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2016-11-17 00:59谭建伟孙慧玲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问卷指标

谭建伟,孙慧玲

(重庆理工大学 a.管理学院; b.经济金融学院,重庆 400054)



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谭建伟a,孙慧玲b

(重庆理工大学 a.管理学院; b.经济金融学院,重庆 400054)

以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重庆市、湖北省部分高校的少数民族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为样本,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少数民族聚居生源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总体评价。结果认为:就业观念落后、就业选择面窄、就业观念不成熟、过分偏重对地域及单位的选择、对就业不够重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关系到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来自非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大学生相比,具有宗教、语言、民族意识、生活习俗、文化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差异。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解决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是从源头上帮助我国农村地区脱贫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我国西部贫困山区,解决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往往意味着解决了一个贫困家庭的经济问题。因此,构建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就业能力为视角,以部分重庆市、湖北省高校已就业少数民族、汉族应往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本文研究样本均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生。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指以少数民族聚居地为生源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旨在评价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改进影响就业质量的消极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期为实施精准扶贫、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做出理论贡献;为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进一步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新的实践指导。

二、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现状

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区域经济环境、民族宗教文化等因素在就业时呈现出与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学毕业生不一样的特点。国内不少学者对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校和少数民族学生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1-2]。目前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现状、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等方面[3-4];研究方法也多为定性研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比较少。从众多文献中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国内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较少,可供参考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较少。

(二)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构建更科学有效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及其所属研究小组对来自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的已就业应往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汉族毕业生和相关教师进行了以择业倾向、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就业准备、就业单位和就业待遇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问卷调查。

在根据预调查结果改进问卷后,正式调查共回收736份问卷(包括在校生问卷525份,已就业毕业生问卷211份)。其中,在校生样本回收少数民族大学生问卷372份,汉族大学生问卷153份;已就业样本回收少数民族大学生问卷84份,汉族大学生问卷117份。调查对象中即将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占50.5%,已就业少数民族学生占11.4%,即将毕业的汉族学生占20.8%,已就业汉族学生占17.3%。

1.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对比

(1)整体情况

在372份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问卷中有效问卷数为336份,包含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教育学、民族学等专业(表1);来自水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瑶族、彝族、回族、达斡尔族、壮族、蒙古族、满族、毛南族、布依族、门巴族、锡伯族、白族、侗族和傣族等18个民族(表2);其中约70%是来自重庆区县,其他样本分别有来自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表1 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分布

表2 调查对象中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分类

在家庭情况调查中,汉族学生家庭条件整体比少数民族学生好,少数民族家庭困难学生是汉族家庭困难学生的近2倍(表3),这主要是所在地区经济差异造成的,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较偏远的区县或乡村,经济状况较差。关于家庭条件与就业的关系的调查显示,22%的学生认为少数民族身份对以后就业有较大的影响,30%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对其今后的就业会产生影响。

表3 调查对象中在校学生家庭情况 %

(2)择业倾向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对于就业城市的选择,少数民族学生更倾向于回生源地,汉族学生更倾向于留住就读城市或去往沿海城市(表4)。

表4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择业倾向 %

(3)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方面,课题组调查了专业课平均成绩、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如表5所示,少数民族学生的各科成绩普遍低于汉族学生,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这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域教育环境有关,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水平及资源条件都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表5 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专业能力比较

%

(4)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主要采用人际交往能力、在校期间参与活动情况和担任干部情况3个指标。从表6可知,感到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很差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是汉族学生的近2倍;在参与活动和担任干部方面,汉族学生体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5)就业准备

就业准备主要由自我认知、职业规划和面试能力3个方面构成。总体来看,对于职业兴趣和能力的自我认知,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程度普遍低于汉族学生(表7);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前做过职业规划的人数也少于汉族学生;在面试时更多少数民族学生感到较紧张从而影响到面试时的发挥。这与少数民族学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受到的基础教育、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意识等有关。

表6 综合素质比较 %

表7 就业前准备比较 %

2.已就业少数民族学生与已就业汉族学生的对比

(1)整体情况

已就业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问卷共回收84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主要来自长江师范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和湖北民族学院;已就业汉族学生调查问卷共回收117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主要来自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和长江师范学院。被调查的已就业大学生的专业涵盖经济管理、财务、金融等。因调查范围集中在重庆区县及周边,故多数少数民族来自土家族和苗族。

(2)就业单位类型的期望与实际情况

就业单位类型期望(表8),82.14%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进入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企等稳定度高、环境舒适的单位。已就业汉族学生实际进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的比例比期望稍高,最后进入国企的比预期的比例小;已就业少数民族学生实际进入政府部门、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比例比期望的稍高,其中民营企业实际比例比期望比例高。由此可见,已就业大学生的就业单位期望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均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单位,且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期望比例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表8 就业单位类型的期望与实际的比较 %

(3)就业待遇

就业待遇方面,每周工作时间大于50小时的少数民族学生比汉族学生多;汉族毕业生平均工资普遍比少数民族毕业生高(表9)。

表9 已就业学生工作待遇对比 %

对于已就业的少数民族学生,研究小组对其现有工作的适应程度进行了调查。近98%的已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基本适应或完全适应现有的工作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社会的融合程度。除此之外,研究小组对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单位中少数民族就业者的人数进行了调查(这能揭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人际环境)。调查结果表明:95%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者所在单位存在少数民族同事,其中,20.24%以上的用人单位有5个以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从业者。课题小组对用人单位的文化包容性也做了调查,92%的已就业少数民族大学生都认为其所在单位非常尊重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同事比较友好;其中,超过50%的单位还实行了少数民族特有的节假日,33%左右的单位还专门开设了清真食堂等。

三、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

(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5-10]、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历史特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笔者认为衡量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包括就业力、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4个维度。

(1)就业力。就业力主要是指毕业生找到理想工作需具备的能力,是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就业力作为衡量已就业和即将毕业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维度,同时将“就业力”指标进行了扩展,主要包括“思想准备”“自信心”“专业课平均成绩”“汉语学习时间”“社会实践能力”“职业规划”“就业信息的获取”。

(2)工作性质。工作性质与就业质量相关。本文从“工作单位所在地”“工作单位性质”“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专业对口性”“岗位适应性”以及“岗位发展空间”6个指标来衡量“工作性质”。

(3)工作环境。工作环境越好,满意度越高,就业质量就越高。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工作环境除了通常所说的物理环境外更加注重的是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

(4)工作待遇。工作待遇除了有形的工资外还应包括无形的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等。本文将工作待遇界定为“月工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3个方面。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可靠性检验并剔除了部分二级指标。以重庆理工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和重庆三峡学院的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样本进行预调研。使用SPSS19.0对问卷进行初步的统计处理,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确定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0)。

表10 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二)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

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或用人单位的主观感受,就业率等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就业状况。建立在模糊集合基础上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多个指标对被评价实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判,对被评判事物的变化区间做出划分,一方面可以顾及对象的层次性,使得评价标准、影响因素的模糊性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在评价中又可以充分发挥人的经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符合实际情况。模糊综合评判可以做到定性和定量因素相结合,扩大信息量,使评价信度得以提高,评价结论可信。本文拟选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中的定性化指标定量化,以做出更为科学的就业质量测评。

1.指标权重确定

在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前,需要确定各个指标项的权重,为了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本次研究通过设计指标间两两比较的问卷,并将两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分为5个等级,先后对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多家高校数名学者发放了问卷117份,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17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根据问卷调查所获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最终确定的权重如下:

W=(0.046,0.104,0.230,0.620)

W1=(0.320,0.150,0.150,0.380)

W2=(0.098,0.068,0.210,0.205,0.419)

W3=(0.187,0.220,0.593)

W4=(0.485,0.300,0.215)

2.模糊综合评价法

(1)确定评语集

评语集是相关专家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给出不同评价的集合,设定本文中评语集如表11所示。

表11 评语集评价等级

(2)计算单因素评估矩阵

本研究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中隶属度的计算方法参考赵丽[11]的研究,不区分定性与定量指标,一律采用频度法确定隶属度(即n是认为某个指标属于某一等级的总人数,N指的是被调查总人数)。则已就业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各指标的隶属函数模糊关系矩阵为:

针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了15个评价指标的数据,问卷中除了评价指标相关的问题还涉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前和就业后的其他信息。问卷发放对象为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已就业的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该问卷共回收84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问卷有效率60%。由此计算出隶属度矩阵如下:

(3)就业质量总体水平计算结果

首先,对最底层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将最底层指标权重集与隶属度矩阵合成运算,依次得出就业质量体系倒数第二层(子准则层)模糊综合评价集合:

B1=w1×R1=(0.112,0.112,0.283,0.245,0.238)

B2=w2×R2=(0.066,0.099,0.254,0.386,0.195)

B3=w3×R3=(0.110,0.116,0.179,0.280,0.314)

B4=w4×R4=(0.036,0.229,0.337,0.145,0.227)

其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总体评价,评价方法与以上末级指标的方法类似,用B表示,则有总体评价结果为:

最后,对极差、差、中等、较好、极好分别赋值1、2、3、4、5,组成分值向量F=(1,2,3,4,5)T,从而得出评价目标的综合分值T,即

T=B×F=3.244

同理,就业力、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对应的得分依次为:

T1=B1×F=3.355;T2=B2×F=3.545

T3=B3×F=3.569;T4=B4×F=3.22

四、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从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就业质量上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总体得分为3.244,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较好和极好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9.1%的被调查者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极差的,18.3%的被调查者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是差的,25.2%的被调查者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中等的,22.8%的被调查者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较好的,24.2%的被调查者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极好的。

从就业质量的4个一级指标得分来看,一级指标U1、U2、U3、U4得分均为中等水平,整体水平不高。其中,工作待遇指标得分最低,其次为就业力指标,相比较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评价结果得分稍高一点,接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两项指标处于好或较好的水平,但与汉族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相比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从各二级指标隶属矩阵来看,在就业力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自信心、专业课成绩落后;在就业性质方面,大多数已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工作岗位缺少发展空间,并表现出不适应所在岗位的工作;在就业环境方面,他们认为同单位少数民族同事数量太少,对人际交流有一定影响;在就业待遇方面,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保障做得较好,但月工资普遍偏低,社会福利也不是太好。

从权重计算结果来看,在4个一级指标中,专家们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工作待遇,然后依次是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就业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部分人对就业待遇的过多关注,而忽视了对自身就业力的培养。在工作待遇的3个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是月薪;在工作环境的3个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公司及同事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在工作性质的5个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岗位发展空间;在就业力的4个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如下:(1)缺乏就业力、工作待遇不高是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2)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业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对权重调查的结果来看,就业力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最不重视的一个层面,但另一方面,就业力也是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偏低的主要因素;(3)就业观念落后,就业选择面窄,就业观不成熟、过分偏重对地域及单位的选择。

五、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机制构建

我国高校目前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模式主要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还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而且教学内容也主要围绕教材来进行,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也没有紧密联系社会和市场。因此,这样培养出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题组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结论,为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需要结合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建立一个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力提升、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力培养体系和模式( 图1)。这个模式应以高校为主体,同时整合雇主资源,把学生培养成为与社会需求一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更快地适应多变的就业市场。

“三位一体”就业力培养体系包含职业生涯指导体系、就业力提升体系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3个部分,既要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一般特点,更要结合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这个体系以提升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力为中心,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职业生涯指导体系融入就业力基本素质、特色素质和精英素质这三大素质提升中。

图1 “三位一体”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机制

在整个大学期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力提升主要指三大方面的素质:基本素质(汉语言知识、文化适应、专业基础知识、道德修养等)、特色素质(民族文化传承、团队合作、社会适应力、持续学习力等)、精英素质(民族文化融合、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等)。高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大一、大二期间主要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同时在这期间引导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与行业探索,重点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学习、文化适应等特殊问题;大三重点在于提升就业力,从理论教育转向专业实习、技能培训,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社会适应力、持续学习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就业自我效能感提升等问题;大四是社会实践阶段,着重培养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关注民族文化融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帮扶等问题。经过大学四年的三个职业生涯阶段,从基本素质的提升到特色素质、精英素质的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力可以得到逐步的提高。

[1] 董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36):124-125.

[2] 张为波.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学刊,2014(1):82-87.

[3] 李静.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特征分析及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1(2):49-54.

[4] 张桂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教师,2009(6):36-37.

[5] 许志铭.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全程式预就业”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4):26-30.

[6] 江滨,王兴国,高原璐.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调适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111-115.

[7] 潘琰.毛腾飞.就业质量的组合评价研究[J].东南学术,2015(1):117-125.

[8] 谭建伟.韩伟亚.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12):149-152.

[9] 李琳琳,贾东超.大学生就业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6):67-39.

[10]曾文瑜.基于SPSS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分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1-34.

[11]赵丽.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机制构成及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责任编辑 魏艳君)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Ghettoize

TAN Jian-weia, SUN Hui-lingb

(a.School of Management; b.School of Economics & Financ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College students in ghettoize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graduating students and graduated students of minority in Chongqing city and Hubei province are taken as samples, to establish a 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t also adopts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the quality of ethnic minority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utdated employment concepts, the narrowed employment choices, and too much stress laid on the districts and the units are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low employment quality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ghettoize;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quality;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016-07-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众创业背景下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机理研究”(16XGL012);国家民委科学研究项目“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源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5-GM-025);教育部就业创业项目“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援助研究”(15jycy010)

谭建伟(1969—),男(土家族),重庆石柱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

谭建伟,孙慧玲.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0):80-87.

format:TAN Jian-wei,SUN Hui-ling.Study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Ghettoize[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10):80-87.

10.3969/j.issn.1674-8425(s).2016.10.012

F830

A

1674-8425(2016)10-0080-08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问卷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问卷网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问卷大调查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