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是教师的必修课。而在我看来,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利用课内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要成为积极参加课外阅读的表率。小学生学习习惯具有模仿性,模仿的过程是:羡慕——需要——效仿。教师的言行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师时常跟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那将会引起学生效仿的浓厚兴趣。如在学习《猴王出世》一课时,教师在业余时间与学生共同交流探讨书中塑造的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老实憨厚的沙和尚、一心向佛的唐僧、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学生听了老师的感受,对书本产生了兴趣并自主阅读。
利用文章背景资料拓展课外阅读
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解释、补充作用的资料。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中的自然奥秘,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的背景资料,无疑会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同时,学生将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有限的背景故事,他们会以此为目标,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等场所寻找更多的相关资料,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组织多样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开展各种比赛。例如,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评选“背诗大王”;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评选优秀读书家庭等。召开读书交流会。以组、班为单位召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或鼓励学生把读书的成果用节目的形式表演出来,如小品、相声、歌唱、舞蹈、课本剧等。做好读书笔记。为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保障读书的落实,可举办学生读书笔记展览,让学生观摩,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对他们予以奖励。制作手抄报。中高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制作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读后感言、名著简介、作者简介等。让他们把读书的收获体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他们体验收获的快乐,激励他们坚持大量的阅读,从而乐读、善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也就逐渐形成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一系列直观可见、丰富多样的评价资料的呈现,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实现有效阅读,让评价成为课外阅读的“马达”。
教授阅读方法帮学生会读书
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课内阅读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教给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在教学中,可借助看教材中的插图或通过实物、表情、表演等直观形象去理解。理解句子的方法。通常有:联系课文整体理解句子;由表及里理解句子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一是要引导学生读通,就是要读通顺,读懂文章的内容。二是要读透,就是要读懂重点句段,领会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反映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见解,是文本的价值取向所在。文章的主旨大都蕴含在重点句段中。因此,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段,深入细致地阅读赏析,将其读深读透,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当然,课内阅读要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文章的表达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等,这需要我们在课内做有效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方法,才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编辑 肖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