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
我们小时候背《唐诗三百首》,小孩子怎会理解?诗的意境不可言传,但是佛经的含义还能够勉强讲解。
谦虚是我们永久的姿态。有人说佛经看不懂,能不能翻译得更白话一点。其实,“白话”这个概念就来自于佛经,标点符号的创始也来自于佛经。
在1700多年前,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现在读来依然琅琅上口,这在当时已是非常白话了,有其永恒性,不随时代而变迁。
佛经,一打开“如是我闻”,仅这个“如”,本身就是智慧,即是不动、不变异,就是我们当下讲的那个房间 —— “心”,所以叫“如如不动、无来无去,是为如来”。佛的一个名号,就是你“心”的名号,由此可以开演,我们可以坐在这边讲三天三夜。
“如是”的“是”,是非常坚定的“是”!在哲学上是离二元的,二元的都不是“是”,“是”指绝对、真实、离分别,不是比拟的。所以,简单的一个字,你可用不同的智慧赋予其不同的涵义,这是佛经广大浩瀚的地方。而这里的“广大浩瀚”不是指数量。就像一场大雨过后,小草、荆棘、树木、花朵都得到滋润,“雨”是没有分别的,每一样植物都得到了滋润。
唐太宗和魏征是中国史上的一代明君与贤臣,他们之间的君臣契合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一天,唐太宗跟这位爱卿在一起下棋,就问他:“你的智慧超群和直言精神,我都没话说,但为什么还有人来说你的坏话呢?”这位良臣禀报皇上:“春雨贵如油啊,对农民来说犹如甘霖,行路者则会嫌它路滑,嫌它泥泞。”同样,“月光皎洁,恋人喜欢,小偷则会嫌它太亮了。”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人生也是这样。有弟子跟我说: 师父啊,现在通货膨胀了,经济危机了,想想多愁啊!有钱的愁,没钱的也愁;这个也愁,那个也愁。
社会上若没有这些变化,没有这些无常,我们所贪恋的这个世界哪里还有想求出离的心?出离心,是很难生起的,普通人只想着“保佑我赚钱,保佑我长命百岁”,而“人生是苦”,我们就没有机会去思考。
如果一个小小的经济危机,一个小小的通货膨胀,能启发你去思考世间的无常,这些金银财宝、外在的物质都不是你所依靠的,乃至你的情感、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原来也不是可以依靠的。当你用宝贵的生命、宝贵的时间,建立起不生不灭的精神世界时,那你就是人生真正的赢家,到时要感激这个觉悟的缘起还来不及呢!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唐诗几乎人人会诵: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你怎么理解?
在一棵树下,看到一个小孩子,问他:你的师父哪里去了?他说:我的师父采药去了。你的师父在哪里采药?我的师父就在这个山里面,但是现在云雾缭绕,我看不到他。
如果真的就这样直白地理解,就糟糕了,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不就糟蹋了吗?
这是一种隐喻!我的理解是:“我”是一个童子,你们来问我:童子,你的师父在哪里?我说我的师父在你那里啦!你说我怎么看不见呢?你烦恼太重啊,但是我那个师父正忙着在你那儿采药呢,在对治你的病,你有很多很多病,有八万四千个病。为什么我找不到他?你烦恼太重啦!云雾缭绕,烦恼遮障——所知障、无知障,不落这边就落那边,总是落在“两边”。
读任何一首唐诗,都要如对圣贤一样来品读。唐诗如此,宋词、元曲亦复如是。我们中国人,老祖先留下来的“文以载道”,是留给我们子孙最珍贵的文化财富,这个礼物是非常丰厚的!我们这些子孙却不知“道”了,外国人还当个宝;欣逢盛世,文化软实力意识觉醒,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要通过文化向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量,文明和道德的力量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尊重。
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全都值得我们去弘扬和学习,但这个前提是需要谦虚,需要恭敬,需要礼敬的态度。谦虚是学习的状态,恭敬是得到知识的前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