣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者的任务亦越来越重。但是大部分教师却无科研兴趣,其认为本职工作是专攻课程、教育学生,与科研任务并不搭边儿。即使不乏有科研意识的教师为此作出努力,但成果并不一定受到肯定和赞赏,这也是打击教师科研兴致的原因之一。虽然影响教师科研兴趣的因素有很多,但科研奖励力度的大小对科研兴趣的影响至关重要,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对激发教师科研兴趣的价值不容小觑。简而言之,能够激发教师科研兴趣、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奖励机制必定是与其自身息息相关的因素,如良好的科研环境、广阔的科研空间、强大的资金投入、先进的技术支持、个人晋升职称和奖金奖励等等。下面,笔者将就我国教师科研队伍的发展现状和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如何激发教师科研兴趣进行价值分析。

一、我国教师科研队伍的发展现状以及科研奖励相关因素的分析。

当前,科研技术水平成为高校评判指标的重点,激发教师科研兴趣成为高效提升评判指标的一项措施。在高校中,教师的科研兴趣薄弱,大多数院校的教学质量平平,但科研水平还远不及教学质量,这也是高校努力发展科研水平的原因之一。同时,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和院校的发展中,科研技术成果变为院校教师提升考核成绩和加快职位晋升的重要手段,即也为院校对教师考核和晋升的至关重要的评判指标。然而,高校的教师并不以为意,有的认为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升官发财,有的认为高校做的都是无用功,对此一点兴趣都没有,但也不乏有人致力科研创作,只是因某种因素影响其发挥水平,等等。

影响高校教师科研兴趣的因素有多种,但从事科研的动机因素是影响高校科研成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对这一因素大体来说分为两类,即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因素分为“从事科研的兴趣”“赋予的社会责任与贡献”“获取的知识与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科研所得成就”等等。外部动机因素分为“社会尊重与认可”“职称的晋升”“获得科研奖励和荣誉”外加“学校考核”等等。一般来说,高等院校教师科研实践的动机水平低下,且内部动机显著低于外部动机因素。

最具代表性的影响因素是职称的晋升因素。专业职称的晋升是高校教师致力于科研活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专业职称有很多分类,教师对此的追求方向也不同。据调查研究显示,在内部动机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对职称的影响力由小到大、由强到弱分别是:教授>副教授>高校讲师>助教;在外部动机因素的影响下,对职称的影响力由小到大、由强到弱分别是:助教>高校讲师>副教授 >教授。二者情况恰恰相反。

高校教师致力于科研事业的动力整体水平都亟需提高,不仅指客观物质上的奖励,也应该对其进行精神奖励。综合来说,现阶段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相对侧重教学考核和功过奖惩等外部动机因素,而高校最应该提升的是教师致力于科研的内部动机水平。客观来说,外部动机因素大多只是暂时的保障手段,并不一定能持久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类似于社会责任与贡献、科学成就这些内部的因素更会持久影响教师的科研兴趣。反而言之,这些保障性的外部因素确实很大程度上增加激励因素。现阶段,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中存在诸多弊端,要想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高校教师有限的智力资源,必然应该改革和完善传统的科研制度,科研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科研激励制度,即通过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激发高校教师的科研兴趣,并为此付诸实践。

二、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最主要的是加大科技奖励力度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兴趣。简要的可以是高水平论文奖旨在鼓励科研工作者在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在不同地域或领域获得出色成果的,实施配套奖励;高校设立重大成果奖,对获得在不同地域或领域获得出色成果的奖励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实施配套奖励;专门设立社会服务成果奖,鼓励科研工作者积极服务社会,在不同地域或领域获得出色成果的,实施配套奖励等等。加大科技奖励力度激发教师对科研兴趣的价值意义重大。

1.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科研意识。

教学和科研是院校教学管理之中两大重要的任务,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主攻教学是其本职工作,但单纯的把这一项任务当做其唯一任务,便是对此神圣职业的亵渎。教师提高其科学研究水平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管理、优化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运用科学研究,教师可以获取到大量的新知识,为其发展成教研双向型教师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理念和水平的提高,对于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之余进行科研创造,是教师提升自我的一种途径。加大科研奖励力度会转变教师的职业观念,在良好的科研创造环境中和利益的驱使下,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余将个人精力和实力付诸在科研创造实践中,以推动实现院校科研的目标、培养教研双向型教师、提升院校教师整体综合水平,进而可以提升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2.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升个人竞争实力。

不言而喻,科学研究毕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事科研工作非常辛苦,乃至于大费周章的从事研究工作要想取得高水准的突出业绩和成果,高等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勇往直前、积极进取、不畏艰难险阻的的科学探索和研究精神,更应该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高校加大科研领域奖励力度激发了教师的科研兴趣,开发了教师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在院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管理中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气氛。譬如,在科研奖励机制的激励下,高校教师的科研意识逐渐由被动转化向主动发展,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完成他们的本职工作教学任务之余,教师们愿意花费必要的时间去进行翻阅材料、收集材料、科研创造等科研工作,逐渐在教师领域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与此同时,在多数高校的科研奖励机制的执行和改革下,许多教师经过努力都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他们不断创作或发表优秀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重大课题项目、获奖成果、技术专利等科研成果。高校以个人职位晋升作为激励教师科研兴趣的实施手段,使教师认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高校创造的科研空间和科研技术材料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果后,不仅是对教师个人实力的一种认可和肯定,又可以得到高校的褒奖和职位的晋升。另一方面,高校以奖金奖励的措施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兴趣和潜力,可谓更是效果明显。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通过科研工作的实践,能够提升教师的个人实力和个人魅力,无论是教学工作水平亦或是科研实践经验,都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为个人的发展前途铺下垫脚石。

3.增强团队意识,增进学科建设。

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激发教师科研兴趣和科研潜力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增进高校教学的学科建设。高校教师从事科学探索和研究使科研工作在高校建设中蔚然成风,可逐渐改善科研实力不集中的尴尬局面,增强科研队伍克服困难、联合攻关的团队意识。科学研究工作是一项具有团队性的集体行为,只凭一个个体的努力难以达到最佳效果。科研奖励不仅仅是对单个个体的奖励,也是对科研工作团队的奖励,这种奖励机制可以促使教师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一个人的力量永远都是最薄弱的,在团队中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亲力亲为,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某个领域、某个课题或是某个论点的专题专项研究,从而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科研的任务。换言之,在科研项目的探索和研究中,项目小组教师可以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因为长期的科研实践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借助集体的智慧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在合作中实现整体的飞跃。团队取得优异成绩,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的学科建设,从而在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能确保科研发展目标的实现、使研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又能优化教学制度,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

三、总结。

有效的科研奖励机制是激发教师科研兴趣的重要因素,作为院校科研制度管理的科学合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已经被多数院校所采纳,对提高教师进行科研创作的积极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一大批数量的高等院校通过运用经济杠杆的原理,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提高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科研工作的创作实力,已经在科研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总的来说,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对激发教师科研兴趣和科研潜力的价值有三:一是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科研意识;二是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升个人竞争实力;三是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秦顺红,姜玉勇,王素容.我校科研奖励制度科学化研究 .《价值工程》 .2012年24期

[2]李中国.科研奖励成果生成路径摭谈. 《临沂大学学报》.2012年3期

作者简介:唐子惠(1986-),女,湖南衡阳人,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猜你喜欢
惰性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无机惰性介质对面粉爆炸的抑制效果与机理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刺破天空的“忍者飞镖”——美军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导武器
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
何谓惰性癌?
基于惰性基质燃料PWR嬗变技术研究
组织惰性-:成功的副产品,抑或组织病症?
——基于系统性审查方法的述评与展望
惰性,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