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琳琳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100714)
我国部分地区小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卢琳琳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100714)
未成年人;
通过采用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6所城市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少数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取了野生动物保护现状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组整理、对比分析和交叉分析的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调查地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较强,尤其是学校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工作开展的较好,对未成年人的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家庭方面应该进一步注重对孩子的生态道德教育,家长应当多引导孩子走进自然、爱护自然。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野生动物保护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观念,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迫切问题。我国有未成年人3.7亿之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他们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衰[1],抓实抓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任重道远[2]。
为了获得相关一手资料,我们通过采用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分布在6个省份的6所城市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62份。其中,海南三亚25份,湖北武汉70份,湖北荆门59份,山西太原43份,辽宁盘锦30份,吉林蛟河35份。并对少数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取了相关调查资料。结合问卷设计的3个层次——小学生自身的野生动物保护认识状况调查;学校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调查;家庭在孩子生态道德培养方面的调查[3],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如下分析。
1.1 小学生自身的野生动物保护认识状况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专门设定了关于爱护野生动物方面的问题,得到的结果让我们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有些许的忧虑。调查结果显示,87.4%的小学生认为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应该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但仍有4.2%的未成年人认为野生动物不是人类的好朋友,因为野生动物很危险,除此之外,还有8.4%的人对此持不清楚的态度。由此可见,尽管大多数未成年人对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着正确的了解,但仍有小部分的学生对此怀有排斥或迷茫的态度。
我们还对未成年人对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态度做了调查,有94.3%的未成年人认为吃野生动物是一件不对的行为,我们应该杜绝食用野生动物;有5.3%的未成年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可以偶尔吃一下野生动物;除此之外,还有1人觉得食用野生动物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可以经常食用野生动物。为了进一步了解家庭与未成年人在生态道德教育上的关系,我们专门调查了未成年人对其家人食用野生动物的态度,其中,98.5%的未成年人表示,当看到家人吃野生动物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拒绝和父母或亲属一起食用,并且会劝家人不要吃;1.1%的未成年人会选择和家人一同食用野生动物;0.4%的小朋友觉得家人吃野生动物与我无关。
通过对未成年人的课余爱好进行调查,我们发现:92.4%的未成年人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很喜欢经常接触大自然,7.6%的未成年人对接触自然的兴趣不是很大(图1)。在课余、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59.9%的未成年人喜欢去动物园,42.0%的未成年人喜欢去植物园,30.2%的未成年人喜欢去博物馆,29.8%的未成年人喜欢去普通的人文旅游景点,22.9%的未成年人喜欢去游乐场(图2),由此可以看出,最受未成年人欢迎的游乐场所,并非是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的游乐场或是人文旅游景点,而是动物园和植物园,相比较游乐场那些固定冰冷的建筑来说,动物园里活泼可爱、形态各异的动物们则是未成年人的最爱。由此可见,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阶段,对自然这一神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很喜欢去接触去探索一些新的事物,他们有着极强的亲近自然的欲望。
图1 未成年人接触大自然的态度Fig.1 The attitude of juvenile in touch with nature
图2 未成年人的游玩喜好Fig.2 The outing preference of juvenile
最后,我们还调查了未成年人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认知度,90.8%的未成年人认为我们国家有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野生动物,他们听说过《野生动物保护法》;8.0%的未成年人对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不太清楚(图3)。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或了解过我国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但仍有少部分未成年人对此不了解,这说明我国对青少年儿童的法律普及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作为未成年人可能跟法律的接触要比较少,这就需要学校、相关的政府部门或是与动物保护有关的NGO组织等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或是图文并茂的讲座等方式,将普法工作带进校园、带进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法。
图3 未成年人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认知度Fig.3 Juveniles’ recognition on wildlife protection laws
1.2 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在党中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学校开始重视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意识的塑造与强化。但是,大多数学校缺乏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经验,无从下手,很多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还停留在环保教育的演化阶段或者德育教育的升华阶段。学校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把自然搬进课堂,虽然调查的学校尚未覆盖全国,但在全国有一定代表性,所以学校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多参加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培训和调研,增强业务骨干的生态道德教育水平,以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72.8%的未成年人表示学校经常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26.1%的未成年人表示学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频率不是很高,只是偶尔开展;1.1%的未成年人表示学校从未开展过生态道德教育活动。
在学校开设的课程当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数量适中,约有一半的学校开设了2~3门涉及生态保护方面的课程;约有37.2%的学校开展了较多的与生态保护相关的课程,达到了4门课以上;但仍有11.6%的学校里很少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课程,有的学校只开设了1门课,而有的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设此类课程(图4)。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课已经进入了小学的课堂,为了了解科学实验课是否会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联系,我们也做了相关的调查。46.9%的未成年人表示学校的科学实验课会经常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50.8%的未成年人表示学校的科学实验课偶尔会涉及生态保护的知识,而2.3%的学生表示学校的科学实验课从未涉及过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的2个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学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频率比较高,但在课程设计上,涉及生态保护的知识量仍然较少,可能除了常规的传统意义上专门与生态保护、自然相关的生物课、自然科学课之外,其他课程可能很少或几乎不涉及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像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等应积极地改善课本或教材的内容,多增加一些与生态保护、自然保护相关的文章或章节,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中去。尤其是科学实验课,在生态保护方面门类的知识仍是不足,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科学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动脑的优势,多引导未成年人亲身参与到生态保护当中去。
图4 学校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课程情况Fig.4 The situation of school classes relative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图5 学校科学实验课与生态保护的联系Fig.5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cience experiment class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通过调查学校开展生态体验活动的情况,我们发现,48.8%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接触大自然;41.6%的学校偶尔会组织学生去进行生态体验活动;而9.6%的学校从未组织过学生进行生态体验。这可能主要由于受经费条件、安全问题、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学校无法经常带领学生走近自然。这也说明了在各个学校国家对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还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来引导学校合理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很多学校现在也是出于生态道德教育的起步阶段,刚开始着手开展那些带领学生接触自然的活动[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生态保护教育工作还有待完善和加强。
1.3 家庭的生态道德培养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家庭对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的教育培养情况,我们得出,目前家庭对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意识还很欠缺,很多家长仍未意识到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生态道德方面的培养较少,甚至许多家长都还并不了解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而家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起点,以及作为学校文化教育的补充,家长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生态道德教育。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60.9%的家长偶尔会带孩子到郊外或是动物园、植物园等地方玩;只有32.6%的家长会经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接触自然,进行生态体验;甚至还有6.5%的家长从未带过孩子去过郊外或是动物园、植物园(图6)。从上述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在父母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生态道德教育还是处于一个容易被家长忽略的位置,许多父母仍未意识到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或者很多家长在教育观念中还未形成生态道德教育这一理念。
图6 家长带领孩子参与生态体验情况Fig.6 The situation of parents taking children to experience the nature
为了进一步调查家长为什么会很少甚至从不带领孩子参与生态体验活动,我们在问卷中也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以获得更深入更客观的调查结果。从图7中,我们可以看出,65.4%的未成年人反映说是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带领他们去郊外或是动物园、植物园,而且由于未成年人年龄较小,出于安全考虑,父母也不会让他们在没有家长的监护下自己或是结伴去进行生态体验。而22.2%的未成年人说父母不带领自己去大自然玩是因为在课后或是周末、节假日他们要上各种的课外辅导班,因为学业压力较大,所以他们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去玩。除了这2个主要原因外,有一些学生表示自己在接触大自然进行生态体验这方面没有兴趣;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在城市中,离大自然太远,受交通、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家长会很少带着他们去接触自然;还有的学生表示是因为自己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父母拒绝带他出去玩;有的学生说在假期父母主要带自己去的都是一些景点或是公园,由于父母对生态体验不感兴趣,所以他们不会有去郊外的想法;还有的学生认为父母带自己去郊外或是动物园、植物园的次数较少,是因为有时会担心由于自己的出游会对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产生破坏或损坏,不想破坏动物们的家。
图7 家长不带领孩子进行生态体验的原因Fig.7 The reasons for parents not taking children to experience nature
1.4 调查对象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调查了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情况,以期从未成年人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想法,以此来更好地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和完善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借鉴。
从图8中,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自己家乡自然生态环境的认可度,83.8%的未成年人觉得自己的家乡环境优美、空气清新;8.8%的未成年人认为自己的家乡环境较差、空气污浊;还有7.4%的未成年人认为自己的家乡环境一般、有着轻度的污染。由此可见,大多数未成年人都比较认可自己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
图8 未成年人对家乡环境状况的认可度Fig.8 Juveniles’recognition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ir hometown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被调查地区的小学生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如下的总结与建议。
2.1 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树立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的意识。
2.1.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国家高调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科老师专业知识过硬,但是对野生动物保护及生态保护知识匮乏,教学内容单一。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学术机构、NGO等各家机构,通过全方位的合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发掘和培养出具有潜力的师资力量[6]。
2.1.2 在学科教材衍变主题,兼顾生态道德教育,加强引导
现行小学各学科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资源,许多教学内容,都与生态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积极探讨在学科教材中融入着诸多生态教育的理念。在开展学科教学的同时,兼顾生态道德教育[7],引导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2.1.3 将生态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编撰校本教材、乡土教材
近几年来,在一些国际和国内保护机构的支持下,一些学校开始了编撰校本教材、乡土教材的实践。这些教材以地方性知识为主,融合和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内容,编撰方式灵活,教学方法新颖,深受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喜爱。鼓励更多的学校挖掘自身潜力和资源,编写更多的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必将有力地提升未成年人的生态道德教育[8]。
2.1.4 创新教育形式加强本土教育,使广大小学生乐于接受
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了解家乡,了解本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对本土知识的了解,可以为提高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意识提供鲜活的身边的案例[9]。
2.1.5 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周边的自然观察
当前,形式多样的各类观鸟、观植物的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铺展开来,自然观察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所取得的效果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8],或者以学校为单元,观察校内的动物植物,培养孩子们的用心观察自然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
2.2 家庭方面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场所和情感归宿,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既是青少年儿童教育的启蒙者,同时又是生态道德培养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家长要想对孩子有着正确的意识培养,必须要先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意识。此外,家长也要配合学校的教育,协助学校培养青少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
2.3 社会方面
2.3.1 媒体引导
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手段,广泛传播野生动物保护科普知识、普及生态文化。利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如“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老虎日”、“生物多样性日”等等与野生动物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事件,组织开展一些生态道德宣传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使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态道德的熏陶,在无形中塑造良好的保护理念。
2.3.2 政府部门
一是政府部门应加强立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危害野生动植物的不法行为,增大严惩措施。同时向公众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群众心中有法。二是应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重视,将野生动物保护、生态道德教育带入校园、带入课堂,把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公众教育考核作为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从上至下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三是加强生态科普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依托。四是抓住当前森林旅游、生态旅游的浪潮,突出生态道德宣传,特别是针对广大中小学校举办的保卫森林小卫士、沙漠治理考察、夏令营、冬令营、生态建设展览、讲座、征文活动、绘画比赛、保护野生动物志愿者等活动,成为广大中小学校课后和假期最喜爱的活动。五是大力宣传生态道德建设成果,通过开展“植树节”、“关注森林”、“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六是大量出版一些图文并茂的科普教育图书,创办一些科普杂志,在一些中小学校设立生态图书馆。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公众宣传普及生态道德知识。
2.4 引发的思考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巨大成就,但为此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环境代价,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近几年,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
要发展,要实现“美丽中国”,要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的家园,在广大中小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10],呼吁和倡导生态道德教育从身边的儿童和青少年抓起,从身边的点滴生态保护小事做起,研发质量较高的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教材,探索符合国情和地方实际的教育模式,增强小学生“爱绿、护绿”的神圣使命,点亮每一缕绿色之光,播撒每一颗绿色种子,让他们从小自觉自信养成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生态环境的美德,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多做贡献。
[1] 谭小雄,邓喜英.中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演变[J].教育与职业,2012(29):55-56.
[2] 曾旭,孙珊珊.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研究[J].理论界,2010(11):171-172.
[3] 代峰.当前我国儿童生态道德状况分析[J].伦理学研究,2010(2):49-55.
[4] 雷新兰.我国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文教资料,2006(14):80-81.
[5] 盖利·J·马丁.民族植物学[M].裴盛基,贺善安编译.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256-257.
[6] 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244.
[7]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8] Ma Z,Cheng Y,Wang J,et al.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rd watching in mainland China:a new force for bird study and conservation[J].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2013,23(2):259-269.
[9] Bonney R,Cooper C B,Dickinson J,et al.Citizen science:a developing tool for expanding science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literacy[J].BioScience,2009,59(11):977-984.
[10] 胡滨.中小学应加强生态危机意识教育[J].宁夏教育,2001(1-2):6-7.
Juvenile;Wildlife conservation;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InvestigationonWildlifeProtectionStatusandCountermeasureofElementarySchoolStudentsinPartsofChina
LuLinlin
(ChinaWildlifeConservationAssociation,Beijing,100714,China)
We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s to sample opinions of pupils from 6 cities in China using typical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survey methods.Some experts or scholars were also interviewed to assess the status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The data were then sorted,processed by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cross-over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servation awareness was strong in the survey area.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was well implemented in these primary schools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moral awareness among juveniles.In terms of families,paren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and frequently guide their children into nature and into love of nature.
稿件运行过程
2015-09-24
修回日期:2016-02-24
发表日期:2016-05-10
野生动物保护;
生态道德教育
X176
A
2310-1490(2016)02-166-06
卢琳琳,女,34岁,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公众教育研究。E-mail:Lu42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