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鉴弘
(甘州区平山湖乡畜牧兽医站,甘肃张掖 734000)
平山湖牧区青贮饲料补饲绒山羊试验示范
孙鉴弘
(甘州区平山湖乡畜牧兽医站,甘肃张掖 734000)
本试验在平山湖高寒荒漠牧区选择饲养规模、放牧条件基本一致的4个养殖户中的9~10月龄绒山羊100只,其中50只采用当地常规传统方式饲养(对照组),另外50只采用当地常规传统方式饲养+补饲青贮饲料(试验组),开展对绒山羊补饲青贮饲料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期内只均增重0.9kg,对照组期内只均增重0.5kg,两组相比,试验组增加0.4kg,提高81.75%,体重增长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期内无疫病、死亡情况发生。
平山湖;绒山羊;补饲;青贮饲料
平山湖蒙古族乡是甘州区唯一的以养羊为主的少数民族纯牧业乡,属高寒荒漠牧区。多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对草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重用轻养,放牧过度,长期超载,加之鼠、虫害侵袭,致使天然草原严重退化,已不能承载现有羊只的放牧,严重影响着农牧民群众的收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利用草场,通过应用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大力推广舍饲养殖,提高牧草利用率,保护草原生态。
1.1 试验区概况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位于张掖市东北部的合黎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年平均降雨量130mm,蒸发量大于3000mm,境内海拔高度在1800~3700m之间,夏季干旱少雨,冬季寒冷缺雪,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全乡东西长40km,南北宽26km,总面积1320km2,距市区65km。全乡辖3个行政村9个民小组,72个放牧点,散杂居住着蒙古、汉、土、裕固四个民族共303户,805人。由于平山湖乡所处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恶劣,导致农牧民生产生活艰辛,经济发展滞后,是甘州区唯一的少数民族牧业乡,也是省扶贫困乡之一。全乡土地面积12.91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不足4万hm2,耕地仅有107.53hm2,只能种植少量的小麦、玉米和饲草,由于缺水产量低且不稳,主导产业是畜牧业[1]。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年12月1 日至2015年3月30日在平山湖蒙古族乡平山湖村三户牧民中进行。预试期10d,正试期120d。选择饲养规模、放牧条件基本一致的4个养殖户中的9~10月龄体质相近,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的绒山羊100只,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公母搭配合适,其中50只采用当地常规传统方式饲养(对照组),另外50只采用当地常规传统方式饲养+补饲青贮饲料[2](试验组)。试验所用青贮饲料采用甘州区袋装全株玉米秸秆。
1.3 测定指标
1.3.1 增重情况:测定试验羊只预试期结束后的第二天早上空腹体重及试验结束第二天早上空腹体重。
1.3.2 耗料情况:测定两组每天补饲饲料、精料消耗重量。
1.3.3 发病情况:及时观察试验羊只,做好发病、死亡羊只的治疗情况统计,同时对防疫情况做好记录。
2.1 试验前管理
试验开始前对所有试验羊只用阿维菌素驱虫[3],两组均采用常规放牧的饲养方法,对体质较弱的羊只及时补饲,由技术人员统一驱虫、防疫。
2.2 饲喂方法
第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当地常规传统方式饲养,第二组为试验组,在采用当地传统方式饲养的同时,补饲青贮饲料,两组精饲料水平尽量一致[4],并按常规方式进行管理。
(1)试验组期内只均增重0.9kg,对照组期内只均增重0.5kg。两组相比,试验组增加0.4kg,提高81.75%,统计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1)。体重增长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体增重情况统计表(单位:kg、g)
(2)试验组全期青贮饲料共消耗4.26t,每只绒山羊每日采食青贮饲料0.71kg。
(3)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发生过疫病和死亡情况。
补饲青贮饲料非常适应平山湖干旱牧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绒山羊育肥饲养,高寒荒漠牧区的平山湖,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饲草料资源相对缺乏,而冷季又处于枯草期,冬季保镖是养殖生产的重中之重,秋天收获的青绿饲料经过青贮保存,用于冬季补饲,生产性能较高[5],发病、死亡率较低,既保证了绒山羊安全越冬,又使体重有所增长,一举两得。大规模推广本项技术能显著增加广大牧民经济收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1] 平山湖乡志编篡委员会.平山湖乡志[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5-6.
[2] 扬宏,唐开.山羊短期育肥补饲试验报告[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5):73.
[3] 李建国.畜牧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5-25.
[4] 廖多竹,曹志坚.山羊圈养新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6,(2):32.
孙鉴弘(1988-),男,2011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农学学士学位,在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畜牧兽医站工作,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推广、草原管理、动物检疫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