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求是校风”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举国上下保护遗产,把民族的根留住的呼声中,我想到了“校园遗产”,除了古老的建筑、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等之外,还有那弥足珍贵、世代积累与传承的优良校风。“浙大求是校风”,无论其渊源,内涵、特征、功能与影响等,都是卓而不群的。在目前已经公布的世界“非遗”名录中,至今尚未有与之相类的项目。而在精神层面上,它需要保护、弘扬、利用与开发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因此,我认为作为百年名校和正在争创世界一流的浙江大学,有必要按照相关的程序,申报国家或世界级“非遗”名录项目。
“浙大求是校风”申报“非遗”,不仅有其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因为在众多的高校中,无论纵向的历史,还是横向的人文,只有通过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的比较,才能凸显它的特色与个性,也才能在众多的同类中梳理出具有民族和时代特征的东西,在今天加以进一步的弘扬与光大。一个项目一旦进入名录,不仅能脱颖而出,而且还能成为一种标杆,奋力提升,并塑造成一种典范,成为浙大新一轮发展与辉煌的起点。
“浙大求是校风”是学校百年传统的精魂所在,它是“无形”的,但也正因其“无形”,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是学人、求是学术、求是精品、求是作风、求是文化、求是校歌、求是社团、求是风情等等。对此,有必要进行一番发掘与梳理,使之结合今天的现实需要,提升为更新更高的层次。
古云:“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个学校的校风还不仅表现在一些重大的行政管理制度与教学科研方面,还同时大量地存在于学校教职员工的生活细节上。通过申报“非遗”,可以动员全校师生员工与海内外的50万校友来关注母校的建设与发展,使浙大在硬件与软件上都有所提升,真正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中迈出新的步伐。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是组建与成立 “浙大求是校风”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印发相关的公约与条例,组织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学习与讨论,明确意义、目标,并制订规划和实施方案。虽说“求是”是个通用的传统,但如此自觉地传承80多年,在其历史进程中的意识性、实践性和经验性是独一无二的。
其次在“申遗”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调查研究,把“浙大求是校风”的肇始、发掘、演变、完善的脉络与各方面的内容与实例、特例搜集与整理起来,进行宣传与推广,造成一个持续的“知校、爱校、荣校”与“自觉履行校纪校风:博学勤习、询问善解、慎思考查、明辩求证、笃行如一”的良好氛围。殊知,这样做并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与正常工作,相反却更有利于它的新发展。
然后,通过浙大校友总会与各地分会发动一次“浙大求是校风”代表性传承人的推介与评选活动,表彰与树立富于“求是精神”的先进人物与先进事迹,并从中筛选与梳理出历代历届浙大人的模范及其“传承谱系”。通过这一活动,把“浙大求是校风”推向全球,进一步提高浙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以申报“浙大求是校风”“非遗”名录项目为动力,探讨今天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发展思路,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一定成就的浙大学者,撰写个人经历与事业追求,把“求是校风”“求是精神”在每一个浙大人身上的体现作一次“定格”与“展现”。至于“求是”与“创新”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阐发,即真正求是,必然突破,自然创新。凡国是、省是、区是、校是乃至于家是,无不如此。
“百年名校,情系求是”,让浙大在新的百年发展中,以“求是校风”申遗工作为契机,加快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