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
南宋诗坛或上承江西诗派内转风气,视界限于故纸堆中,重典实,尚硬拗枯瘦,以黄鲁直“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为典范;或于梦金戈铁马,写下斗志昂扬的“唾手便有擒胡兴”,在山河飘摇中奔走疾呼。但是,范成大是这片躁动不安中的一个异数,时人谓其诗“弱”而“平浅”,“边幅太窘”,这却颇上追唐风,正显出温润多情的气质;且石湖以乐府笔法摹写遗民与农民时的多角度变换,更体现了他拳拳赤子心背后的深情。
一、回归唐诗的倾向
1.音节最婉,温润有味
南宋刘克庄论本朝文风言:“元祐后,诗人迭起,一种波澜富而句律疏,一种则锻炼精而情性远。”《四库全书总目》对石湖有“骨力乃以渐而遒,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的评价,然而石湖诗实不够“波澜富”,也不到“锻炼精”:苏轼泉源涌地的风格譬喻,以及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面目,范诗中极少。他个性随和,如陈廷焯云:“石湖词音节最婉转,读稼轩词后读石湖词,令人心平气和。(《白雨斋词话》)”在乾道六年以文臣之身使金时,竟谈道“臣已立后,乃区处家事,为不还计,心甚安之。”
此点突出体现在石湖笔力圆熟清浅的七绝中,“邻家鞭笋过墙来”等诗句直承唐代山水清音,这份温润细致让他描摹诸民时“于桑麻洲渚,一一有情”。
2.志续春秋,波折乐府
然而石湖之“润”却不似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空旷无人的冲淡,他有“我题石鼓诗,愿言续春秋《合江亭》”以“史笔”写诗的素志,接受元白张王等人乐府诗的影响比苏黄更多。清人刘熙载《艺概》:“白香山乐府与张文昌王仲初同为自出新意,其不同者在此平旷而彼峭窄耳。”石湖的新乐府正承王建遗风,富有波折和姿态,虽也用老妪都解的口语,却不似诚斋体的浅俗滑快。
石湖向唐风回归的平和气质与乐府诗的创作形式,正适于反映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
二、底层视角
自江西诗派始,宋诗多走向“内转”的窠臼,重典实议论,强调个体性抒情,《沧浪诗话》中总结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与丰腴浩然的唐诗相比,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石湖笔下的开放的唐诗气质让他走出狭隘的自我,从不同视角体味民生疾苦。
1.“遗黎往往垂涕嗟啧”——上位者视角
出使金国途中,范成大以日记写成记录沦陷区生活的七十二绝句,到一处、遇一事,就有一处一事的反映,并以一条极鲜明有力的爱国线索贯穿。但此时石湖仍是身负使命的官吏,与真实的战乱离丧仍有距离,他对遗民形象与心境的描摹是建立在听觉与视觉外部观察基础上的“不平则鸣”。无愧史笔,但主体并不是遗民本身,而是塑造出这番沉痛景象的石湖本人,能够“为民请命”的人,必然有凌驾于“民”的身份。
南宋时局动荡,上位者多“嫁娶丧葬,奢厚逾度”。石湖官至宰执时未有建树,但为地方官时却极仁民爱物,“凡可兴利除害,不顾难易必为之(《范公成大神道碑》周必大)”。乾道九年,石湖赴桂林任经祈阳写下《黄罴岭》,哀矜“室屋了无处,恐尚桧巢栖”民之贫苦。继此有了大批同情“个中当有不平鸣(《渭城》)”的穷民,替他们追问“悠悠大块亦何心”,表示“汝不能诗替汝吟”的作品。
然而从叙述学的角度看,这是“按照一种不限定感知或概念身份描述出来的聚焦或视点类型。”在这类上位者视角中,自慙之心虽已远超于初期“赏心”的田园诗,但“矜悯”要大于感同身受。如元人方回言:“其病也,非贫者之病,盖犹有贵人之风也。”
2.“邻家鞭笋过墙来”——农民视角
士大夫文人往往得抽身事外才有对“归去来兮”田园的歌颂,他们真正欣赏的是阳春白雪而非农家俚曲。一遭贬谪,惜民如乐天者也难掩“黄芦苦竹绕宅生”“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苦闷。
然而赋闲归田后,石湖仿佛从置身事外者真正与村民相融合。他“站在农民的视角和立场来描绘乡村事物,尽可能地贴近村民生活的实际。”石湖的农民视角将陶渊明开创的“聊为陇亩民”的隐逸诗与新乐府《农家叹》之类反映农民苦痛的内容融汇为一,“纤悉毕登,鄙俚尽录,曲尽田家况味(宋长白《柳亭诗话》)”。
三、无用之用
在南宋当世,石湖并不能算是一位融入时势的诗人,可战乱马蹄下的人们期待的是如放翁“意在寤寐不忘中原(《王修竹诗集序》林景熙著)”的斗志昂扬。石湖只是一介书生,他不汲汲于严词正义的正面斗争,且看透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其力只允许他发出些针砭。他行走在山坳村落,“隨水随风几窖尘”,落寞地安于僻静。即便凸显爱国之心,说的也大都是别人,自己则“我今以病为欣戚(《次韵谢郑少融尚书为寿之作》)”。
从他后期由上位者视角向农民视角的转变中可以看出,他愈走进农民,充分抒写激愤情感的诗作就愈少,而愈无奈地“将诗作为生活原态实录,尤其是民俗民风记录”。
作诗本是无用之用,石湖诗中没有拥马横戈、手枭逆贼的壮志,风格也不同于陆游稼轩的刚劲豪迈,然而他真真肯“弛利惠农,选将治兵(陆游《范待制诗集序》)”,做出些不能颂之于后世,却对百姓有切实利益的政绩。
石湖的心灵之窗并没有彻底封闭,“他始终在和田园、自然进行情感交流。”英雄只能仰视,然石湖其人,则可到田亩炊烟中寻。
【参考文献】
[1]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4
[2]高海夫选注.《范成大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
[3]钱钟书选注.《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9
[4]潘德兴著.《养一斋诗话》中华书局,2010年
[5]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风俗》(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6](清)永瑢等著.《四库全书总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6月
[7](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屈兴国校注齐鲁书社,1983年
[8]刘熙载著,王气中笺.《艺概笺注》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9]刘克庄撰.《后村诗话》中华书局,1983
[10]脱脱等著.《宋史》(元)中华书局,1977年
[11]翁方纲著.《石洲诗话(卷四)》中华书局,1985年
[12]程千帆选注.《宋诗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5月
[13]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4]周汝昌.《范成大诗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