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2016-11-19 09:46王磊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套子美的情感

王磊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再单纯是智育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美育渗透于阅读教学中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良好途径。现今许多教育工作者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成功的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和思想的启迪,还包含美感的培育。中学语文阅读教材本身就荟萃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因素,因此,教师应自觉、充分地借助这些美的因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那么,如何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方法。

一、创设课堂气氛,善于诱导激发

为了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来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或技巧,有效地接受美的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欣赏、研究的氛围是很关键的。这时教师的语言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充满热情,富于鼓动性,切忌平谈和冷漠。比如教学《雨中登泰山》前倘若这样说:“同学们,你们去过五岳之首的泰山吗?领略过雨中登山的无穷妙趣吗?观赏过雨中山水奇特的景致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欣赏1番雨中泰山独特而多彩的美景丰姿吧!”这样或许就能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表现出某种兴趣而跃跃欲试,这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教学法过程中,再经过启发、示范、讨论、发言、总结等一系列师生活动,形成一个个高潮,使气氛更为浓烈,如此则可望收到較好的效果。

学生是课堂维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应善于诱导。适时的、精当的启发和引导往往能触发学生的灵感,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其茅塞顿开、思路宽而兴趣倍增。这种“导”可以是非定向性的,如“看看这篇作品美在何处”,但1般为定向性的,而且由大到小,由浅入深有1定的层次,这是为了节约课时,突出重点,也因为对象是中学生。例如说:“本文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很有特色,在这方面多加留意”——在××段落集中描写心理活动,看看究竟精彩在哪里“——”最典型的细节、关键的词语是什么,联系其它内容加以体会“——”进1步思考,谈谈作者用什么艺术手法创造出这样1个美的形象等等,把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和细致,使之调动审美经验,积极投入新的审美活动中去,逐步提高他们对美的评判水平。

二、培养语言魅力,让学生主动体验美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弊端在于用冷漠的理性分析取代了辨证的语言感受,“技术化”的训练模式吞噬了学生的思想、情感。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却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了无生气。文章的气脉、作者的思路便埋没在这些琐屑的分析中,学生的思想、共鸣、情感熏陶又从何谈起呢?要想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进入角色就需要教师增强语言魅力。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自然而然地产生美感体验。讲事件,讲得有声有色,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直接对话。

增强语言魅力,用美的语言去描写自然的美、人物形象的美,再现生活的美,揭示人生真谛和科学真理,这样,把传授知识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那么,怎样激活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体验美呢?

首先导入激情,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堂课,我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精心准备导言,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的重要意义和乐趣,激发他们巨大的学习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如我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在标题上做文章: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要装在套子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套子?是谁把他装入套子中的?今天在我们周围是否也有这种套中人?”这些导语运用悬念艺术,层层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有悬念的导言,促使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探究原因,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容易被激发出来。

其次朗读激情。深入课文深层意蕴,情感与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的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审美情景,诱发同步联想,激发审美情感。再次设疑激情,教学中设疑,能激起审美愉悦,触发情感,它是学生认知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可采用朗读、默读、选读、品读等各种方式来读,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潜移默化中加深美感。

三、师生互动,让学生发现美、鉴赏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活动,自由地探索知识和交流体验。创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即以民主平等型的师生关系代替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与己不同、与众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而不是强制、苟求、压制学生。注意保护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如讲《孔雀东南飞》,在疏通文字的前提下,学生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问题,如①焦母遣兰芝回家,兰芝是不是犯了“七出”中的哪一项?“七出”指什么?②“三从”中言“夫死从子”,但焦仲卿为何要从母呢?③焦仲卿夫妇为何不私奔而选择殉情呢?④焦氏夫妇的悲剧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相比,有何异同?这时我就让他们分组讨论这些有创意的问题,在组内交流过程中他们自我评判,自我讲解,相互交流,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然后我再有针对性的启发讲解,教学效果特棒。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于不会受到压抑,思维在自由的喷发,在活跃的奔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四、注重形式多样,让学生主动创造美

“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归宿,是最高阶段,不仅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最佳过程,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

课堂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学习过程是非功过自我感知、领悟过程,偏向于生发新形象、新意识、新意义的过程。在课文学习中创造美,在作文中表现创造之美,学生在内在情感驱动下,对以往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想象,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提炼修改等将感情融入来表现美和创造美。高考众多的满分作文无不令人拍案叫绝,为学生个性张扬提供了广阔空间,充分发挥了创造的自由。因此教师应灵活多样地鼓励学生写作,如改写、续写、仿写训练、读写结合训练、自由式作文训练。

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参加社区论坛,或让学生们自己出手抄报、黑板报等,都是激发他们创造的很好的途径。

语文教学贯彻审美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与德、智、体等一起,关注了人的生存质量,使人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我们充分利用优秀的语文资源,认识美育在现代化整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面前展现出的是教育的美好天地和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套子美的情感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套子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所欣赏的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