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艳红
摘要: 供应链管理是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等相关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管理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利用教学实践的优势资源,以此提出了以模拟实践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希望这种教学改革实践能够为供应链管理的课程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为学院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模拟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207-01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21世纪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首先要从高校的培养开始,但在高校的供应链管理教学中,多数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较少,因此要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够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校的供应链管理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特别强调理论与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然而,在高校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不足。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很多学生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各个流程的简单累加和综合,进而导致学生犯盲人摸象的毛病,没有系统而全面地认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统一性和协作性。
2理论教学未能充分联系具体实际
目前供应链管理的学科设置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仅强调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教学不太适用。教材的内容滞后于企业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际应用,所以造成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到了企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因此,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才是专业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
3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的模式,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目的就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使得学生怠于思考,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1课堂授课
讲授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作业习题讲解、实验指导、辅导资料、网络在线资料收集等,将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内容深入浅出地分析,并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中。另外,还可以在课堂进行模拟实验,开展牛鞭效应的实践游戏——“啤酒游戏”。通过动手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亲自体验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了解实际运作情况。
2案例学习与讨论
结合相关理论及方法,分析讨论中外典型案例。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针对企业的成功或不成功深入地讨论和分析其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3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演练及综合仿真模拟
利用金蝶的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和软件对企业供应链管理进行模拟操作。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教学是以学生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企业经营运作。该教学方法致力于模拟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博弈、市场竞争与合作、实际决策方案的形成,乃至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真实情景,可以有效地和直观地建立学生对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技能和系统的思考能力。另外,企业综合仿真模拟则是针对供应链管理单项角色模拟实验,如供应商管理、制造商管理、经销商管理和物流管理的综合模拟实验,包括供应链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流程模拟实验。
4企业参观实习
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学习。通过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和密切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的参观,学习和了解企业的真实运作过程,以及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三、结论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并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实践教学对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有很大帮助的,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任务,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
[2]马丁﹒克里斯托弗(英)著,何明珂等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5.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