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16-11-17 03:46庄哲耕
厦门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厦门市厦门竞争力

庄哲耕

2014年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庄哲耕

城市竞争力指的是城市在经济、社会、科技及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相对于其他城市所具有的利用优势资源、促进经济良性增长、持续创造社会财富的比较竞争优势的能力,并最终表现为比其他城市具有更强、更为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发展趋势。城市竞争力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经济规模、收入水平、发展成本、生活质量、幸福感及社会进步性等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为基础,从短期、长期两个方面对厦门城市竞争力的进行具体分析,力图更准确地把握厦门在国内的城市竞争力水平,认识城市竞争力的优劣所在,为厦门的全面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参照《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本文把城市竞争力分为两个部分:(1)综合经济竞争力,表示为产出的、当前的和短期的城市竞争力,体现了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即城市创造价值的规模、速度和效率;(2)可持续竞争力,表现为投入的、可持续的和长期的城市竞争力,体现了城市的要素与环境状况,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城乡一体及对外开放六大方面。

厦门市短期(产出性)综合经济竞争力分析

1.厦门市当前综合经济竞争力总体排名情况

根据2013-2014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如表1),厦门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较上一年有所提升2013年为18名,而2014年上升为17名,指数也有所上升,不过根据指数观察,厦门离第16名青岛市的距离并没有明显的缩短。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第17名的新北在排名上发生了大幅度的下滑;台湾地区因其在贸易竞争力、自由度、便捷度和风险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退化,2014年被统计的5个市都发生了排名下滑;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原第一名的香港,在商业行政、创意产业出口和高科技产业出口等方面水平均有所下降,加上上海港自贸区的设立,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影响。自2012年起,厦门实现了从20名到17名的进步,其发展有目共睹,虽然与北上广深、香港、台北等一线城市和武汉、南京、成都、天津等传统强市相比,差距依然比较明显,但是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大升级的浪潮中,不仅站稳了自己的脚跟,还有所进步,后续的发展值得期待。

表1 2013~2014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20名

续表1 2013~2014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20名

根据对厦门三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比例进行分析,如表2,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厦门的经济重心正不断地向服务业方向发展,可见厦门正坚定不移地推行着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路线,而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能耗的相对下降和就业规模的相应提升,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表2 2012~2014年厦门三产业产值比重和比例

为了分析厦门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将综合经济竞争力前20名的城市进行对比,取综合经济竞争力的三个参考数值“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及“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如图1),并将厦门近两年这三个指数的排名加以对比(如表3)。

图1 2014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前20名

在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上,传统的绩优城市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香港和台北虽然相较上年有一定的下降,但依旧处于第一阵营,厦门因为新北市的下降而提升1名,但与排名相近的武汉、南京、成都、青岛等城市依旧处于同一梯队,离前排城市仍旧有很大的距离。

表3 2012~2014年厦门经济竞争力排名

增量指数表现了城市的发展速度,而效率指数表现了城市每单位发展的消耗。厦门的综合经济增量力较2013年有所上升,为54名,综合效率竞争力也有所上升,为9名,可见厦门的发展较为均衡,在经济增长上取得了质和量的双重发展。厦门虽与绩优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但发展的步伐稳定。

2.厦门市当前综合经济竞争力省内对比

通过对比福建省内主要城市2014年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如表4,数据经重新标准化),可以看出,厦门的优势较为突出,综合经济竞争力处于省内第一名,并且领先第二名很多,优势地位十分稳固。作为转型升级的前锋,其综合效率竞争力远远领先于全省,但综合增量竞争力落后于福州和泉州。

表4 2014年福建省内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对比

综合增量竞争力表示的是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用经济的增量和总量进行衡量;参照表5,2014年福建省内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量对比,厦门市经济总量在福建省排名靠前,但是经济增量较差,较大地落后于其他地区。厦门市的经济增量为9.2%,领先于全国水平的7.4%,但是相比福建省平均增量的9.9%则还是明显偏低。增量比厦门高的城市中,除了有莆田、三明、宁德这类经济总量较低、发展空间较大的地区,也存在福州、泉州这种不论经济总量还是增量都高于厦门的地区,因此,为了能赶超它们,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厦门应该坚定不移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加大投入的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

表5 2014年福建省内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量对比(单位:亿元)

?

综合效率竞争力表现的是城市运行和发展的效率,以地均GDP和固定投资来计算,福建省2014年平均地均GDP为5.57亿元/平方公里,厦门的地均GDP为10.88亿元/平方公里,远远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厦门的发展受到地域的限制,倒逼厦门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行固定资产投资更低、附加值更高的发展方式。以厦门2014年的固定投资为例,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562.16亿元,比上年增幅16.80%,福建9市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88.16亿元,比上年增幅19%,厦门市在有限的空间内,以低于福建平均水平的固定投资水平,创造了名列前茅的生产总值,这是较为先进、高效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

3.厦门市当前综合经济竞争力分析

2014年,厦门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升,产业持续优化向好态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3.54亿元,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499.27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750.53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46.7:52.5调整为0.7∶45.8∶53.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

将厦门的发展情况放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进行分析,厦门的经济总量增势较好,但增幅较上年全面回落,三次产业结构有所优化。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杭州1个城市GDP增幅较上年有所提升,其他14个城市GDP增幅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回落幅度较大如大连、广州、沈阳,分别回落了3.2、3.0和2.8个百分点;厦门回落0.2个百分点,在回落城市群中幅度最低。从产业结构来看,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均比上年有所提升。提升幅度较大的城市如武汉和南京,分别提升1.3和1.2个百分点,厦门提升了1.0个百分点,幅度处于15个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之上。厦门第三产业比重居全部副省级城市第八。

通过对比,厦门的经济发展情况具有以下特征:

(1)工业是主要拉动力量。2014年,厦门实现工业增加值129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GDP的39.4%,直接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

(2)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2014年,厦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增幅较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从行业大类看,房地产、仓储、零售及住宿等行业民间投入力度较大,拉动作用较强。

(3)经济有较大的外向型特征。初步测算,2014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厦门市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6%、54%和20%,厦门市外向度为156.79%,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厦门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57.24万标箱,名列全国大陆港口第八位,进入了世界20大港口排行榜。

同时,也存在以下弱点:

(1)工业支撑力弱化。2014年以来,由于受到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经营较为困难。全市工业主要依靠存量工业带动,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减产面居高不下。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的低迷使工业企业扩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好转,而新增长点正在孕育,新引进的大项目形成效益尚需时日。

(2)投资结构没有明显改善。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偏高,仍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4.8%。全市工业投资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末位,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9.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的低迷将影响全市工业发展后劲。

(3)外贸形势受外部市场影响较大。受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市场需求不景气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全市出口增长乏力,特别是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全年出口108.0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20.3%,由上年的增长13.4%回落16.8个百分点到2014年的下降3.4%。随着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全市出口原有低成本优势不断被削弱,加工贸易进、出口表现低迷,分别下降10.2%和1.2%,分别比上年回落12.3和2.4个百分点。

(4)消费市场规模偏小,综合零售增长乏力。2014年,厦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总量仍居副省级城市末位。受电商冲击、集团消费下滑、市政工程建设围挡影响,全年限额以上综合零售业零售额增长5.3%,增幅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4.7个百分点。中高端住宿餐饮业绩持续低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实现营业额8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比全市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幅低2.8个百分点。

(5)收入增长趋缓。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2.2%,靠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拉动了企业利润的微弱增长,如果剔除投资收益增长变动的影响,利润总额下降2.3%;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虽然增加,但营业利润出现下滑。

综合,厦门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排名靠前,虽与传统绩优城市相比,还有距离,但与同一梯队的城市相比,优势比较明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工业、外贸、消费都有放缓的迹象,因此,厦门应该全面推动自主创新,加速产业转型,转变发展方式,开发新的增长点,例如,①推动厦漳泉同城化,将目前一般性区域合作、城市联盟向紧密型、实质性、一体化融合的大都市区发展步伐,扩大经济总量;②发挥自贸试验区优势,发展港口物流业,建设国际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③保证存量企业稳定生产,提升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对有增长潜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切实加强要素保障,对于减产大户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力求止跌回升;④促进现有工业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以技术带动工业整体发展,促进企业内生增长,提升产品增加值,防止出现高增长、低收益的情况,注重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三者统一;⑤大力培育新兴消费,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不同层次文化、健康、养老及生活中介等服务企业的发展;吸引闽西南乃至海西的高端消费需求,形成高端消费中心。⑥发展网络营销模式,传统销售、服务也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顾客线上支付、线下消费习惯,建立互联网营销渠道,实现转型发展。

厦门市长期(投入性)可持续竞争力分析

1.厦门市当前长期竞争力分项分析

2014年厦门可持续竞争力数据如表6:

表6 2014年厦门可持续竞争力数据

该版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不再对可持续竞争力的二级指标进行评分和排名,而是以星级来衡量,5星为满分。综合来看,厦门2014年可持续竞争力排名为10,相比2013年的第8名有所下降,分指标进行分析:

(1)知识城市

该指标衡量的是城市的创新能力,尤其是高科技发展水平。2014年,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单位4368家,企业数比上年增加320家,全年完成总产值419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完成增加值108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54.61万人,比上年增加3.92万人。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单位693家,占高新技术产业单位数的15.9%。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单位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活动人员都有所增加,全年申请专利605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1852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7.2%和21.0%。

2014年,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稳中有进,既有较好的基础,又保持了不错的发展势头,因此知识城市竞争力被评为5星,与传统绩优城市相当。

(2)和谐城市

该指标衡量的是社会公平、公正、安定、保障。2014年,全市户籍人口203.44万人,常住人口381万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占比8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25元,比上年增长8.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0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市新增就业18.29万人,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68万人。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末都有所增长,其中,外来员工参保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收234.06亿元,增长16.6%;支出123.29亿元,增长23.5%。

2014年,厦门民生建设取得了稳定的发展,不过,城市化放缓,老龄化比例上升,是厦门及大多数绩优城市都遇到的问题,虽然和谐社会指标评级为5星,但仍需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和城乡结构,改善就业环境。

(3)生态城市

该指标衡量的是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发展的消耗。作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厦门市始终坚持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和单位能耗实现“双下降”,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高耗能行业在全市工业中的份额进一步缩小,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此外,工业用电平稳增长,煤、电消费量增加,石油制品消费量下降,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略有提高,整体工业能耗水平呈下降趋势。

空气质量相比上年有所提高,提前达到《厦门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近期目标,全年优良天数348天,达标天数全省第一,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8。噪声、水源地质量、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皆达到预期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2604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1.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含暂住人口)20.35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93.7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014年,厦门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圆满完成预期目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因为第二产业的占比依旧比较高,发展方式的转变也还未彻底完成,不可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评级为4星,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继续上升的空间很大。

(4)文化城市

该指标衡量的是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化多元性及被接受的程度。2014年上半年,厦门市文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7.82亿元,实现增加值107.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在泉州市和福州市之后,位居全省第三。文化产业增幅继续领先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幅,尤其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优势凸显,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发展态势平稳,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仍继续在全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4年,厦门市文化产业发展平稳,但增速放缓,且成本上升,文化企业亏损面较大,发展遇到瓶颈,评级为4星,需要政府更多进行扶持,解决运营成本的问题。

(5)全域城市

该指标衡量的是城市的城乡一体化程度、城乡差距,以及城镇化程度。据调查数据推算,2014年厦门市城镇人口338万人,比上年增长2.1%;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8.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岛内全部实现“村改居”,岛外的“村改居”不断推进,海沧区、集美区、翔安区的发展速度均超过思明区,同安区的发展速度也超过湖里区,城镇化水平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2014年,厦门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平稳,随着中央政策对新型城镇化方向和内容的调整,推进城镇化速度的同时将更加重点关注城镇化的存量、质量以及已转移至城市人口的市民化,城镇化进程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的态势。评级为5星,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第一梯队。

(6)信息城市

该指标衡量的是外贸交流、信息交流,以及交通的发展程度。2014年,厦门外贸进出口总值835.5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531.65亿美元,增长1.6%;进口303.88亿美元,下降4.3%;贸易顺差227.77亿美元,增长10.5%,受大宗商品进口乏力影响,进出口贸易显得低迷。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17个,合同利用外资29.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1%;实际利用外资19.70亿美元,增长6.2%。全年引进千万美元项目81个,合同外资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4%,其中新批项目42个,合同外资18.5亿美元,增资项目39个,合同外资9.0亿美元,利用外资增长显著。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空港现开通运营城市航线212条,在厦门机场通航运营的外国(地区)航空公司21家。空港旅客吞吐量及货邮吞吐量都有一定增长,海港现有生产性泊位152个(含漳州),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8个;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05亿吨,增长7.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57.24万标箱,增长7.1%。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13.89亿元,增长16.4%。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有明显增加,而固话、移动电话、固定互联网拨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都有所下降,光纤的铺设范围继续扩大。

2014年,厦门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在外贸方面继续领跑福建,“自贸区”、“一带一路”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带动作用,此外,交通和通讯方面也保持在全国先进水平,信息城市评级为5星,应继续发挥外贸枢纽的作用,为厦门经济带来更多的增长点。

2.厦门市当前长期竞争力综合分析

厦门可持续竞争力在2014年的排名为第10名,相比2013年的第8名有所下降,被南京和苏州超越。对比这两个城市2013、2014年的可持续竞争力数据,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2014年的“和谐城市”项目有明显提升,而相对的,厦门2014年该项目有小幅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厦门岛内空间有限,随着人口的趋近饱和,社会保险、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供求平衡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而为了控制人口,以及调控来厦人口的比例,收紧了户籍制度,提高了落户门槛,致使非户籍/户籍人口比例加大,进而影响了“和谐城市”项目的表现,相比之下,南京和苏州2014年的新规定则放宽了落户的限制要求,因此该项的表现得到提升。

此外,厦门市长期竞争力各项目在2014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知识城市、信息城市项目的基础较好;和谐城市、全域城市、文化城市发展速度放缓,但较为稳定;生态城市虽然成绩还不够理想,但近年来一直稳中有进,上升空间很大。主要短板是“生态城市”和“文化城市”项目,其中,“生态城市”主要短板在于高耗能产业的存在,而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表现。而厦门的“文化城市”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例如文化创意、动漫创作和设计服务等方面,但文化底蕴不如泉州这样的古城,文化多元性不如福州这样具有政治、经济背景的枢纽城市,若保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则“文化城市”在国内可以继续保有中上的水平,但要继续攀升,则应深度挖掘厦门特有文化,以及在文化包容性上下功夫。

结论

厦门的短期竞争力主要由工业、外贸和消费支撑,目前依旧有很强的推动力,但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总体市场不景气,导致工业和外贸的支撑力弱化,正逼迫厦门加大力度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而这也正是厦门目前在做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近几年得到了稳定的提高;并且厦门具有自贸区等政策、对台区位等优势,因此可以认为厦门目前具有较强的短期竞争力,同时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虽然离传统绩优城市还有较大距离,但是相比同一梯队的其他城市,具有较大的优势。

厦门的长期竞争力表现良好,知识城市、和谐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及信息城市等项目均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其中,知识城市、信息城市表现优异,和谐城市、全域城市表现良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而生态城市虽表现一般但上升趋势很稳定,目前主要问题是和谐城市与文化城市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虽然目前和谐城市与文化城市的发展水平较好,但是硬件条件存在的一些不足,制约着其更深度的发展,因此需要抓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系统地解决当前和谐城市与文化城市面临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全面提升厦门的长期竞争力。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厦门市统计局.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01-2015)[EB/OL],[2016-03-21].http://www.xm.gov.cn/zwgk/ tqjj/xmjjtqnj/

[3]厦门市科技局.厦门科技工作年鉴(2007-2014)[M/CD],[2016-03-21]

[4]厦门市科技局.厦门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4[R],2016-03-15

猜你喜欢
厦门市厦门竞争力
厦门正新
七彩屋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舫山第二小学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偶”遇厦门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日本竞争力
2015年厦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