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筠
他是一对龙凤胎的父亲,常在百忙之中带着孩子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是DISC的应用者与传播者,曾担任软件公司执行者,目前在上市公司做高管;他也是DISC双证班社群的联合创始人,闲暇里担任起培训师工作,授课风格风趣幽默,思维快捷且逻辑严谨,将DISC理论的种子埋进许多人的心里。“有人爱,有事做,有希望”是他的座右铭,他是李海峰,DISC路上坚韧不拔的探索者。
发掘DISC的“知人”与“善用”
《培训》:您专注研究DISC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为什么DISC能如此吸引您的兴趣?
李海峰:DISC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Dr.William Moulton Marston)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推出的研究成果,它主要研究正常人的行为倾向,被称为“人类的行为语言”。
市场上有不少行为测评工具,有些工具由于本身体系过于复杂,不容易在组织里被复制,难以通过形成公司内部的共同语言,减少沟通和协调这些看不见的成本,而这些内耗极有可能是未来企业竞争力形成差异的关键点。DISC的核心是提升个人的敏感度,强调可变性,通过特征分析,简单地将人类的行为展现出四种基本风格——Dominance(支配型)、Influence(影响型)、Steadiness(稳健型)和Conscientiousness(谨慎型)。
假设一个没有学过DISC的领导,对于下属提交的某项报告很不满意,也许会向对下属提出批评:“你能不能多用点心思?把这份报告拿回去重做!”而学过DISC的领导会这样说:“这份报告你需要重新做,记住把你的C多用一些。”两种语言方式同样表达了愤怒,但后者让员工接收到了肯定——本身具有C的潜力,并清楚地明白了领导的需求。可见,企业内一旦形成了共同语言,可以有效减少沟通内耗。
作为一名公司管理者,我习惯于从整体角度出发,倾向于采用适合企业普遍使用且简单易复制的工具,而DISC这一知人善用的工具,恰如其分地满足了我的要求。
《培训》:您用“知人善用”来形容DISC,这一词语在DISC的推广过程中是如何呈现的?
李海峰:我们可以将“知人善用”分开理解:“知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别人的理解,二个是对自己的了解;“善用”也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将人放对位置,二是让团队有效互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岗位多方面的职务需求,如员工管理、人职匹配、培训规划等, DISC顾问技术广泛运用于企业对于人才的选、用、育、留,它有很多神奇的功能值得我们探究。
首先,高潜员工的发展是当今潮流,这要求企业从上到下实现个性化,我们可以借助电脑对员工生成个性化报告,报告的真正价值在于运用和管理它们。我们使用专业的DISC软件,只需点击一个键,便可生成内在分析表、外在分析表、总结分析表和转化模式,同时配有大量文字,从中形成个人发展计划。
第二个功能是加强对他人的理解,DISC软件无需本人填写信息或他人观察,照样可以生成报告。目前,DISC会双证班学员行业群中,从事医药行业的人数较多,他们对客户的信息最为关注。据学员反映,通过几次客户拜访,DISC会针对每一位客户分别形成报告,其中包含了客户的典型行为有哪些,应当怎样做,禁忌做什么等建议。
第三个功能是将自己放对位置。当涉及到具体岗位如管理者、客户经理时,DISC报告可以针对每个人形成百分比,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个位置上的优势与劣势。
DISC软件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功能:只要将任何两名学员的报告在电脑中相互碰撞,便能立即生成一份报告,向每位学员显示出对方有可能对自己产生的意见,让每个人清晰认识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报告的结果虽不是100%准确,却为学员提供了大量线索,培养其知人善用的能力,做到知己知彼。
双证班社群:
讲你所做,做你所讲
《培训》:您是DISC双证班社群的联合创始人,是怎样的初衷让您建立了社群?为学员设置并颁发DISC双证的原因又是什么?
李海峰:我曾经有过两段工作经验:第一份工作是保险行销区域经理,当时所有的下属都比我年长;第二份工作是企业联合会会长秘书,每天都要与领导接触。这样的工作情境激发了我对人类敏感度的求知欲,导致日后的工作都与之息息相关。
时间的流逝让我逐渐清晰了自我定位:在成为了理论研究者和运用者之后,我更想做一名传播者。所以,我在公司外部建立了DISC社群双证班,希望让更多人学会DISC,挖掘DISC的潜在价值。
在实践与交流中,我观察到如今企业对咨询公司的要求与往日大有不同:曾经,大多数企业都希望咨询公司能为其量身打造一套最好的标准;然则,今天即使花费再多人力和物力,咨询公司做出的成品都无法称为“最好”。因此,微咨询成了潮流,只需从一个点切入,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发现,DISC系统和软件正具备了这一功能。未来职业讲师之间的竞争关键点很有可能在于顾问能力的有无,所以我开始聚焦学员顾问的培养,除了教他们使用DISC工具外,还设置了两个证书——讲师证和顾问证。讲师证要求学员独立讲课6小时,顾问证则是需要学员借助软件,解决问题。我认为,实践方可得真知,故此要求学员亲力亲为,学有所用,同时也希望通过颁证的方式鼓励学员换个角度去学习。
《培训》:您能否谈一谈,学员的DISC社群学习有哪些创新之处?
李海峰:我们将每一位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按照区域与行业划分,组织进入不同的微信群,DISC社群由此诞生。DISC社群具备了学习与社交功能,摒弃了中规中矩的等级制度,将企业内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变成了网状结构,实现学员充分交流。
在培训方式上,DISC社群有两个创新点。第一,我们的招商不是通过代理商实现,而依靠毕业生的口碑宣传。
第二,我们所采用的学习形式是翻转课堂,但与普通的翻转课堂略有不同:我们将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在正式开课之前安排了6节基础课,完成所需知识的传递。我们鼓励学员“讲你所做,做你所讲”,故此在面授结束之后,安排他们在社群内做2小时的课程分享,主题可以任意选择,只要与工作和生活相关就行。
DISC社群里的主题分享总是精彩纷呈,涉及领域相当广阔,除了销售、客服、向上沟通、向下管理、领导力、团队建设等职场主题外,夫妻相处之道、亲子沟通、情商管理等家庭模块也成了热门话题。通常,学员所分享的内容都可以延伸出新的学习点,从而形成新的学习闭环。
DISC社群双证班成立于2015年2月,在这短短一年内,它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开班24期,人数超过800人。此外,我在年初盘点中惊喜发现,去年共有13对夫妻加入了社区学习。这充分表明了DISC这一用于职场的工具,在生活中也具备通用性。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培训》:您曾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开设过DISC学习班,您认为,DISC在国外的实施情况与国内有何不同?
李海峰:国内所倡导的DISC很容易被掌握,正由于其简单的特性,大部分讲师只将其当做培训中的一个小模块,用于个体层面的能力训练,比如沟通运用等;但是,DISC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对他人的敏感度,在国外,它更多地被放入组织层的系统考量中,比如领导力训练。
领导力强调三个部分: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合适的领导行为。DISC刚好可以将这三个部分无缝对接,让领导者在清楚了解自己倾向性的同时,也能更了解被领导者的倾向性,从而更好地领导自己,选择合适的领导行为。我认为中国的培训组织者可以借鉴这一点,充分运用并领悟DISC的真谛。
《培训》:回顾多年的DISC研究与推广经历,您有何心得体会?对于未来,您又有何计划与目标?
李海峰:我曾参加过一场叫做“华山论剑”的活动——培训各流派的代表人物进行PK,辩论哪个测评工具最好用。当时的我年轻气盛,说了很多DISC的亮点,举出很多别的体系看似无法解决的案例,让别人哑口无言。那时的我自鸣得意,直到后来学习了别的体系后才发现:原来,当年我提出的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可以解决的,只不过当时的辩手没有辩论经验罢了。
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深刻意识到:对于知识,我们总是知道得太多,掌握得太少,培训界各流派百家争鸣,无需蜻蜓点水般地学习全部,只要精通一门就好。在推广DISC的漫漫长路上,常有人对我提出疑惑:“DISC理论这么简单,难道还有人不知道?”这个时候,我都会在心中提醒自己:与其争辩,不如用心培养出更多足够专业的DISC应用者。让不知道DISC的人知道DISC,让知道DISC的人用好DISC,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