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结构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语篇教学探索

2016-11-17 03:22刘歆
现代交际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英语教学

刘歆

摘要: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严重缺乏语篇意识的问题,尝试将美国学者WilliamCMann和SandraAThompson等,在从事语篇生成程序研究时,提出的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简称RST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的语篇阅读及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语篇出发,对课文的宏观及微观结构以图示形式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等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修辞结构理论;语篇分析;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49-02

在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习者在阅读写作中语篇意识薄弱,英语阅读时常常觉得文章中即使每句话都能读明白,有时还是弄不清楚作者的主要意图、文章的主要思想,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者对语篇的组织和脉络把握不清,这不仅会影响对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也会使学习者在写作中出现以下问题:即使能够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但是在语篇生成中存在不足,最终导致语言交际的失败。

美国学者William C Mann 和Sandra A Thompson 等于1983年在从事语篇生成程序研究时初步提出了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简称RST理论)。修辞结构理论作为一种语言篇章结构的分析理论,可以分析小到篇章的小句之间的修辞关系,大到段落与段落之间,乃至章节之间的修辞的关系,从而达到对整篇文章结构与内容的把握。因此该理论有助于学习者在宏观上理清作者的思维进程,准确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微观上看懂语句之间的联系。在大学英语语篇的教学中,如果能够以修辞结构理论为框架分析、理解文章,可帮助学习者准确地画出完整具体的文章结构的图示,对文章的结构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画面,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英文写作过程中,产生结构紧凑、逻辑性强的文章。

虽然该理论具有上述优点,但研究发现,将该理论应用在读写课上,帮助教师解决英语课文理解及写作问题的还比较少见。而且用主次分明的图示来演示文章结构,比较能够迎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习惯。

一、修辞结构理论

修辞结构理论历经多次改动,但RST最广为人知的版本是Mann和Thompson 1988年在Text上公开发表的论文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Toward a functional theory of text organization,被视作经典RST。

RST理论认为, 篇章通常是由彼此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语义关系的各个小句构成的, 在这套语义关系中,有些关系反复出现,使用的频率很高 ,有些关系则使用很少,在原则上是开放的,但是具体应用中其数量有限,语篇中从最基本的小句到整个语篇都可以作为语篇单位研究。篇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都源于其功能性,关系的定义是从功能的角度考虑的。关系定义:确定两个结构段之间关系的依据,依靠一种建立在核心性、制约因素和效果这三个基本概念基础上的分析框架进行操作。关系和结构段是修辞结构理论中最关键的两个成分。修辞结构理论的结构关系分为多极核心关系(multi

?偍h nuclei)和核心

?偍h 辅助关系(nucleus-satellite)两大类,其中核心-辅助(nucleus-satellite)关系最常见。修辞结构理论还指出:“不同语言的篇章以及不同类型的篇章,其关系的数目是不一样的。”(徐赳赳、Webster 1999:18)整个篇章的组合是有层次性的。最低层的通常是两个小句之间的关系, 然后由多个小句组成高一层次,之后就是更大的语言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继而构成篇章。通常,语义关系越复杂,层次就越多。

Mann and Thompson对大量真实语篇语段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和分类,从中总结出了24种修辞关系(1988:243-281)。常见的结构关系有:

上文共三个小句,其中1句是核心句,2-3句是辅助句。作者的目的是告知读者一个事实:她心地善良,这是最重要的,然后用2-3句加强1句的可信度,因此是单核的证据关系(Evidence);而2句和3句间是多核的并列关系(Joint)。修辞结构理论本身具有核心化功能,作者可利用这一功能表明语篇更重要的部分,即核心篇位,该篇位能够反映篇位作者的某一中心目的(希望达到的效果),如果去掉辅助句保留核心句,语篇连贯不会受影响。

二、修辞结构理论在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应用修辞结构理论进行语篇教学时,首先对文章语言点进行讲解,然后再给出该课文的修辞结构图示,利用图示分析作者的谋篇布局及其原因。辅助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例如:CollegeEnglish Book 3 中 Unit3 Why I Teach 一课的修辞结构核心结构图示为:

这个文章的顶层修辞结构图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脉络的理解,正如图2所示,图中的数字皆为该文章的段落次序,这篇议论文中两次采用了解答关系(Solutionhood)这一修辞结构,以及对照(Antithesis)和并列关系(Joint)。由RST分析显示,该语篇的核心是解答文章开头所提出的问题,围绕这一核心共有21段文字。

下面是这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图,教师可根据这个图示向学生详细说明各段落之间的功能、关系:

由上图可知,这篇文章在15次连接中共使用了6种不同的关系,教师通过分析这六种关系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可以根据情况,将文章的结构图逐层展示,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从整体上观察到文章的非线性的连贯关系。然后教师从此图示出发,向学生介绍同类型篇章的大致结构,指导议论文写作。

教师在应用RST理论分析文章结构时,只要使学生理解英语语篇的整体结构即可。提醒学生英汉表达的差异,比如,一般来说,在单个句子中,英语句子也是先中心,也就是将主要思想、结果放在句首,放在主句里表达,即通常所说的先果后因;而汉语正相反,一般为后中心,主要的观点、信息往往放在句末等。

通过语篇深层结构关系的图示展示,使学习者了解语句之间的衔接关系,更好地理解一篇文章的整体结构源于内部的关系而不仅仅是靠死记“万能例句”就能达到的,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及解释力,突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语篇跨文化对比的问题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2]徐赳赳,JonathanJ.Webster.复句研究与修辞结构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9,10.

[3]王伟.“修辞结构理论”评介(上)[J].国外语言学,1994,04.

[4]王伟.“修辞结构理论”评介(下)[J].国外语言学,1995,02.

[5] Connor, U. Intercultural Rhetoric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M].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11.

[6]O‘Donnell,M.RST Tool 2.4 -A Markup Tool for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Conference(INLG‘2000),13-16 June 2000,2000.

[7]Taboada,M.T,Mann,W.C.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looking back and moving ahead. Discourse Studies,2006.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基于语篇分析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