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季筱箐
《姑苏繁华图》里的那些生活之谜
整理|季筱箐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擅长人物、花鸟草虫的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用了24年时间,创作了一幅《姑苏繁华图》,反映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进献乾隆皇帝,以赞乾隆盛世。
清时苏州的模样今人无法亲眼见证、无法还原,但徐阳这幅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的鸿篇巨制,或许可以解答许多人心中关于古苏州的谜团。
《姑苏繁华图》中,苏州西南郊多山,其中蔚然而佳秀者当推灵岩。徐阳只截取山之下半麓入画,透过茂密的松林,可见山路蜿蜒,游客络绎,迎晖亭、松啸亭翼然山间。
山前村位于灵岩山香水溪畔。徐阳笔下的山前村拥有最经典的江南农作场景:农夫耕于野,村女织
于内;匠人在兴建房舍,学童就读于村塾。村前的场院上,开设有杂货店、蒲烟店,有货郎、鱼贩、糖粥担,有挑秧苗、担柴草者,有运瓦、送水者,往来熙攘,生意盎然,一派太平兴旺的景象,与尔后城镇热闹繁华的画面遥相呼应,显得真实自然,和谐而统一。
山下,一楼坐落于茂林修竹之中,楼窗洞开,内有一长者挥毫作书画。楼左面的山冈上,有三人席地而坐,面对盛开的桃花,边饮边吟,题诗唱和。其旁有山轿三乘,轿夫佣者数人在侧侍候。
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东安桥下的遂初园建于康熙间,为吉安知府吴铨归隐苏州后所筑,乾隆时为其孙吴泰来所居,家有藏书万卷,日与诸名士流连觞咏。园中有补闲堂、拂尘书屋、掬月亭、鸥梦轩、凝远楼、横秀阁诸胜。
山前村拥有最经典的江南农作场景
遂初园堂会节目正在演《白兔记》
《姑苏繁华图》中遂初园内正张灯结彩,贺客盈门。轩厅上坐席环列,高朋满座,正在演出堂会节目。前轩铺有地毯若舞台然,有青衣、童子两人演戏其上,从角色和情节看,似为南戏四大名剧“荆、刘、拜、杀”之一的《刘知远》,又称《白兔记》。图中已演至咬脐郎因出猎追逐白兔而与生母相见的一幕,坐地而泣者为李三娘,肩担木桶者即代母挑水的咬脐郎。画中用笔不多,但“李三娘白天挑水三十担,夜间牵磨到天光”的剧情已了然于目。
《姑苏繁华图》中,遂初园对岸为木渎社仓。据乾隆《苏州府志》载,吴县社仓有六,其一在木渎,乃雍正间创建,劝捐米谷,以济贫荒。然而社仓背后有一高楼,那是什么呢?原来,那一栋高楼即著名古迹“敌楼”。
据志载,敌楼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当时倭寇常从水路绕太湖经木渎,枫桥进犯苏州,建是楼以为防御。其规制与枫桥铁铃关之敌楼相同,“方广十三丈有奇,高三丈六尺有奇,下垒石为基,四面甃以砖,中为三层,上覆以瓦,旁置多孔,发矢石统炮”。可惜现在仅剩枫桥一处,木渎敌楼早已不存。
《姑苏繁华图》中法云庵附近有一家窑货铺,墙上写着“本窑缸罈发客”的字样,门外堆砌待销的盆罈壶罐各色窑货,一人肩挑缸罈朝河边而去,彼处泊有一小船,似为前来运货者。
据志载,苏州窑货历史悠久,素以坚细见长。画中窑货铺所在的新郭,亦为窑作之乡,其处近越城遗址,曾出土许多新石器时期的陶器。而在越城桥前的铁匠铺里,炉火熊熊,锤声叮当;河滩上的窑工忙着取水和泥,脱制砖坯。卸挽的耕牛已饱食足饮而去,放牧的羊群正结队缓缓而来,横笛飞声,渔歌隐隐,恰是一幅江南渔耕图。
社仓背后的“高楼”是著名古迹“敌楼”
窑货铺所在的新郭,亦作窑作之乡
《姑苏繁华图》中,苏州的狮山前有一扎彩的戏台,台上所演的是一对凤阳逃荒夫妇,流浪卖艺,遭到富家公子欺侮的故事。这个似是传统折子戏《打花鼓》的剧情。台下人头攒动,观众如堵。
此剧原本系民间歌舞,经过不断加工,乾隆时已成为著名的“时剧”。据《清嘉录》载,吴地风俗每年“二三月间,里豪市侠,搭台旷野,醵钱演剧,男妇聚观,谓之春台戏,以祈农祥”。戏台后为皇恩亭,康熙南巡时曾蠲免吴县地丁钱粮,因此在枫桥西建亭。乾隆南巡时亦有蠲免之旨,故戏台之前高悬“恭谢皇恩”的幡旗。
《姑苏繁华图》中,由胥门北行,过孙老桥(又称石岩桥)即达道前街。街东首之桥为西贯桥,桥北高于民屋之重檐殿堂即苏州知府衙门所在。道前街上木栅栏处为掌管全省刑狱和官吏考核的江苏按察使司署,俗称臬台衙门。图画中,由学台主持的院试正在举行。只见门上高悬“天开文运”匾额,衙内披红挂彩,来自各府、县应考的童生已进入两庑考场,大门、仪门俱有官员层层把守,气氛森严紧张,如临大敌。衙外立满陪送考生的人员和围观者。附近的店铺则高悬用红纸书写的“三场名笔”、“状元考具”等吉祥招贴,争做应时利市生意。
一张《姑苏繁华图》布局精妙、气势恢宏,笔触细致,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中叶苏州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百业兴旺、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也为我们揭开当时苏州人的生活之谜,提供了很多有趣的入口。
(本文参考苏州博物馆原馆长张英霖《姑苏繁华图》简介一文 )
狮山戏台上演传统折子戏《打花鼓》
由学台主持的院试正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