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论观照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改革

2016-11-17 03:25张薇
现代交际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英语教学

张薇

摘要:释义理论自上世界60年代提出以来受到外语学界的广泛关注,也被运用到了语言及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脱离语言外壳,抓住交际本质”这一核心理念符合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以释义理论为依托研究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释义论;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54-02

一、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20世纪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校办学形式,在其蓬勃发展的态势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合作办学机构和合作项目的比例不平衡,办学层次构成不合理,项目地域分布不均衡等等。由此可见,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地缘因素,经济发达的区域相对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拥有更多的合作机构和项目,而且办学层次和规模都更佳。另一个现实问题体现在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和教学工作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规范管理,各办学项目的管理相对独立,教学质量和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

(一)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雅思考试是由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英国文化协会和澳大利亚IDP教育集团共同举办的,考试对象是申请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进行学习与工作和计划移民的非英语人士。雅思考试注重语言的交际应用能力,旨在检测学习者是否具有在国外生活和学习的语言能力。

由此看来,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合作办学的成败。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不仅要通过外语测试,还要掌握专业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必须适应外国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如此高的目标必然要求其英语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和单一模式的影响。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出现的一种新事物,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推行国际化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大背景下,学术界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了各方面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近十年来,中国期刊网数据显示:搜索“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研究论文有754篇,按主题分布可集中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外合作办学的宏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不可回避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

3.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和宣传问题的研究;

4.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德育与学生管理问题的研究;

5.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评估及管理体系建构的研究;

6.中外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等等。

同时,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研究集中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现状和问题等方面,对该领域的英语教学的创新研究提及较少。事实上,对于这种既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也不同于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特殊教学,现在的研究对其教学的特殊性没有较全面和理论性的阐述,因此,其教材、教法和评价方式都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国内各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也大致是依赖传统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当前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现形式主要体现为: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及分级化英语教学模式,这些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按照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对英语课堂提出的要求应当要高于现在的普通英语教学模式;只有对其英语教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使功能性教学向综合性教学转变,才能切实完成其培养国际性人才的目标。因此,在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应当大胆创新和发展,跨境教育背景下的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又该如何进行呢?

二、释义理论的相关概念

释义理论由法国翻译学家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是探讨非文学翻译的理论。释义理论围绕的核心问题是:翻译者理解、翻译和表达的对象不是原语的语言形式,而是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翻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在剥离原语外壳的前提下抓住意义的实质。

释义论主张“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翻译的任务只是传达交际意义,以便使不同语言的群体可以相互理解和交换思想并在不同领域进行合作。”(杨建华,2009)基于对翻译本质的深刻认识,释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理论原理。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要经过两个阶段:对源语的理解以及使用目的语对源语的表达。而释义理论认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环节,即“脱离原语外壳”阶段。如不经历该阶段,意义则不能产生,由源语言直接到目标语言的转换便仅仅是机械的代码转换,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更无法摆脱原语的语言形式,抓住文章或讲话的思想,继而用目标语自然地表达思想这一目的也同样无法达到。

(1)“话语译释”阶段是指通过听清楚语言符号,进而分析和理解这一系列符号所表达的语言现象,明晰符号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该阶段是翻译过程最关键的连接和纽带。演讲人通过口头表达形式产生话语含义,同时通过话语译释这一环节转变成了翻译者表达输出的思想,即尚未用目标语言加工表达的脑补活动状态。而这种“尚未用语言表达的思想”经过翻译者的语言转换表达,重新加以陈述和信息传达。

(2)“脱离语言外壳”阶段指的是结束一轮翻译活动后,翻译者要即刻脱离语言结构的表层内容,从而牢记原语说话人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内涵,即这些语言符号所承载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内涵。在口译过程中,假设发言人以每分钟180字的语速讲话,每三分钟作为一个口译单位,由于译员无法记忆大段的文字和句子,所以他们记住的是脱离语言外壳的交流意义,而交流意义则是语义、语言知识以及特定语言环境的产物,释义理论认为译员可以通过符号记忆和记录源语的交流意义,进而重新以目的语加工输出。从原语说话人的表达到翻译者的理解,再到脱离语言外壳进行目的语发言的这一系列过程中,是释义理论研究的核心与焦点,是其对翻译理论创新贡献的方面。

(3)第三阶段“源语信息内容的重组”是根据目标语的语言构成规则建构不同代码组成的新的句子,并且传递和表达出说话人源语言所有的重要及次要信息内容,最终目的是让目标语听众可以听懂发言的主旨意思并加以理解。

三、结语

释义论提倡“脱离语言外壳”,适用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中可体现为教学应脱离语言知识和信息的输入;释义论主张“交际本质”,体现在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为教学活动的本质即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只有脱离语言外壳的语言学习才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才是真正适合合作办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形式。

参考文献:

[1]陈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目标设置[J].海外英语,2015,05:245-246.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研社,1999.

[3]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4]王黎生.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2010, 07:123-124.

[5]杨建华.西方译学理论辑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6]余芬蕾.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改革之探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7:90-92.

[7]吴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6,09:72-7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