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从绣花针里走出来的故事
张苗苗
一千朵跳跃的花蕾
姥姥说,她年轻的时候,这里一片混沌。石头、泥土和水搅和在一起。她跑进大地深处,从地心里取回来一根黑色的石棒。
这是定心石棒。
她拿着这根石棒到处敲敲打打,喝令石头归到一处,水归到一处,泥土覆盖在地表上。终于,大地慢慢平静下来,山成了山,湖成了湖,平原成了平原。
她带着定心石棒,到处查看。
那根定心石棒在她身后,划出一道细细的印痕,就是这条小河。
石棒越磨越小,等她走到湖边,石棒变成了一根绣花针。
姥姥就在湖边住下来。她拿着这根绣花针,在一张毯子上绣了花,绣了树,绣了万物。
毯子飞起来,覆盖在地面上。这里顿时有了花,有了树,有了万物,一切鲜活起来了。
日子渐渐安静下来,姥姥觉得寂寞了,就一个姨一个姨一共绣出了十二个姨。
可是,这些姨有的喜欢住在湖底,有的喜欢住在山洞里,还有的喜欢跟着自己的爱好四处漫游……
于是,姥姥就绣出了我。
故事开始了。
在《一千朵跳跃的花蕾》里,这十二个姨有着各不相同的性格、爱好和追寻,展示出十二种不同的生活,在诗意的表达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
《一千朵跳跃的花蕾》是入选中宣部2015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的7部作品中的一部,想象奇幻丰富,语言温馨细腻,值得一读。
二姨的葫芦
二姨最喜欢赶集,所以也经常不在家。
从湖中的小岛到大山深处的村庄,她一个集市都不想放过。这些集市里,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所以二姨也收罗回了一大堆奇奇怪怪的东西。
二姨有个铜盆子,盆底画着一条鱼,只有一条鱼。
往盆子里倒满水,敲敲盆子,这条鱼就会游动起来。游着游着,盆子里的鱼渐渐多起来。不一会儿,水草长出来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鱼在碧绿的水草间游动,敏捷而欢快。如果你足够有耐心,还能看到慢慢长大的荷叶,和次第盛开的荷花。
那盏铁烛台,什么装饰也没有,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圆烛台,黑不溜秋的。
如果你把蜡烛点上,放进烛台里。等着吧,黑黑的剪影慢慢就会从烛光里走出来。洋葱头一样的宫殿出来了,骆驼出来了,包着厚厚头巾的男人们出来了,头上顶着大竹筐的女人们出来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还有会唱小曲的风铃、能算卦的龟甲、能泡出各种花茶的水壶……什么都有。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一个老葫芦。
跟二姨的那些收藏相比,这个葫芦朴素极了。它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除了那里面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拿着葫芦,摇一摇,或是冲它用力吹口气,然后赶紧放到耳朵边上,就能听到里面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这声音很好听,就像葫芦藤上晒干的小葫芦们轻轻碰撞起来了。
我喜欢听这声音,听着听着,眼前似乎就能看到葫芦藤在篱笆上攀援的样子,看到藤尖尖上卷曲的藤须,看到洁白的葫芦花,看到青青的小小葫芦果……这种欣欣向荣的感觉,让我的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
七姨笑了
七姨长着一双细长的丹凤眼。
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微微眯起来,嘴角露出浅浅的酒窝,俏皮又迷人。
可是,七姨这么笑的时候,你一定要警惕,一定!
上次,她就是这么对我微微笑着,拿走了姥姥给我绣的花腰带!
那散发着馥郁花香的花腰带啊!我心疼极了。
后来,七姨送给我一个两巴掌那么大的小竹筐,我才开心起来。
走进松林里,举起那个小竹筐,说:“松子松子,快快来!”
松子就会像下雨一样,噼里啪啦落进竹筐里。
那是七姨从松鼠那里“笑”来的。
七姨在家的日子,姥姥总是忙不赢。
一天,我和姥姥坐在湖边钓鱼。七姨说太阳太晒,躲在屋檐下喝茶。
鱼老是不上钩。七姨等得不耐烦了,就出去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她手里拿着一根钓鱼竿。
我认识那根钓鱼竿,那是老獾的宝贝。
只要把它放进水里,鱼就会一条跟着一条咬钩。你没见过鱼一条跟着一条咬钩的情景吧。第一条鱼咬着鱼钩,第二条鱼咬着第一条鱼的尾巴,第三条咬着第二条的尾巴第四条咬着第三条的尾巴……就这样,鱼咬着鱼,咬成长长的一串。
第一次看到这样咬钩的鱼,七姨笑得腰都直不起来。
看到七姨的鱼竿,姥姥可笑不出来。她拿着鱼竿,带上一筐鱼,去找老獾去了。我们去山里采果子。
七姨嫌要不停地弯腰,弯得她腰痛,就自己在山里闲逛。
我和姥姥采满一筐野果子,肚子正饿得咕咕叫呢,七姨回来了。她带来了一只小铁锅。
这口锅我们没见过。我看到姥姥悄悄松了口气。“锅子,煮粥吧!”七姨说。
锅盖盖上锅子,锅子下燃起呼呼的火苗。
过一会儿,粥的香味扑鼻而来。
姥姥笑不出来了。这香味太熟悉了。每次赶集,铁匠都会
请大家喝粥。那粥,正是这种香味。
原来,铁匠就是用这口锅来煮粥的呀!
姥姥不采果子了,忙着把这口锅子给铁匠送回去。
《一千朵跳跃的花蕾》是有分量、有质感、有大气象的作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邓湘子
《一千朵跳跃的花蕾》是诗意的、浪漫的、神秘的,柔美之中饱含力量。
书中的故事充满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青年儿童文学评论家谭群
《一千多跳跃的花蕾》中,十二个姨的创意构思能极大地引发儿童的想象,她们关联着自然界所有的单纯而美好的意象。
儿童文学中的自然意象培养着孩子对生活环境、宇宙空间的认知,也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周静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无论是具有生命体征和感受的动植物,还是包括宇宙、星空、大地、月亮、太阳、细雨、微风等在内的非生命物质,都呈现出美妙、独特的特点。她通过赋予自然意象近乎人的情感和行为,呼唤儿童心中的感情、道德与心理共鸣。
——湖南师范大学李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