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
近几年各地掀起的“高效课堂”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依然困惑重重。为什么高效课堂实践起来这么难?让这么多的能手名师感到困惑?为什么课改不能吸引更多的校长扎实推进?为什么不能激发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课改?行政监督的后劲还能持续多久?
我个人理解,课改确实是一种很先进很理想的课堂理念,如果能真正扎实推进课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带给学生的将是受用终身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展示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信、从容、有尊严的学习生活,以适应全球一体化、人才综合化的时代要求。但是,我们这些在夹缝中求得师道尊严的一线教师,囿于大的教育环境、囿于现行的人才选拔机制、囿于各种压力、囿于自身精力不足,在课改这条路上举步维艰,踽踽独行。质疑与困惑共存,迷茫与探索同在,路在脚下,却看不到方向。要么在困惑中抱怨与颓废,要么在困惑中探索与发展,成为摆在我们每个人眼前的问题。
带着我的诸多困惑,我参加了“宝鸡市教学能手”培训,在培训第二天我听了省级教学能手李小英老师的数学课,真的令我很受触动,同时这堂课让我对高效课堂有了全新的解读。
伴着青春时尚的英文歌曲,在学生持续不断的掌声和“老师好!”的欢迎声中我们走进了教室,走进了一个睿智勤思、活泼自信的集体。我随即被感染了,我从他们明澈期待的眼神中感受到,这绝对会是一节值得称赞的好课,课堂的小主人已经“整装待发”了。课前一个瘦高个的女生很有礼貌地向每一位听课老师分发导学单,我心中又是一阵赞叹,何为素质教育,素质就是这个女孩的微笑,就是她的落落大方,就是她的谦谦有礼,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而非考出高分数。而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学校又是多么少见啊!
初观李老师的课,看到的是学生表现精彩纷呈,老师在旁“无所作为”。这堂课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给了学生充分自由学习的权利。老师在课堂中扮演了一个指导者的角色,这无疑对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提出了挑战。课堂上学生認真自学、热烈讨论、精彩展示,每一个环节的表现都让人赞叹,为这份挑战写下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宝一中学生思维的严谨、思考的深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闪烁在眼里的聪慧和洋溢在脸上的自信,深深地折服了每一位听课者,面对诸多听课者毫无胆怯之色,相比我们县区的学生,真的是天壤之别。如果能让孩子跻身这样优秀的集体,拥有这么多优秀的同学,对他的成长将会起到多么大的助力,这样的群体有深思、有探索、有求知、有活力、有成长中所需的诸多营养,环境育人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我将在以后的工作教学中,学习宝一中的精神,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优秀的班集体。在这一堂课之后,我真正看到了两所学校之间的差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代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识字、造句、写文章,更是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语文中的古诗词、文言文,不仅是简简单单要求学生会背诵、会默写、会在注释的帮助之下翻译全文,它们是在提醒我们,学习古代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古人智慧的结晶,最后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
再思李小英老师的课,这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没有囿于形式,没有公开课的作秀,一切学习过程都是在有序高效地开展着,真正还课堂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导、点、评少而精,恰到好处,她在课堂上看似“无所作为”,实则处处彰显出她的卓越与智慧,能呈现出今天这样一节让人震撼的课堂,学生能有如此精彩的表现,源于李老师三年来对学生的课堂培训和学法引导,课堂上的“有序”不是一朝一夕的练就,“高效”不是临时的表演。这节课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前不久我承担了县教研室开展的“高效课堂”同课异构公开课,因为要用“高效课堂”的模式,我在准备课的过程中苦不堪言,左右为难,没有了往日课堂上的自信,总觉得被“模式”缚住了手脚,虽然最后顺利完成了上课任务,但我清楚自己是戴着脚镣跳舞,强作欢颜。虽然听课者给了我较好的评价,但我深知这并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为什么困于“高效课堂”模式,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找对命脉,一直认为那是我要展示的一节课,今天我终于明白课堂展示的不是我,而是学生!展示的不是我有多么好的文采,多么抒情的朗诵,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展示交流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通过课前排练可以表演出来的,而是为教者一点一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今天听到的这节数学课,就是一堂生动的课例,它的精彩源于老师长期的心血,它的高效就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陕西名师何定琴老师曾经对我说,语文老师课堂语言的优美对学生是一种不公平。我当时还不能理解,现在想来,何老师是告诉我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才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在课改推行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感受是课改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教育环境的诸多弊端,也折射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短板。于是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还是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勉励自己吧,在课改这条路上不再迷茫,不再用“惭愧”作推辞,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