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浮游动物历史演变规律探讨

2016-11-17 08:03:42郭宏龙田为刚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

张 瑶,郭宏龙,田为刚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洱海浮游动物历史演变规律探讨

张 瑶,郭宏龙,田为刚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根据洱海近60a浮游动物历史资料和2014年野外调查数据,探讨洱海浮游动物历史演变规律。洱海水体中现存浮游动物共4大类82种。其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较高,可达3715 Ind./L。洱海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原生动物中的旋回侠盗虫,普通表壳虫和冠砂壳虫是次优势种。洱海浮游动物生物量近50a变化趋势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之后,上升速度迅速加快,呈直线上升趋势。表明近10a,洱海水体营养程度迅速升高,富营养化进程相对较快,水质恶化速度较快。

浮游动物;历史演变;洱海

浮游动物指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淡水湖泊中的浮游动物多鉴定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原生动物4大类。浮游动物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浮游动物多以悬浮于水中的有机物颗粒、浮游植物等为食,也可抑制藻类水华的发生。此外,还有不少浮游动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变化极其敏感,可作为指示水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1 研究区域

洱海属高海拔淡水湖泊,是我国水质良好的湖泊之一,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洱海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理位置在北纬25°36′、西经100°05′E和北纬25°58′、西经100°17′E之间。洱海湖面面积约250km2。湖泊南北长约40km, 东西宽约6.3km,平均湖深为10.5m, 最深处为20.7m,属澜沧江水系[2]。

2 研究方法

2.1 采样站位

2013—2014年4个季度于洱海水面采集湖体浮游动物样品,采样站位共计8个。采样站位覆盖居民生活污染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区域、房地产开发区域、旅游度假区域等,基本覆盖洱海的污染类型。洱海浮游植物采样站位的经纬度位置见表1。

表1 洱海浮游动物采样站位

2.2 采样方法

浮游动物的定性样品采集方法:使用25号浮游生物网呈“8”字型捞取水体表层浮游动物,捞取后的液体注入样品瓶,加甲醛进行固定。定向样品用于浮游动物种类的鉴定。

浮游动物的定量样品采集方法:使用采水器采集10L湖面上层50cm处混合水样,全部用浮游生物网过滤,过滤后的液体移入样品瓶,加甲醛固定。定量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在显微镜下全部计数,计数结果做标准换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种群结构特征

洱海水体中共鉴定浮游动物共4大类82种(表2)。其中,原生动物34种、轮虫31种、枝角类浮游动物8种、桡足类浮游动物9种。

表2 洱海浮游动物名录

本研究结果显示,洱海的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极高,可达3715Ind./L。夏末可达4072Ind./L,秋季降至2664Ind./L,冬季最低2640Ind./L,夏初增值5483Ind./L(图1)。浮游动物生物量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洱海浮游动物组成中,原生动物生物量最高,达390Ind./ L,占洱海浮游动物总数的87.9%(图2)。轮虫生物次高,为390Ind./ L,占浮游动物总数的10.5%。枝角类浮游动物生物量最低,是23.38Ind./ L,占浮游动物生物量总量的0.6%。桡足类生物量也较低,是35.4Ind./ L,占浮游动物总数的0.95%。

洱海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原生动物中的旋回侠盗虫,普通表壳虫和冠砂壳虫是次优势种。其中原生动物优势种为旋回侠盗虫,次优势种是普通表壳虫和冠砂壳虫。轮虫优势种是暗小异尾轮虫,次优势种是针簇多肢轮虫和圆筒异尾轮虫。枝角类动物优势种是长额象鼻溞,次优势种是方形网纹溞和盔形溞。桡足类动物优势种是剑水蚤,次优势种是哲水蚤。

从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种类组成来看,洱海浮游动物多以广布种、温带种为主,符合洱海亚热带高原湖泊的水体特性。从浮游方式上看,洱海浮游型浮游动物种类较多,底栖型和附着型浮游动物种类较少。值得注意的是,臂尾轮虫、网纹溞、剑水蚤等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种多有出现,表明洱海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趋势。

3.2 历史变化趋势

1957—1980年,洱海浮游动物总密度下降,但生物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原生动物密度显著减少,而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密度则有不同程度增加,此时期优势种为西南荡镖水蚤、长刺蚤、针簇多肢轮虫、螺形龟甲轮虫。1992年,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急剧下降,没有明显优势种类,生物量为890.5×104个/L 。1997年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中型浮游动物的减少幅度最大,没有明显优势种类,生物量减至171.2×104个/L和0.5412mg/L[3]。

2005年浮游动物数量最高为2915万个/L,出现在6月;最低为646万个/L,出现在11月。洱海水体2010年浮游动物数量最高为2006万个/L,出现在7月;最低为1260万个/L,出现在12月。2010年浮游动物数量与2005年差距不大,数量年度变化保持稳定[4]。

2014年本项目研究成果表明,洱海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大类84种。洱海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原生动物中的旋回侠盗虫,普通表壳虫和冠砂壳虫是次优势种。洱海浮游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为3715Ind./L。

洱海浮游动物生物量近50a变化趋势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前,生物量上升趋势缓慢;但2000年之后,上升速度迅速加快,呈直线上升趋势。表明近10a,洱海水体营养程度迅速升高,富营养化进程相对较快,水质恶化速度较快。因此,保护洱海浮游动物,重点在于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将人口增长、旅游业发展等人类活动影响对水质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减缓洱海水体富营养化进程。

4 结论

(1)洱海水体中共鉴定浮游动物4大类82种。其中,原生动物34种、轮虫31种、枝角类浮游动物8种、桡足类浮游动物9种。洱海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较高,可达3715Ind./L。洱海浮游动物组成中,原生动物生物量最高,达390Ind./ L,占洱海浮游动物总数的87.9%。轮虫生物次高,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动物生物量最低。

(2)从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种类组成来看,洱海浮游动物多以广布种、温带种为主。从浮游方式上看,洱海浮游型浮游动物种类较多,底栖型和附着型浮游动物种类较少。值得注意的是,臂尾轮虫、网纹溞、剑水蚤等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种多有出现,表明洱海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趋势。

(3)洱海浮游动物生物量近50a变化趋势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之后,上升速度迅速加快,呈直线上升趋势。表明近10a,洱海水体营养程度迅速升高,富营养化进程相对较快,水质恶化速度较快。

[1]李英南, 赵晟, 王忠泽. 泸沽湖特有水生生物的保护初探[J]. 云南环境科学, 2000 ,19(2): 39-41.

[2]金相灿, 刘树坤, 章宗涉.中国湖泊环境[M]. 北京: 海洋出版社,1995.

[3]吴庆龙,王云飞. 洱海生物群落的历史演变分析[J]. 湖泊科学,1999,11(3):267-273.

[4]董云仙,王忠泽. 程海浮游动物种群特征与数量的周年变化[J]. 水生态学杂志,2013,34(3):17-24.

Historical Changes of Zooplankto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Erhai Lake

ZHANG Yao, GUO Hong-long, TIAN Wei-gang

(Yunn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Kunming Yunnan 650034, China)

A study on the zooplankton in Erhai Lake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a 60-years historical data since 1950 an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done in 2014.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changes of zooplankto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ke. There are four classes and 82 species of zooplankton in Erhai Lake. The average annual biomass of zooplankton was 3715 Ind./L.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zooplankton wereStrobilidiumgyrans,ArcellavulgarisandDiffugiacorona. The changes indicated that the biomass has been rising linearly since 2000, which showed that eutrophication level of Erhai Lake has transformed from mesotropher to eutropher. The eutrophication process became fast.

Zooplankton, historical changes, Erhai Lake

2016-08-18

X52

A

1673-9655(2016)06-0017-04

猜你喜欢
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
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轮虫和枝角类的种间竞争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020年19期)2020-02-20 23:44:44
DNA条形码在原生动物系统分类学中的应用
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初步调查
河北渔业(2019年1期)2019-02-13 01:35:34
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原生动物的结构观察”伸缩泡观察方法的优化
阳澄湖枝角类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
绿色科技(2018年20期)2018-12-19 09:28:06
秦岭细鳞鲑开口饵料的集约化培育方法研究
中国水产(2018年9期)2018-09-28 09:58:08
湖泊中不同环境因子对枝角类群落的影响
河北渔业(2018年8期)2018-01-17 19:34:14
海洋桡足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河南科技(2015年21期)2015-03-26 21:21:21
国内数据库各学科高被引论文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