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依托的是大容量的语文阅读。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的过程。单靠课本的几篇文章,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目前,语文教学的实效堪忧。很多教师还是按“这篇课文”教,把这篇课文的知识点落实了完事,把课本里的课文都教齐了完事,不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面的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缺少“大阅读”观的统领。这就是典型的“花盆种植”缺陷,看起来很美,但局限性很大,因为给学生的“营养”不够丰富。所以,必须让花接地气,从广大的土壤里吸收足够丰富的养料,才能培育出真正美丽健康的花朵来。
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课文”到“教阅读”来一个华丽转身。群文阅读,就一条通向大阅读的康庄大道。以下为笔者归纳的群文阅读策略。
一、纵向策略
群文阅读可以按作家来组织群文,进行纵向关联教学。
1.关联作家生平和作家所处的时代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堍,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对作者的了解是一种天然的资源,借助作者去诠释文本,通过作者的声音接近文本,深入文本,这样才能抵达文本的灵魂,才能原汁原味品尝到文本的精华。
比如,教学杨绛的《老王》时,可以组织一组文章:关于杨绛生平介绍的文章,以及杨绛回忆文章《杨绛回顾文革岁月》,和罗银胜著的《杨绛传》等进行阅读,让学生对文革时代,对杨绛文革时候的生活状态,对她的精神世界、品格等有个了解,这样能够正确理解那个时代下杨绛和老王的交往,才能理解杨绛说的“愧怍”。
2.关联评论作家或作品的相关文章
在教学《变色龙》时,关联曹文轩的《读契诃夫》。从曹文轩《读契诃夫》文章中梳理三点内容,作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对《变色龙》更深理解,更好把握作品本质。
教学流程: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曹文轩的《读契诃夫》,思考问题:
A.阅读《读契诃夫》,简要概括医生这一职业对契诃夫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
医生职业造就了他冷峻的叙事态度。
医生这一职业使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
契诃夫将医生耐心的职业习惯倾注到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
B.既然医生职业对他这样的创作有这样大的影响,那我们来看看他在《变色龙》中是如何叙事的:
医生的职业造就了他冷峻的叙事态度。
文学中的那些好看的字面,就在由这份耐心和获得的细微描写上。
C.《变色龙》赏细节:在精彩细节描写处做上批注,体会契诃夫的写作意图。
通过以上层面的设计,学生能快速有效地将契诃夫的医生职业生涯与写作风格有机地结合,拓展了文本的广度与深度,打开了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
二、横向策略
群文也可以按主题、话题等组织,进行横向关联教学。
1.按话题组织群文,进行异同比较
可以把鲁迅的《雪》和泰戈尔的《雪》进行联读。这两篇文章同是以《雪》为题,都是文学宝库中咏雪散文诗的典范之作,篇幅虽不长,都具有丰富的想象,蕴含着诗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且带着精辟的思想烙印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比阅读,将会大有裨益。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朗读泰戈尔的《雪》,然后比较鲁迅的《雪》,任选一个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比较结果。教师可以先做一个范例。
进行这样的聯读教学,能够弥补文章篇幅短,教学容量不足的缺陷,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思维会活跃起来,会更加敏锐地捕捉文本的关键和核心,使思维更深刻。同时,也让学生能从更深的意境上品味作家作品的主旨意味,更深刻集中地感受作品的写作风格。
2.按主题组织群文,进行探究拓展
可以从一位作家的某一篇课文生发开去,找到这位作家具有类似主题题材的其他文章进行联读。当然,也可以连缀几篇不同作家的类似主题文章进行拓展探究。
如,把契诃夫的《变色龙》与《小公务员之死》进行联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变色龙》的思路,把握人物的形象后,引入契诃夫的其他作品《小公务之死》,然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比较两篇小说,虽然故事情节人物不一样,主题相同,试具体说明。(2)结合这两篇小说,从主题设置、情节安排、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谈谈自己对契诃夫作品的认识。(3)课外阅读契诃夫作品《牡蛎》《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卡》《苦恼》。
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训练,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集中地感受契诃夫作品的写作风格,同时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作了深入的了解。以课文为原点,打通同类文,起到文本拓展的效果。
群文阅读的出现,让学生找回了阅读主人的快乐,学生在比较、探究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中,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语文素养能有效提高。
群文教学,打破了教学常规,赋予了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语文课堂的空间将更加广阔。群文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充盈着生命活力的新鲜血液。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