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黑”在国内舆论场和对外传播中的表现、影响与对策

2016-11-18 15:10许向东刘轶欧
新闻爱好者 2016年10期
关键词:表现防治影响

许向东 刘轶欧

【摘要】“高级黑”是网络用语,指的是一种明褒实贬的叙事方式,它更易于引导受众逆向思考,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高级黑”的手法主要有过分渲染、赞美和拔高先进典型;一味迎合受众心理,忽视社会效果;盲目炒作、缺乏大局观和对特定群体贴标签等。“高级黑”损害了我国政府在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与声誉。因此,从社会管理、信息传播和培育社会心态的角度来防范或消解“高级黑”的发生及其负面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高级黑;表现;影响;防治

“高级黑”是目前流行的网络用语,指的是一种委婉的讽刺,一言以蔽之就是明褒实贬。通常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为制造噱头、冲突,以增强整个事件的戏剧性,进而引发争论,吸引主流话语体系的注意力,实现影响最大化。相较直截了当的“黑”,“高级黑”的手法更隐蔽、更危险,往往表现为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类似于过分的赞扬和吹捧的“捧杀”。换言之,“高级黑”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更易于引发受众逆向思考,故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传播范围更广,给受众留下的印象也更难消除。

一、“高级黑”在国内舆论场和对外传播中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通过梳理近年来在各类媒体上流传的“高级黑”,其表现形式与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

一是用力过猛的渲染、赞美和拔高先进典型。长期以来,一些媒体在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报道中过于艺术化,且渲染过度。比如在报道劳模时必有无休止的加班、带病工作、艰苦朴素等描述。平凡的事迹原本很让人感动,一旦被拔高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失去了原汁原味就会让人感觉太假,最终将很多“真事迹”也弄成了“假事迹”。这种正面宣传不但无法塑造先进人物的形象,反而损害了他们的形象,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让受众无端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这种类型的“高级黑”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损害了先进人物的真实形象。

二是官本位和传者本位意识主导下的信息灌输。个别媒体无视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舆论多元化的客观事实,低估受众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貌似在引导舆论,而实际上则是在“自黑”。2015年1月哈尔滨发生一起仓库火灾事故,导致五名消防员死亡。该市公安局官微“平安哈尔滨”在500多字的报道中,领导的“高度重视”“做出批示”“紧急部署”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多名领导的名字和职务在文中出现,却唯独没有五名消防员的名字,该稿件迅速遭到舆论炮轰。从深层分析,“平安哈尔滨”事件不仅影响了哈尔滨公安系统的形象,而且也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这种“高级黑”的思想意识根源,类似的舆论风波就难以避免。

三是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迎合受众心理,忽视报道的社会效果。从新闻报道与报道效果的关系来看,“高级黑”就是正面报道负面效果,从侧面也折射出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我们经常说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但是正面宣传并非否定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做好了,依托事实,坚持真实,照样能够起到正面效果;如果把握不好时度效,不注意事实细节的真实,不注意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辩证统一,那么可能就会出现正面报道负面效果的现象,就会导致如今流行的“高级黑”现象。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是市长”,无不反映出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甚至迎合社会上的“仇富”“仇官”心理,有意错置因果关系,断章取义。媒体的监督应该是理性而公允的,不是挑拨对立,不能剪接事实、改变语境,媒体要多从社会效果出发,在冷静调查的基础上报道事实。

四是媒体缺乏责任意识的盲目炒作,损害国家形象。开展西南沙岛礁建设原本就是我国在主权范围内的事情,而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借机炒作攻击,美国、日本等国也就此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使得南海局势微妙而复杂。面对敏感局势,国内媒体理应心怀大局,力戒擅自刊发、转引、解读外媒的有关报道,但是,少数网媒却置若罔闻,图文并茂地详细报道南海岛礁设施建设情况,大范围暴露工程进展情况,一家门户网站文中写道:“我军这次真狠啊,三个月在南海完成惊天大动作。截至4月初,在赤瓜礁一口气填出了300米见方的人工岛,差不多0.1平方公里了,看状况还会扩大……听说还有华阳礁和东门礁在施工。热烈庆祝我军结束了在我国南沙没有实控岛屿的历史!”这种言辞貌似鼓舞国民士气,彰显爱国主义精神,促使网友看完后热血沸腾,而实际效果则是授人以柄,破坏了我国外交斗争的大局,这就是一种帮倒忙的“高级黑”。

五是媒体缺乏大局观,忽视国际关系。某官方新闻网站和几家门户网站曾于2013年8月1日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推送一篇题目为《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的文章,文中提到“俄罗斯已经从一个强大的国家变为一个在经济上无关紧要的世界二、三流国家了”“俄罗斯这样的‘民主国家,现在沦为了靠卖资源为生”。文中使用的数字不少是十年前的,一些引文是道听途说。该文发表的本意在于建言献策,凸显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但是,其客观效果是破坏了刚刚开始的中俄新一轮友好关系,无事生非地给我国外交事务制造事端,造成我方在两国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做法实质上也属于破坏国家之间关系的“高级黑”。

六是对于特定群体的标签化。标签化一般是指将某人或某事用几个极具特点的词语来概括、归类的行为。一直以来,中国在外国民众心中所存在着的负面刻板印象较为固定,如果国内媒体在进行对外传播时刻意迎合了这种特质,其结果将非常不利于我国的形象塑造。以“中国大妈”为例,在西方国家看来,贴在“中国大妈”身上的消费、多金等这些标签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形象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故而中国大妈跳广场舞扰民、中国大妈抢座这些负面新闻频频爆出。表面来看,“中国大妈”属于中性词汇,并不存在褒贬,但实质上经过中外媒体的建构,这个词汇已经被赋予了负面意义,成为“黑”中国的一个重要论据。

从技术层面来分析,当前流行的“高级黑”在操作中表现出三个特征:第一,修辞手法多用讽喻。研究证明,反讽这种修辞手法能够让受众对字面意思进行相反含义的推断。“高级黑”在制作时充分采用讽喻的手法对事件进行报道分析,既引发了受众的关注,又从修辞上使受众从心理上产生反向解读的倾向。第二,“高级黑”的消息大多存在着以偏概全、关键细节含糊不清的特征。以“中国游客泰国疯抢大虾”为例,整个消息只是一段手机拍摄的视频,没有前因不讲后果,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都是空白。无论初衷如何,最后都产生了负面效果。第三,“高级黑”的目的就是引发关注,实现观点最大程度的传播,故其经常迎合最新的舆论热点。在碎片化信息传播与受众刻板成见的双重影响下,一些选择性报道误导了舆情,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增加了受众对政府部门的质疑。

二、“高级黑”对我国政府及民众的不良影响

第一,损害了我国政府与民众在国际上的形象。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可以归结为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综合国力、政治局势、国际关系、领袖风范、公民素质及社会文明等。[1]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有缺失,国家美誉度都会受到影响。近两年,国内一些媒体炒作“我国南海岛礁建设”“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真相”及“中国游客在泰国餐厅抢虾”等事件。这些“高级黑”经过国外媒体的传播后进一步发酵,固化了西方读者本就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当前国际环境中,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高度依存,国家形象正在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变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不好,将直接损伤国家软实力,损害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最终导致该国家海外利益的受损。

第二,影响了我国政府外交能力的发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国家实力并不完全等同于该国的话语权。实力较强的国家很可能因为缺乏适当的外交手段和对外传播方式而居于下风,相反,有不少本身实力不足的国家凭借着巧妙的手腕反而能在国际话语权方面抢占一席之地。外交能力越强的国家,越有可能获取更多资源与发展空间。以中俄关系为例,由于某些媒体缺乏大局观念,为了博眼球抢噱头在知名网站上将俄罗斯作为反面典型进行讽刺,在中俄的“蜜月期”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这种“高级黑”就十分不利于我国外交能力的发挥。《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发表的第二天,俄罗斯官方媒体《俄罗斯之声》就以《嘲笑别人裤子拉链开了竟然忘了自己还光着腚》为题,回应此前我国某官方新闻网站对俄罗斯民主改革的批评。此类“高级黑”言论将我国外交立场置于不利地位,整个言论缺乏大国风范,直接影响了我国外交能力的正常发挥。

第三,损害了我国政府在本国民众中的形象。从公共治理领域的视角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政府信任度下降的问题。当信任度下降成为信任危机后,其对政权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比绩效危机更严重[2]。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不仅来自于无关认知与利益的道德选择,来自于基于经验与利益的认知判断,还来自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具体的交往互动。从认知角度看,“高级黑”无形中促使民众与政府形成互动交往,如果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政府没能抓住时机、做出正确举措、获取民众的信任,就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引发信任危机。

三、“高级黑”的防范治理策略

有学者认为,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的一体化[3]。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现代媒体为公众参与内政外交提供了较为畅通的渠道。新媒体也成为公共外交的竞技场,媒体在国家软实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更为明显的作用。而从公共外交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需要完成外交观念的转变,即从“单向宣传”到“互联交流”。换句话说,在公共外交的过程中,“受众体验”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在考虑受众体验时,我们就不得不对“高级黑”这种形式特殊、效果显著的报道方式提高警惕。此类“高级黑”报道方式从字面上来看并无明显的错漏之处,似乎态度褒扬或中立,但是细究其报道目的、报道立场和报道效果就会发现,不论蓄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比起直抒胸臆的文章,“高级黑”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逆向思维,引发读者的思考,故而其造成的负面效果短期内难以消除。一旦针对某人或者某事的固定“高级黑”套路形成,在当前多元化的传播体系下会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或戏谑或讽刺地在舆论圈中传播开来,形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从表面上看,“高级黑”是新闻报道、网络传播领域的问题,实际上它的产生和发酵仍然可以追根溯源到政府的公共治理方面。为了更好地解决、应对“高级黑”现象,防患于未然,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国民形象,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看,政府部门要坦然面对“高级黑”现象。随着我们进入Web2.0时代,民众表达欲的增强及自由表达途径的增多,使得舆论场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状况,“千人一面”“万人一声”的舆论并不符合客观传播规律。基于这一点,相关部门无须紧张和烦躁,不要把“高级黑”视作豺狼虎豹,而要对其保有一定的容忍度,将其视作一种信息传播现象、一条疏导网民情绪的渠道,这也有助于防止政府的合理管控陷入过犹不及的窠臼。当然,对待那些对社会现实造成“明确而即时”危害的“高级黑”则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处理“高级黑”时,相关部门应当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及日常舆情监测,争取在第一时间高效分析“高级黑”的来源,查证基本信息,及时发布信息,不能等待舆论倒逼。

二是从信息传播的渠道看,主流媒体要融入风险预警、流言澄清、心理疏导和利益协调等意识,树立和谐的新闻观,趋利避害。主流媒体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是联系党和人民的桥梁,担负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任务。在任何一个社会,突发事件、公共危机总是难以避免的,当公众无法从主流渠道获得权威信息时,极有可能受到他人的暗示或感染,相信并传播流言。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引发社会心理失衡和秩序混乱。在现代社会,公众的心理和情绪越来越依赖信息传播,主流媒体要积极引导群众正确和理性地面对各种矛盾纠纷,疏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主义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促进理性社会心理的形成。

三是从培育社会心态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政府部门在对“高级黑”文章进行监管时需要做好分类处理,普通事件不必过于上纲上线,关键领域要加强监管,不宜一概而论;另一方面民众在对待“高级黑”文章时,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判断力,培养大局意识和国际视野。面对“高级黑”文章养成理性分析的习惯,树立健康的心态和从容的态度。健康、积极、宽容的社会心态有助于消解“高级黑”带来的负面影响。

舆论是社会的皮肤、民意的晴雨表,从古至今,各国政府无不重视舆论的走向。当前的舆论环境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多层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各级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要正确对待“高级黑”,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积极协调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营造团结、稳定、鼓劲的舆论环境。一家媒体或一个地方政府吃一堑,全国各地政府或媒体都应该跟着长一智。

[本文为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批准号为2015MZD046)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小燕.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2(2).

[2]张成福,边晓慧.重建政府信任[J].中国行政管理,2013(9).

[3]叶皓.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J].现代传播,2012(6).

(许向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刘轶欧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编校:赵亮

猜你喜欢
表现防治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浅谈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与对策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