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生活,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部分。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经济条件差,学习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缺少家长的督促,导致特殊家庭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
关注、发现并研究解决当前特殊家庭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现实问题,成为班主任老师日常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内容。现结合工作实例谈一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经验。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班主任,班里一个叫小明的同学,他可是个不一般的人物,同学们提起他,会有一肚子的话:咬人、吃纸、吞图钉……由于缺少家长陪伴,管教方式又粗暴,因此造成了比较偏激的个性,孤僻易怒。暴躁,近乎恐怖,很多同学害怕和他同桌。
一、舍成见,多理解爱护
去年9月,我接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小明可算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学生了。他曾因玩“拔萝卜”游戏,造成了同学颈椎受伤,双方家长因为责任认定,引起纠纷,矛盾激化迟迟得不到解决,最后还是我作为教导主任代表学校出面,和他的家长一起到受害同学的家里道歉问候,才算达成了谅解。
刚开始上课,我发现他几乎一节课都不会有什么表情,但还是很安静的。我心里感到很安慰,毕竟之前就见过了,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嘛。可一回办公室,其他老师见面就向我反映,小明不讲卫生,爱打人、脾气大……不管大家怎么说,我暗下决心要慢慢了解,要相信小明,他的父母文化不高,顾不上教育,但通情达理,这样家庭的孩子只是顽皮,需要老师精心的呵护。
开始的语文课上,轮到小明读课文了,断句不当,书读得结结巴巴,有的同学忍不住笑出了声,此刻,我会用眼神阻止同学,并耐心地示范指导。在我平和情绪的感染下,嬉笑少了,同学们对小明不再是过去的远离与嘲笑,多了友好。
二、抓机会,多信任帮助
1.抓住契机,增进交流。接班不久,我就发现小明到校非常早,而他住的小区和学校很远,骑自行车都要30分钟。小明每天6点半就出门,坐第一辆公交。也就是说,当别的孩子还在梦乡的时候,小明已经在寒风中候车了。在班会上我表扬了他的独立勤奋懂事,并把班级钥匙交给小明掌管,看得出同学们有些惊讶,甚至不信任。事实证明,小明很负责,每天上学开门,放学关灯锁门几乎没有耽误过一次。不善言谈的小明用行动证明着自己潜藏的优秀。为班集体做事,增进了与大家的交流,融和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得到了集体的接纳和认可,一向表情淡漠的小明,脸色偶尔也会微笑了。
2.引导方法,体验乐趣。由于小明学前教育的欠缺,学习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比如,读书结巴,生字记不住,错别字多,写起作文,经常用音节替代。轮到小明读书,我会平静地提醒他看好标点,长句子画出停顿线。课下我还单独辅导他,讲解构字规律,圈画难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期末词语测试的时候取得了93分的好成绩,真是打破他个人的历史记录。不过,却听英语老师诉苦说,语文是进步了,看看英语成绩吧,竟然是一位数——8分。50个单词,写不上几个。我叫来了小明,商量好每天只记2个单词,只要坚持就好。另外还专门找了一个同学做他的小老师,订正读音,检查默写。为了防止三分钟的热度,我隔几天就要检查一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上的差距需要时间,关键是激发兴趣,唤起自信,思考方法,逐渐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去急躁,多渠道教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心思在学习上用的多了,闯祸的事越来越少。我对小明的关注也放松下来,不像当初那样提心吊胆了。
时隔不久,却发生了一件事,令人震惊。那天中午我们像往常一样上午读,突然来了两位拜访者,在走廊里让我看了一段手机视频。画面上,人影绰绰,一个少年在一辆车前纵身一跃,竟然在车顶上跑了起来,还又蹦又跳。仔细一看,这不是小明吗?车主已经报案,找我只是确认一下。顿时,我的心情沉重极了,听车主讲,赔偿在3~7千元之间。虽然是放学时间,虽然是在校外发生的事情,由监护人进行负责赔偿。但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责任不容推卸。
我找来了小明,了解事情经过,一看他相当镇定。从写的检讨书看,也是不以为然。这样麻木不仁,我很是不理解。困惑中,我求助其他老师一起分析,达成共识:小明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缺少不能损毁他人物品的公德认识。对此,我个别谈话,又利用班会进行了讨论。
我对小明说,如果你家新买了一辆车,如果有人在车顶上又蹦又跳,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一个人故意损坏了别人的东西,肯定赔偿,如果无意损坏呢,就不要赔偿了吗?在学校里文明爱护桌椅,出了校园能为所欲为吗。错了一定知错,知错才会改错。不怕犯错,就怕不认错啊。班会上,同学们就“文明公民、爱护公物、知错就改”几个话题展开讨论,话不说不明,理不讲不透,最终老师同学们没有因此嫌弃他,小明没有因为再次闯祸一蹶不振。
现在,在我们的班级里,有一个同学踏实认真,经常会看到他为班级忙碌的身影。对,他就是小明,每一天都在进步的小明、可爱的小明。只有缕缕微风化作丝丝细雨,才会滋润干涸的心田。特殊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用心的关注,点点滴滴,爱在每一天,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作者简介:邓雅,(1969.8-)女,河北固安人,教导主任,廊坊市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